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运用

2018-07-01 15:34王慧玲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互联网技术运用策略

王慧玲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趋于成熟,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有比较成熟的判断能力,行动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强,知识积累达到定量,见闻、欣赏能力提高。如果一味的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对知识点死记硬背,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甚至会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高度發达、智能终端基本普及的今天,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为方便和快速。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充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互联网技术;运用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拓展信息渠道

学习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交互的过程,学习活动当然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信息渠道越多,信息量越充沛,越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同时,政治又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对信息新鲜度的要求也比较高。简单来说,政治学习对信息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多,第二要新,而这两点我们从传统的教学工具中很难获得。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依托互联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信息渠道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拓宽,这样一来,政治教学内容就会变得更加鲜活丰满,学生的知识面会不断得到拓宽,与此同时,思维也会得到拓展。

二、利用互联网创设丰富的情境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目的都不是知识本身,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构建和知识创新非常重要。如果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直接传输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很多教师开始采取创设情境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建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众多情境创设手段中,互联网无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将大量鲜活的事物和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构建出近乎真实的情境,对学生的感官形成直接的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构建和创新意识。利用互联网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被不知不觉地调动起来,而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效果大大提升。

三、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活动,然而遗憾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强学弱”“重教轻学”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普遍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一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而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不断介入,也使得很多教师有了一个新的思路,教师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来引导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大量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笔者在讲到《传统文化的继承》这节的内容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可讲的内容太多,为了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对内容进行删减,这样就导致仅凭课堂的时间很难将这节内容讲得丰满有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讲这节内容的时候,就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照教材中介绍的传统文化的四大类――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在课下围绕着所选的主题搜集资料,小组成员间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建立一个讨论群,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发送给其他组员,最终通过讨论形成统一的发言稿,留待上课的时候由组长对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课下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彼此交流沟通,实现思想认识的升华。

四、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兴趣

政治学科既没有生动华丽的辞藻,又没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它仅仅是一门严谨而讲求实用性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难免会觉得政治学科枯燥无趣,缺乏学习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缺乏兴趣,就很难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怎样才能化解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偏见,让政治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呢?这个时候,互联网就能派上大用场。当代高中生常常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于网络这个新鲜的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活跃性与当前高中生的性格心理往往十分契合,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工具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社会的热点往往是大众都较为关注的问题,在政治课堂的巧妙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反应,让学生的生活与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应该避免“空中楼阁”与“纸上谈兵”的空洞教学,而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统一。 例如在教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笔者就引入了“人肉搜索”的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公民层面进行了深入性的教学:“人肉搜索”是网络发展下的一个产物,笔者先抛出这一热点讨论的主题,让学生结合所闻所见,说说自己看见过哪些与这一热点相关的事件。有的学生列举出著名的“成都女司机被打案件”,不仅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经过,还就热点围绕的人物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人肉搜索的害处。笔者以此作为契机,指出被人肉搜索的主体本身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就存在严重的问题,通过相关热点的列举,让学生分析这些人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目标。另外,笔者还提出问题:当你遇到这些有关于道德上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需要正确对待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合理认识人肉搜索,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此背景下,笔者再列举了感动中国近年来的优秀人物,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受到正面积极的鼓励。

总之,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传统课堂进行改进和优化,这不仅是高中政治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是其他各个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不过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网络资源十分的方便快捷,但这些资源良莠不齐,其复杂性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度、科学地使用其中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更好的辅助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坤坤.互联网在高中政治常识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5(72).

[2]林淑丽.互联网思维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5(11).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互联网技术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