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高校第二课堂中的育人作用

2018-07-09 11:22石丽,李吉桢
教师·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茶文化高校

石丽,李吉桢

摘 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修身养性、净化心灵、淡泊名利和追求“真善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在继承和发展茶文化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第二课堂中,将茶文化与课程、学生社团和文明校园建设相结合,具有弘扬时尚健康的茶文化、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等育人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4

基金项目: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共青团工作“十新十优”项目“探索打造具有天津师范大学特色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成果。

作者简介:石 丽(1982—),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李吉桢(1992—),男,河北沧州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当前,随着高校现代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对大学生能力需求的转化,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认识到第二课堂在培养大学生各项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本身具有全面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其在突出学生个性发展、丰富教学形式、增进学生参与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第一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作为艺术教育、文化教育之一的茶文化,同样也受到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工作的重视,许多高校通过开设茶文化相关的课程,如“中国茶文化”“茶与道”“中国茶艺”等课程,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提供大学生茶文化选修课程等途径,发挥茶文化在第二课堂中的育人作用。

一、茶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最早发现、饮用并将其形成一种文化的国家。茶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学的著作,其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也就是说,中国人发现和饮用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炎帝神农氏时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以茶为中心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内容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与茶德、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狭义的茶文化则专指其精神文化的内容,即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现在,人们对茶文化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心理需求,体现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当前,茶文化价值的具体展现是“和”“静”“怡”“真”,这也是茶文化的基本精神。

“和”:和谐、和平、和善、谦和,是茶文化的灵魂。首先,“和”作为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融于整个中华民族茶文化的魂魄之中。茶水“和”,是茶与水和衷共济,相辅相成,相融相合,自然交融之和;茶叶“和”,是天与地,阴与阳,天人合一,天地人之和;茶道“和”,是中,是宜,是度,是无过亦也无不及之和;茶禅“和”,是和而不同,心心相印,和谐统一,和睦共处之和;茶人“和”,是以和为贵,以茶喻人,茶如人生之和。其次,“和”的内在本质是“真善美”。茶文化的当代价值,即将传统儒家尚“善”、道家尚“真”、释家尚“美”完美地融合为一体。最后,“以和为贵”作为茶文化的基本理念,也符合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构建这样一种“和”的文化,需要运用茶文化的伦理之和、美学之和、养生之和、交往之和、做人之和以及社会之和。

“静”:清静、凝静、寂静、恬静,是茶文化进行追寻自我、修身养性的必经途径。在茶文化精髓中,要进行追寻自我、锻炼自我、超越自我,只有通过“静”。“和”因“静”而“和”,“静”是“和”的最高层次,没有达到“静”的境界,“和”将是残缺的。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雅士们都以“静”明心见性,以“静”与天地相玄会,以“静”禅语悟道,同时也以“静”寻求自我体悟、感悟。“静”是茶人探求茶道精神的方式,是进行茶道修行的必由之路。

“怡”:靜怡、怡然、怡神、怡人,是茶文化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心灵感受。“怡”是怡悦,是忻悦,是茶人在饮茶过程中对人生瞬间的顿悟和心灵上的感受。任何人都可以在饮茶过程中获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满足和怡悦。茶人最注重的是心灵感悟,故这种“怡悦感”并没有严格的形式,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层次的茶人都有着共同的追求,一切都那么自然随意、那么不拘一格。

“真”:真实、真性、真理、真知,是茶文化的原始起点,也是茶文化追求的最终目标。茶人最先要将自己身心与生命融入大自然之中,通过自我修行茶道,领悟真实、真性;品茶的最终目的在于去追求真理与真知,在于启发人们的智慧与良知,在于使人淡泊明志,静以修身,最终达到修真、守真、葆真的境界。

