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要点探究

2018-07-14 01:25
运动 2018年19期
关键词:技战术乒乓球体育教师

方 翔

(南京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1)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长久以来深得人们的喜爱。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小学都将乒乓球作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从运动价值来看,少年儿童处在个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经常参与乒乓球运动能显著提高其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与灵敏素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另外,乒乓球的日常训练能培养少年儿童坚强的毅力;训练赛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鉴于此,对少年儿童开展乒乓球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应注重兴趣的培养

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的首要工作是培养他们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尤其是3~8岁的少儿。兴趣是行动的“催化剂”。少儿只有对乒乓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兴趣越高,少儿参与乒乓球训练的时间就越持久,他们的成长越快。在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阶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培养少儿的兴趣。(1)“教”。体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少儿讲授乒乓球运动知识。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借助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认知与理解。所讲的内容尽量融合与少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相符的图片、音乐与视频,这样能大大提高少儿的学习兴趣。(2)“玩”。爱玩是少儿的天性。少儿喜欢玩,是因为“玩”能给他们带来新鲜感、自由感、放松感,并且能够交到很多朋友。体育教师要设计多样的乒乓球游戏,让少儿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乒乓球技能。(3)“带”。体育教师要挑选出那些在乒乓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少儿,让他们担任“乒乓球小组长”,鼓励他们帮扶其他同学共同提高。这种角色担当能有效提升少儿学练乒乓球的兴趣。

2 少儿乒乓球训练应重视基础技战术教学

乒乓球和很多体育项目一样,非常注重“童子功”,即注重少儿时期的运动培养。少儿时期,是人体肌肉记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通常,5岁后就可以接受系统、科学的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这能有效培养球感与手感。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张继科、刘诗雯都是5岁开始接受训练,丁宁6岁开始接受训练,李晓霞是7岁开始接受训练。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著名乒乓球员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功,与他们自少儿起就稳扎稳打学习乒乓球基础技术是分不开的。在少儿乒乓球启蒙阶段,体育教师应对他们进行以下基础技战术教学内容。(1)基本技术:握拍、站姿、移动步法(单步、滑步、侧身步与还原步);发球,重点学习发奔球、下旋球和上旋球;正手攻、侧手攻(含近台和中近台的斜、直线);挡球、推挡球、快拨、反手攻;正手搓、反手搓;正手拉、侧身拉;接发球(用推挡、搓球、拉球接发球)。(2)基本战术:压左调右、压右调左与压两角调中间;正、反手发急球后抢攻(拉);正手发下旋球后攻(拉);挡球、推挡或快拨调动对方抢攻;利用搓球变化落点抢攻、抢拉。

少儿乒乓球启蒙阶段基础技战术训练的要点:(1)培养球感。5岁以后,少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很快,在这个时期培养少儿的球感非常有效。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乒乓球技术练习培养少儿的球感。在具体训练中,打吊球、托球、对墙击都可以培养少儿的球感。训练要反复、连续且方法多样,以增强不同来球对少儿神经中枢的刺激。(2)握拍、站姿、移动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基础和条件。体育教师应让少儿扎实学好握拍、站姿、移动步法,并在日常训练中按照正确标准严格执行。(3)正手攻球为重点技术,需要少儿认真学习。体育教师要适当加大少儿正手攻球训练的时间与次数。(4)注重少儿的模仿练习。基于少儿爱模仿的特点,在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中,体育教师要多给他们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多讲“应该这么做”,少讲“为什么这么做”。训练之前,体育教师可以让少儿先看,后想,再模仿。经过多次的模仿,少儿在头脑中就会对正确的技术动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建立合适的打法。很多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打法都在少儿时期形成的。因此,体育教师应指导少儿科学地选择并确定自己最合适的打法。需要说明的是,体育教师对少儿的打法指导一定要在考虑少儿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进行,并且与选材相结合。

3 少儿乒乓球训练应注重少儿的心智发展

3.1 培养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竞技项目。在比赛中,只有具备强大拼搏精神的选手才能顶住赛场压力,稳住阵脚,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5~8岁,是培养拼搏精神的黄金时期。在乒乓球训练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少儿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的能力,尤其是在体能训练与比赛中。体育教师要用少儿喜爱的乒乓球运动员作为案例,给他们讲述这些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与比赛经历,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强少儿对“拼搏”二字的理解。在启蒙阶段,少儿若能形成较强的拼搏精神,对他们的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提高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思维能力

乒乓球打法多样,对运动员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训练中,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少儿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爱动脑、勤动脑的习惯。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逻辑思维小测验、小游戏来提高少儿的思维能力。

3.3 培养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规则意识

体育教师应在训练中向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讲解乒乓球比赛规则知识,并让少儿乒乓球运动员深刻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只有在规则的指导下,训练与比赛才能取得实效。

3.4 培养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从小培养。在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中,体育教师要让他们尊重教师、尊重裁判、尊重队友、尊重对手。体育教师应多让少儿乒乓球运动员以小组模式进行训练。小组训练不仅利于少儿个人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应加强乒乓球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乒乓球属于对抗性体育项目。少儿在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中,经常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掌握不牢固、思想不重视、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导致自己出现各种运动损伤。

根据相关专家调查,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主要为腿部肌肉拉伤、腰部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内翻”损伤,以及肘关节、腕关节损伤。从损伤发生的训练过程来看,少儿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发生的损伤次数最多,其次是多球训练时。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不仅影响了少儿的身体健康,而且耽误了训练与比赛。

基于以上问题,体育教师要制定好防治对策,具体如下。(1)高度重视训练前的活动。针对少儿年龄特征、身体素质与兴趣爱好,为他们设计一些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能调动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肌肉与关节,增强其伸展性与弹性,特别是肩部、腰部、大腿部的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性。(2)根据少儿的身体发与特点,为他们科学地安排训练强度与练习次数。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避免为少儿安排超出他们最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内容。在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少儿易疲劳但恢复快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间隔时间。(3)乒乓球技术性较强,及时在少儿启蒙阶段,也需要按照体育教师的指导认真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一些少儿在训练期间经常不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训练。对于此类少儿,体育教师应明确告知他们错误技术动作对身体的损害。(4)加强身体素质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运用乒乓球技术的基地。在技术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少儿的身体特点,安排他们进行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训练。(5)教少儿掌握一些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在日常训练中,体育教师除了要教少儿乒乓球基础理论与基础技战术外,还应教少儿掌握一些自我保健知识与技能。在乒乓球训练中有最直接的身体感觉与知觉,出现运动损伤后,自己及时、正确地处理能够极大减轻损伤带来的影响。

5 结 语

乒乓球运动对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少儿启蒙乒乓球训练中,体育教师要从提高少儿学习兴趣入手,让他们扎实掌握乒乓球基础技战术,并注重他们的心智发展。另外,在训练中,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对少儿的安全知识教育。

猜你喜欢
技战术乒乓球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乒乓球悬浮术
东京奥运会谌龙与安塞龙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里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kg以上级冠军郑姝音技战术特征
2016 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女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乒乓球与大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