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复方骨肽联合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18-07-10 09:15匡安银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骨科400039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骨二科4022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全蝎注射用椎间盘

匡安银,张 涛(.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骨科400039;2.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骨二科402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L4~5、L5~S1椎间盘高发,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主要的病理变化:退变的腰椎间盘在反复的应力、轻微的外力刺激下突破纤维环,突出到椎管,释放白细胞介素6(IL-6)、IL-10等炎症及疼痛介质,并压迫邻近的神经组织,导致一系列的腰腿痛及神经刺激症状。可采用椎间盘镜、椎间孔镜等微创手术和传统椎间盘摘除术等手术方式治疗,疗效确切,但治疗费用及围手术期风险较高,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目前,临床采用骨盆牵引、针灸推拿、小针刀、中药、西药及骶管内神经阻滞等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疗效不一。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采用注射用复方骨肽联合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取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住院号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25~76岁,平均(47.84±14.73)岁;病程3~32个月,平均(15.51±8.27)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8~78岁,平均(46.50±15.39)岁;病程3~29个月,平均(14.13±7.0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典型的反复腰痛伴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放射痛、神经源性跛行等临床症状;(2)CT 和MRI扫描显示有椎间盘突出;(3)CT和 MRI扫描椎间盘突出部位与临床症状体征吻合;(4)患者对治疗方式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1)脊柱或椎间盘感染者;(2)腰椎间盘突出为脱出或脱出游离型者;(3)合并肿瘤及脊柱畸形患者;(4)腰椎新鲜骨折、腰椎滑脱或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者;(5)合并精神病及严重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1)治疗组:注射用复方骨肽60 mg(河北智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506)联合甲钴胺注射液0.5 mg(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1072)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2)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给药剂量、频率与治疗组完全相同),14 d为1个疗程。

1.2.2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7、14 d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治疗后14 d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2.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双下肢Lasegues试验(直腿抬高试验)>70°,行走正常,生活、工作自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下肢皮肤麻木稍不适,腰部及下肢功能活动基本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缓解,腰部及下肢活动功能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患者放弃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14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14 d,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6,P=0.002),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41 40nt P治疗后14 d 2.78±2.04a4.92±2.35a9.11<0.01--治疗前8.54±0.78 8.47±0.97-1.39>0.05治疗后7 d 5.14±1.26a6.83±2.15a3.72<0.0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1)腰椎间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窦椎神经、神经根,马尾神经产生压迫或牵张,导致神经营养障碍及传导性损害;(2)突出的椎间盘碎片组织释放的磷脂酶A2,肿瘤坏死因子α,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E1、E2,白三烯及P物质等炎症介质导致化学性无菌性神经根炎症;(3)髓核组织为人体最大的无血供的组织,具备抗原性,变形突出的髓核作为抗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神经根炎症[3]。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感觉及运动减退等症状。因此,临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则是使变性、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和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减退,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使症状减退。

本研究中,治疗组运用注射用复方骨肽联合甲钴胺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56%,治疗后7、14 d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显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治疗后7、14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注射用复方骨肽联合甲钴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

相关研究表明,甲钴胺为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容易被转运进入神经细胞内,促使细胞器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加速合成;维持并促进轴索内蛋白质的输送,恢复突触的传递,利于轴突和神经髓鞘的再生。感觉神经轴索膜在甲钴胺的作用下抑制了疼痛刺激的传导,从而减轻了疼痛反应[4-5];因此甲钴胺在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镇痛疗效。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症”,主要是由于气血瘀滞经络,从而导致气血不通则痛所致。故治疗采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对症治疗。注射用复方骨肽主要由骨多肽和全蝎多肽提取物组成[6]。骨多肽主要包括骨形成蛋白、骨原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骨源性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参与成骨细胞的生成、破骨细胞的抑制、新骨的形成及软骨的修复等多方面;另外,复方骨肽中的多种游离氨基酸为这些骨源性细胞因子的合成提供必备的原料,促进其合成。还和复方骨肽中的钙、磷、锌等一起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组织中钙的沉积,增加骨密度,有效防治骨质疏松[7]。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退变及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大多数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发骨质疏松。本研究观察发现注射用复方骨肽对这类患者疗效显著。全蝎为钳蝎科动物向荆蝎的全体。中医认为其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化瘀解毒等功效[8]。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全蝎多肽提取物包括镇痛肽(SAP)、镇痛抗炎肽(SPP)等蝎毒素;可明显增加内源性镇痛因子的释放,从而增强缓解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疼痛、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并促进病变局部肿胀的消退,有明显的镇痛消炎、抗惊厥及扩张血管的作用,可用于偏头痛、麻痹及骨关节等疾病[9-10]。另外,万甜等[11]研究发现,复方骨肽注射液采用局部痛点肌内注射,可有效提高病变局部血药浓度,能较好地发挥药物作用,减轻突出椎间盘周围组织水肿、粘连,缓解或消除神经根炎症症状。

全蝎的镇痛、消炎作用对全蝎的镇痛作用的研究始于在上虫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大量研究证实:蝎毒素对内脏痛、躯体痛、癌肿疼痛、急性(慢性)疼痛均有较强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吗啡,无成瘾性。李宁等[12]将微量蝎毒素和吗啡注射到大鼠中脑导水管附近灰质,通过测定其热辐射,比较其中枢镇痛效果,结果发现蝎毒素的中枢镇痛作用是吗啡的4倍以上。陈京红等[13]在应用大鼠光热甩尾法证实蝎毒镇痛肽能较强地抑制大鼠三叉神经激发的皮层诱发电位,而且也能较强地对吗啡治疗无效的大鼠产生镇痛作用,表明蝎毒素对各类疼痛都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林慧等[14]关于全蝎多肽提取物SPP的研究表明其具有诱发组织修复,消除无菌性炎症的作用。另外,张荒生等[15]研究发现,全蝎对受损神经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综上所述,注射用复方骨肽中有效成分骨多肽具有调节骨代谢促进新骨生成及抗骨质疏松作用;全蝎,具有强烈的镇痛消炎作用,可减轻局部神经根炎性水肿,修复突出物压迫的受损神经。甲钴胺可使受损的神经加快修复,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根性疼痛。因此,注射用复方骨肽联合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经济、安全、方便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全蝎注射用椎间盘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
全蝎软膏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32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