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加强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

2018-07-14 11:11宋召艳汪开庆广西大学艺术学院530004
大众文艺 2018年14期
关键词:影视教育学生

宋召艳 汪开庆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530004)

影视艺术教育对学生在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构建健全人格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点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共识。很早以前,爱因斯坦在写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信中曾经说过:“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以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比用任何其他的方法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一部电影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鲁迅在观看了一部中国人充当麻木不仁看客的纪录片后,决定弃医从文。他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要好,将来恐怕是这样的。”1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事业,中小学群体处于教育金字塔的基础地位,他们受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影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地教育方式,在中小学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教基《2008》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中说:“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优秀影片的育人功能。”足可见国家政府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支持与重视。笔者就如何在中小学中有效地开展影视艺术教育的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影视艺术对中小学生素质的有效提升

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电影,与别的艺术形式一样,是能反映社会的、历史的、哲学的、心理的和人性深度的。电影自诞生以来,并不乏思想深刻的电影。有深度的电影文本,对人类精神产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今青少年一代是在电影、电视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影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具有有强大的感染力。

影视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有效方式之一。《通知》认为:“组织中小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和造就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时代需要,是生动形象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的重要措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影片内容丰富,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近现代中国人民顽强抵抗外侵的斗争史,还有当今文化、艺术、经济、科技等所取得的成就,艺术地展现出杰出的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军事家的形象。用优秀的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能使中小学生了解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认识国情,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激发爱国情感,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德育通过影视教育方式来传达,生动有效。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中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常以“说教”为主,单纯地向学生灌输道德思想,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共鸣。另外,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较为重视社会性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个性、心理、能力的培养,教育收效并不乐观。优秀电影具有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各种抽象的道德品质能依托影片人物的形象,在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来,在学生欣赏电影的过程渗入他们的意识中,引发他们对各种道德人格的主体性思考和体验,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提高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并在日后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围绕感恩教育,将《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鲁冰花》、《背起爸爸上学》、《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等一系列影片作为感恩主题题材,让学生门感受到亲情之爱震撼的同时,配合以一系列由电影衍生出来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真正懂得感激父母,感恩社会。

影视教育能丰富学生对经典的阅读和吸收,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目前很多的经典名著被翻拍成了电影,这些电影同样具有经典的地位。相对于文字而言,图像本身更具有视觉吸引力。学生可以在视觉文化中,领略经典的魅力。

优秀的电影丰富学生知识,开拓视野。围绕着学生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而配备的电影教材、片段等,内容涉及世界文化的各个领域,不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科学性,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信息量,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画面中去感受,更容易深化认知与记忆。《家园Home》、《地球》等纪录片,在两个小时内,帮助学生在影像中以全观的视角俯瞰地球、漫游世界,增强认知的同时,还能引起学生对地球生存环境的思考,从而萌发如何保护这个全人类共同居住的家园的意识。

二、中学需开设影视课程

近十几年来,影视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全面进入人类的社会生活。众多的高校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学科基础、发展定位及现实需要等综合考虑,开设影视专业,形成了在内容上中文、新闻、传播、广告、设计、艺术,甚至是计算机、文化管理等多学科交互的局面。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4月22日,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共计1188所。而2008年4月,涉及众多专业方向的影视教育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总计810所,占当年总数的76%。尽管影视教育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位置合理性问题正处于摸索和探讨中,但是仍然可见影视教育在高校发展的迅猛之势,而这一态势目前正逐步向初中等教育扩展。

从2007年开始,影视编导专业被列入高考艺术类考试范围之列。其考试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基础知识、影视作品分析、编写故事、特长展示、即兴作答等内容。这对中学的考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影视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学并没有开设影视欣赏或分析的课程,如音乐、美术艺术类考试培训一样,也没有针对影视编导专业而开设的影视培训。而学生要想在影视方面的素养得到提高,仅仅依靠学校一年几次的电影播放,或者在课堂中观看极少数的教学片,是远远不够的。这使得学生在接触此类专业中遇到了瓶颈。这种中学影视教育落后于高校影视教育,跟不上其步伐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关注。如何有效的在中小学中开展影视教育,是我们接下来要谈论的问题。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

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是中小影视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方式,其具体实施方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由教育部、中央宣传部推荐的影片。这是目前学校较为常用的影视教育方式之一。教育行政部门与各中小学联合,定期为中小学生推荐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影片,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观看两次或多次优秀的影片。这一形式要求各中小学与当地的影片发行放映机构联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片源,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来放映数字电影或者胶片电影,也可组织学生到电影院进行观看。条件较好,具有多媒体设备的中小学,可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小规模地观看电影。对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学校配备的影视资源和播放设备,来播放优秀影片,或者多组织一些“电影下乡”的活动,积极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创造和提供影视教育的条件。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有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推荐的影碟或网络资源等,利用学校的设备为学生放映。争取每个中小学生一般每学期能有两次机会观看电影的机会,使看电影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二是将影视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老师可以将影视纳入语文、自然、地理、音乐等课程中,根据各科教材的需要,选择相关的电影进行辅助教学,把优秀的电影整合到学习资源建设中,用作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中学的语文课本收纳了中国现当代优秀作家、学者的优秀作品,其中很多经典的作品已被拍摄成为了电影,如《骆驼祥子》、《水浒传》、《红楼梦》、《雷雨》、《茶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类电影、电视对青少年儿童有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说是教学中的“活教材”。如果将电影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不但能让学生认识的文字的魅力,电影自身的具象性、逼真性特征也能够形象性地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接受和解读,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此种方法在别科目课程中同样适用。在英语课上,可适当的给学生播放外国电影,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地理课上,也可以选择相关的有趣生动的地理视频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在历史课上,还可组织学生欣赏《林则徐》、《甲午战争》等历史题材影片。选择相关电影进行辅助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影片,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影视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能有效的促进学科教学。

