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DR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体会

2018-07-13 00:53陆兴练梁鸿黄建桃吕焕扬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肠套叠成功率

陆兴练 梁鸿 黄建桃 吕焕扬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动态DR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利用动态DR监视下分析98例肠套叠的整复病例。并讨论提高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方法和技巧。结果:动态DR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85例,手术治疗13例,整复成功率约86%,整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充分利用动态DR优势功能,降低肠套叠漏诊误诊率。充分利用空气灌肠各种有利方法和技巧,提高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关键词:动态DR;肠套叠;空气灌肠;成功率

小儿肠套叠是儿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套叠是由于一部分肠管同附着于该部位的肠系膜一起套入临近肠管的肠腔内所致。婴幼儿4个月至2岁多见。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等[1-2]。X线表现:腹部立位片见肠管积气扩张,腹部气液平面影,腹部局部软组织块影等,空气灌肠检查发现肠管内类圆形包块套头影,随充气增多,套头移动退缩变小、消失[3]。超声表现:套叠部各层肠壁呈“同心圆”状,三层肠壁呈套筒征表现[4]。目前临床多采用空气灌肠治疗,复位成功率约75%~90%。如果整复不成功者,则行手术治疗。我院对98例小儿肠套叠整复病例做分析,探讨各种提高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方法和技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98例肠套叠空气灌肠患儿年龄在4个月~6岁,其中2岁以内的79例,发病至治疗时间1~3天96例,24小时内90例,24~48小时8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36例,阵发性哭闹80例,果酱样大便52例,腹部包块79例,。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深圳安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AJ-818E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采用深圳安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T570型动态DR机进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灌肠前先行立卧位腹部透视,在无禁忌症情况下,肛门插入Folty氏管,深度4-7CM,充气气囊20ML,将肛门堵住,必要时需要在肛门周围手加压及夹紧双下肢防止肛门漏气。在动态DR的监视下,选择充气压力由低到高,开始压力为6Kpa,缓慢加压注气,动态DR精准诊断。肠套叠复位成功的表现:套叠部软组织块影逐渐退缩直至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如果压力加到12Kpa,复位仍不成功者,可采用间歇重复注气法、脉冲注气法、辅助手法按摩重复注气法、改变体位注气法、胃肠减压注气法、使用解痉药后重复注气法、全麻下空气灌肠整复法等方法,如尚未整复成功,则行手术治疗。空气灌肠的过程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出现肠穿孔、气腹等并发症,则停止注气,于脐上刺入备好消毒的气腹针,排出腹腔气体,转行手术治疗。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的患者,要适当注气,保持肠管一定的压力,避免复套的发生。

2.结果

本组98例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成功85例,成功率86%,直接一次注气整复成功41例,间歇重复注气法成功3例,脉冲注气法成功11例,手法按摩重复注气法13例,改变体位注气法成功5例,胃腸减压注气法成功3例,使用解痉药后整复成功6例,全麻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3例,复位未成功手术者13例,复套 1 例。

3.讨论

可视化多功能直接数字化成像简称动态DR。动态DR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诊断。X光影像设备的升级换代是从传统的老式X光机到间接数字化成像的CR,然后到直接成像的传统DR,再到可视化成像的动态DR。动态DR拥有高清拍片、大幅面透视、毫秒级高清点片、可视化造影、视频保存回放、自动曝光控制等功能,充分利用动态DR的优势功能,大大降低了肠套叠漏诊误诊率[5]。传统的胃肠机采用影像增强器成像技术,幅面较小,一般9/12英寸圆形,多个部位造影检查时无法实现一个幅面下实时观察,往往需要通过机械机构的转动来调整视野。如此,不仅要增加检查的时间,还可能因为视野受限导致漏诊误诊,反观动态DR超大幅面43X43CM的成像视野,可以实现大范围的透视及摄影检查,缩短了检查时间,同时大大减少漏诊误诊的情况[2-3]。当疑似病灶出现时,进行毫秒级实时点片,可以捕获高清病灶图,如此可以大大降低漏诊误诊率。动态DR能在可视化条件下实现毫秒级动静影像切换、实时点片,这就能很好的把握到影像的瞬间,避免漏诊误诊。

对于肠套叠治疗而言,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目前,空气灌肠整复是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空气灌肠成功率高,具有安全、简便、快捷、清洁、费用低、效果好等优点,但要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要注意观察患儿病情,选择低压力注气,注气过程中要注意套头影的变化,如充气远端肠管明显扩张,应停止注气,切忌注气过快过猛,出现气腹等并发症,立即处理并转手术治疗[6-7]。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后,应禁食禁水6小时,必要时胃肠减压,降低复套的发生率,复位后住院观察2天。所谓间歇重复注气法,一般就是用8-14Kpa的注气压力,直接一次注气后,整复不成功,休息3-5分钟时间,再进行下一次注气的方法,一般重复注气3-5次,不超过5次。此法整复成功3例,说明用此方法能够提高整复成功率。而脉冲注气法是利用灌肠机的脉冲装置进行设置,一般选择低压力开始进行脉冲注气,可以设置脉冲压力及脉冲时间距离。此法整复成功11例,说明用此方法能够提高整复成功率。在下文中,笔者详细介绍了几种脉冲注气方法。

(1)辅助手法按摩重复注气法。是用手平放于套头上方腹壁,手法按摩能使外力直接作用于套头位置,根据肠套叠的力学原理,反复按摩肠管,可以改善肠管血液循环,缓解套头部痉挛状态,减少脱套阻力,加上重复注气,更有利提高整复成功率。

(2)改变体位注气法。肠套叠引起的肠梗阻,都会引起肠管不同程度的积气、积液,运用重力学原理,通过改变患儿体位,使肠管内的液体往下流,气体往上流,从而大大降低了空气灌肠的阻力,有利于提高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

(3)胃肠减压注气法。肠套叠都会引起肠梗阻,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通过胃肠减压,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降低了注气的阻力,从而提高整复的成功率。

(4)使用解痉药后重复注气法。患儿每公斤体重肌注654-2 0.3mg,通过使用解痉药后,使痉挛的肠管扩张,降低肠管的张力,使套入部肠管痉挛得到松弛,大大减少脱套阻力,使套头更容易复位,从而提高整复成功率。

(5)全麻下空气灌肠整复法。这种方法使用比较少,适用于患儿腹痛较重,极不配合。此法需要多个科室配合与协作,比较复杂。全麻下能改善肠管的血液循环,缓解了肠套头水肿和痉挛,降低了整复注气阻力,同时降低患儿腹痛,患儿安静配合,腹压降低,从而提高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

总之,小儿肠套叠应该尽早就诊治疗,充分利用动态DR的优势功能,降低肠套叠的漏诊误诊率,在动态DR监视下,采用空气灌肠的各种有利整复方法和技巧,通过上述这些方法和技巧相互结合,能进一步提高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邱伟江,钟明浩.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180例诊断与复位研究[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06):549-550.

[2]张爱伟,周海生,郑汉朋,等.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表现[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02):254- 256.

[3]孙清政,宋红霞,张浩然,等.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多因素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4,38(03):248-249.

[4]杨青,李淑娟.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09):1656-1657.

[5]秦全贵,安健科技动态DR-“DT570”系列的临床应用功能(J),新科技.2016.35:159。

[6]孙中洋,徐金标. 多种辅助方法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中的联合应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04): 832-834.

[7]邓礼明,熊国祚,戴先鹏,等. 二次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小儿肠套叠的体会[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 43(05):575-576+588.

猜你喜欢
肠套叠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戒烟成功率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
肠套叠的超声诊断要点及超声表现有哪些
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坚持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