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教师队伍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教师思想理論学习,不仅是教师增长知识才干、提升工作水平、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更是坚定理想信念最为直接、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持续加强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搭建“青年教师讲堂”(简称“青椒讲堂”)大平台,以全校4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青年管理干部为受众主体,开展权威讲座、形势报告会、学术研讨交流、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讲堂活动,积极探索青年教师理论学习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青椒讲堂”基本情况
1.目标与定位
“青椒讲堂”以党委宣传部作为统筹牵头单位,汇集学校党校办、校工会、教务处、人力资源处、科研处、青年教师发展委员会等成员部门,联合各个学院,共同为讲堂的开办、活动主题设计等出谋划策。
“青椒讲堂”根据当前社会时事热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设定固定主题。本着“青年人讲”“青年人听”“青年人受益”“青年人传播”的原则,为青年教师打造权威解读、知识分享和实践学习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
2.活动形式
“青椒讲堂”注重发挥讲堂主渠道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载体和平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邀请校内外专家作高端报告。通过校内外专家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学校发展战略部署的高水平讲解,在青年教师中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青年教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鼓励优秀青年教师互动交流。根据青年教师职业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创新讲堂内容和形式,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团队和个人分享经验、观点,与在场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
组织青年教职员工校外实践考察或课题研究。组织校外社会实践,扩宽青年教师视野,在实践考察中,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教育。以实践为平台,鼓励、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收集、整理青年教师学习心得,编印成册。
“青椒讲堂”亮点特色
1.思想引领,为青年教师“把方向”
师德建设是和学校全体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只有理论学习透彻,才能信仰坚定。在“青椒讲堂”开办的首讲中,学校党委书记蒋庆哲就以“教师质量,师德为首”为主题作了报告。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学校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青椒讲堂”更不例外。2017年11月,学校“青椒讲堂”开课,宣讲党的十九大。学校党委书记蒋庆哲来到现场观摩,并指出,学校多年来持续打造青年教师讲堂,就是要青年教师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拓宽发展平台,提高青年教师们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2.理论武装,为青年教师“紧绷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意识形态工作的“弦”不能断。每位青年教师都应守住自己的底线,做到“心明眼亮”。“青椒讲堂”邀请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综合信息研究处处长祝念峰,针对当前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政治安全进行深刻的分析与讲解;2017年,十九大代表、北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宣讲团成员、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齐静来校作专题报告,并与青年教师们交流互动。
3.权威报告,为青年教师“充满电”
“青椒讲堂”邀请校内外经贸金融、对外开放等领域专家,及时为全校青年教师作主题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大国崛起与人民币国际化”等权威报告。2017年12月,学校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培训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作“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报告,为青年教师带来党的十九大精神权威解读。
4.学术分享,为青年教师“开思路”
“青椒讲堂”鼓励优秀的青年教师互动交流,让优秀的青年教师在互动交流和探讨中,持续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为国家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着自己的正能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访美后不久,讲堂邀请来自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四位优秀青年教师,以“习近平访美与中美关系、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主题展开解读。“青椒讲堂”还走进基层学院,与金融学院联袂办讲堂。讲堂采用“主讲+一对一点评”的模式,来自金融学院的六位青年教师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聚焦创新驱动与金融创新,向在场的七十余名青年教师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研究体会,把大量的信息、理念和分析方法呈现给大家。2017年,在主题为“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的“青椒讲堂”上,在外语学院青年教师活泼轻快的主持风格下,来自国际经贸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五位青年教师,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经济、创新、外交、文化、网络等几个方面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他们的发言或娓娓道来、或激昂顿挫、或风趣幽默、或侃侃而谈,他们的观点引起了青年教师们的强烈共鸣和认同,现场掌声不断。“青椒讲堂”还联合教务处,组织系列教师沙龙活动,分享教学督导督学体会。
5.社会实践,为青年教师“拓视野”
“青椒讲堂”不仅是在课堂上,而且把讲堂延展到了社会实践基地上,带领青年教师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讲堂开展了多场以“走基层、看变化、知国情”“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等为主题的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青椒讲堂”以平谷挂甲峪村、雀巢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等四个学校的北京高校教师社会实践基地为平台,多次带领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不断拓宽视野,坚定理想信念,为学校发展、社会服务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青椒讲堂”把讲堂还开到了山西武乡革命老区,讲堂的“弘扬抗战精神永葆革命青春”主题教育活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是有助于青年教师们形成“圆梦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学校组织六百余名青年教师参观了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7年11月,“青椒讲堂”来到北京农机试验站城市农场有机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参观美国科学工作者阳早、寒春当年工作生活的故居,感受两位红旗下的外国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青椒讲堂”成效与反响
学校党委注重发挥“青椒讲堂”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新形式、新渠道,为青年教师沟通互动提供交流平台,赢得了校内广大青年教师的一致好评。2018年,学校“青椒讲堂”获评北京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优秀项目。
1.带思想,师德建设作用明显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青年教师讲堂特别突出优秀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青年教师,他们中多人荣获北京市优秀辅导员、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等称号,大部分教师是参加过讲堂学习的青年教师。
2017年,学校从这些积极参与讲堂活动的青年教师群体中,选拔组建了一支党的十九大宣讲团队伍,深入基层学院、联系社会各界,传播学校的声音。学校入选北京高校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的四位青年学者,都是“青椒讲堂”的一分子。
2.带教法,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最大的优点是富有激情和创新意识,最大的缺点则是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讲堂多次开设分享交流环节,搭起了新老教师之间的桥梁。通过“一帮一”“结对子”,青年教师得到了悉心指導,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
3.带科研,科研奖项硕果累累
科研和教学是推动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两驾马车”。在跨学科的学术探讨活动中,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选择科研方向、搭建科研平台、检验科研成果,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高关注,辐射带动效果明显
从开设至今,学校“青椒讲堂”坚持其权威性、交融性、实践性的定位目标,受到了社会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青年教师通过自身参加讲堂活动,从青年教师群体中受益,获得成长,再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正能量。2018年4月,在北京高校“中美贸易问题”专题辅导报告会上,四位学校“青椒”纵论中美贸易摩擦,引导广大师生理性看待中美贸易问题,权威阐释了中国主张。
“青椒讲堂”经验体会
1.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任务
“青椒讲堂”的实践和成效使我们认识到,高校不仅要成为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也要成为培养青年教师的场所;不仅要做好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的舞台,而且也要做好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舞台;不仅应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而且也应当具有促进青年教师持续发展的功能。
2.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高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即来自青年教师,这是由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决定的。“青椒讲堂”让“青年人说青年事”“青年人听青年事”,把解决其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3.“青椒讲堂”是一项可以深入挖掘推广的活动
开展“青椒讲堂”是学校通过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最为直接、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教师们工作起来有方向、有目标,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创新活动开展形式,优化活动程序,加强过程管理,完善激励机制,继续融合新老教师结对拜师、形势报告会、青年教师沙龙、论坛、座谈会、宣讲团主题宣讲等活动环节,不断将讲堂活动开展下去,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活动持续深入下去。
本文系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北京高校教师思想理论学习有效化常态化制度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执笔人:李欢欢,乔雪竹)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