三是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将影视课程课纳入教学计划中,增设一门电影欣赏课程。这一“用电影开课”的想法最先由电影课的发起人、人才学家雷祯孝提出以来,得到部分电影人、学者、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的支持,并组织完成了“电影课”实验课题的实证研究。在1989年,电影艺术家于蓝提交一项“将儿童影视列入普通教育”的提案,她主张将少年儿童影视列入国家的普通教育计划,以改变那种只把儿童电影放在商业流通领域的状况。王珠珠的《电影课实验在中国》收入了关于“电影课”实验课题的内容成果,等等。这是对中小学开设电影课程的尝试,这些研究在于解决如何使电影课的形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得以有效施行的问题。

电影课的开展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影视欣赏课的形式。围绕一定的主题,为学生选取相关的优秀的影片给学生进行观看,学生观看后可通过写观后感、讨论的方式,深化对电影的理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活动课形式。结合学校工作,围绕影片,课后可以展开丰富的影视活动,如写观后感、影评比赛、续写故事、演讲、朗诵、摄影、改写剧本、表演、配音、出板报等等。学生不但能扩大知识面,还能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将德育教育发展为美育教育、智育教育,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看电影的兴趣,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培养美好情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电影课既是德育课,又是艺术课,也是活动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寓教于乐”是共同的目的。

四、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一)选片

把人类最好的电影给孩子看,这是影视教育首先要把关的。不给孩子们看好的电影,不能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是好的,他们可能就对不好的甚至是有害的电影丧失判断力。人类发明电影至今,全球共拍摄电影故事片多达几十万部,如何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电影中,选择出好看的、经典的,而且符合青少年儿童智力、心理发展需要的电影,在技术上确实是有难度的。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电影的内容要与青少年儿童的爱国、道德教育结合;二是与学生的年龄、心理、个性发展要求相结合;三是与时代相结合;四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目前,“电影课”课题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已经根据这些因素,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考虑,按年龄、分主题,为我国的青少年儿童选择、联合推荐了上千部优秀的影片,解决了选片的问题。此外,在选片中,不应拘泥于僵化的爱国教育和传统教育,但是有不少的教师提出:教育部门推荐的影片不要局限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类的影片,“爱国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如《鸡毛信》、《小兵张嘎》等讲述同龄人故事的影片,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看的。对于政治色彩太浓厚的抗日、解放战争等影片,由于时代差距,学生就不太爱看了。学生没有兴趣,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此外,爱国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与当下结合起来才更有效力。如给学生观看神七发射或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实,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看到祖国的富裕强大,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开设影视课程

电影教育的优越性是是显而易见的。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这一形式随意性较大,较为零散,很多学校一年只组织学生观看一两次电影,这在发挥电影的教育优势上是有限的。所以,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得以提议、批准、倡导。根据“电影课”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显示,“电影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提高,具有别的科目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在中小学开设电影课是开展影视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但“电影课”这种影视教育形式,在升学压力稍小的素质教育阶段开设,可操作性会稍强一些的,但要在全国的中小学范围内普及和展开,特别是在课业繁重的高中阶段,是有难度的。就目前而言,全国开设电影课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按照《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共有小学30.09万所,初中5.79万所,高中30806所,然而进行“电影课”实验的中小学只有五百所左右。尽管“电影课”教育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电影课的开设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地区还是空白的。所以,“电影课”的影视教育,还需要各地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清晰认识和与支持,特别是为中小学提供政策指引和经费支持。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参与。在目前“电影课”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更有赖于奋战在中小学教育前线的教师们对影视教育认识的提升。

(三)影视教师的配备

中小学影视课程的开设,必然要求配备有适应影视教育方面的师资。但是我国的中小学影视方面的教师,还很难做到专业性,而施行教育的老师,也多由学校的现任教师来担当。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使影视教育不流于形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要在导看与导行上下功夫。教师在教育与文化部门推荐的影片中,根据电影本身的特性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为选择好他们观看的影片后,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在观看影片之前,教师可大概介绍影片的拍摄背景、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观看的情境。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好相关的记录。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教师要发挥导行作用。适当的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心得体会,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电影讨论活动等,完成对影片内容的消化和吸收、及再创造。使学生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回味、感受、体验,加深理解,达到情感上的的共鸣。特别是针对价值判断能力较弱的小学生群体,教师更要对影片采取面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奠定基础。老师要将导看模式和教学模式相结合,将观看、思考、表达、鉴赏及成果展示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内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五、结语

电影艺术家于蓝认为:电影史最形象、最生动的,也是最为孩子们所喜欢的,孩子们所看的电影,并非马上就会收到效果,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如春雨润物般,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使得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成长,由此会去追求一种好的精神。影视教育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知识需求,为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户,它不仅是对其他学科建设的补充、丰富和完善,同时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各地中小学,应该加强影视教学在学校中的应用和探索,将更好的影片给孩子,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注释:

1.王珠珠. 电影课实验在中国[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

猜你喜欢
影视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学生写话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