二、茶文化在高校第二课堂中的育人作用

1.弘扬时尚健康的茶文化

相对于高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宣传茶文化知识的活动。茶文化首要的育人作用当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网络媒体的成长,也加速了传播方式的转变,这种变化既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导致出现一些不良风气腐蚀着社会,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吸烟、网瘾、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在学生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茶作为健康保健饮品,能够抗压力和抗焦虑,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具有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减脂、防衰、益寿等多种功能。在校园中宣传、提倡时尚健康的茶文化,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摒弃不良的生活作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茶文化的潜移默化熏陶,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较完善的茶文化知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个人情操,净化社会风气。

2.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在高校第二课堂茶文化教学中,将深厚绵延的茶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各式茶艺、茶诗和茶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可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識,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晚唐代刘贞亮曾云:“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在幽雅的品茗环境中,悠扬袅袅的茶香会让人放空思绪,感受一切自然之美、轻淡之美、心灵之美、含蓄之美、平和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我国茶文化人之美中,对言语美、仪态美、风度美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言语美是要表述规范、待人诚恳;仪态美是要服饰优雅、形体优美;风度美是要仪表得体、举止端庄。茶文化融文、史、哲、美学于一体,学生学习它,有利于增长知识,丰富人文知识的内涵,提高文化知识与行为的修养,培养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推崇“仁、

义、礼、智、信”,而高校第二课堂传承的茶文化恰恰体现了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有研究者认为,传承茶文化能够改善学生的创业就业思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还有研究者认为,茶可传道,可修身,可养性,可怡情,还可以传递中华民族含蓄质朴的传统美德。茶艺大师范增平先生认为,中国传统茶文化提倡茶人精神,领悟茶道的内涵,讲究以茶喻人,品味人生,并逐渐走向个人完善的品德修养。茶人是精神富起来的先行者,要让有风范的茶人成为导引社会风气的君子,然后去提携他人,熏陶社会,让茶人的价值观也成为社会的人生观。在高校第二课堂组织各种形式与活动,使茶文化能够促进学生以“感恩、包容、分享、传承”的心态去待人接物,去感化他人,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茶文化在高校第二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1.要实现茶文化与课程相结合

在高校第二课堂中,实现茶文化与课程相结合,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茶文化课程以中国茶道为核心内容,诠释中华茶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历史,弘扬茶道文化,倡导饮茶健康观念。课程内容应包括中国茶文化概述、各种茶民俗文化讲解、茶与养生保健、茶艺表演等。教学模式应包括茶制品观摩与品鉴、茶诗教学、审美与茶艺相融合、茶馆茶园见习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式与启发式相结合、互动式和探索式相结合。茶文化课程采用说古论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仪礼之道”“技术之道”“修身之道”的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进而提升自身的修养。

2.要实现茶文化与学生社团相结合

在高校第二课堂中,茶文化学生社团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以茶会友”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在茶文化社团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茶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如介绍茶道礼仪方面的相关专题讲座;举办茶文化知识竞赛和茶歌、茶诗、茶词朗诵比赛;与校内外其他茶文化协会联系和交流;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畅所欲言,结识挚朋,训练得体的礼仪、优雅的着装、规范的语言,展现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用语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参与茶文化学生社团,在茶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做一个高雅脱俗、热情向上、平和近人的茶人。

3.要实现茶文化与文明校园建设相结合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加之传统文化的缺失,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的个人主义等,不断侵蚀着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茶文化作为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类型,集中体现了以“和”“静”“怡”“真”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第二课堂中有关茶文化的各种活动,了解茶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平等共处的关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最终形成一个有关爱互助氛围的文明校园。学生在了解茶文化以后,可以利用其中的思想陶冶情操,并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最早发现茶的用途的国家。在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和”“静”“怡” “真”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相对于高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在弘扬茶文化精神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如克服正规第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弊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因此,在高校第二课堂中,大力推动茶文化与相关课程、学生社团、文明校园建设等相结合,有助于弘扬时尚健康的茶文化,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修明.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刘 畅.和——中华茶文化的灵魂[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业,2007(3):13-15.

[4]王洪东.茶文化对大学生就业思维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192-193.

[5]赵艳红.茶文化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6]范增平.茶人的价值观[J].海峡茶道,2015(7):80.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茶文化高校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