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吕后与吕家的关系及其影响

2018-07-14 03:33冯艳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吕后刘邦

蒋 波,冯艳秋

(湘潭大学 历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吕后无疑是汉初重要的女性政治人物,由于其对刘汉王朝的影响,以及曾经称制的经历,太史公甚至大胆为她专立《吕太后本纪》。学界关于吕后的研究不少,但多关注其与高祖、惠帝的关系,以及在惠帝之后执政的作为,对吕后的评价等,而对她早年的家庭关系,以及这一关系造成的影响研究不多。文章试对此问题略作分析,以有益于全面认识吕后本人。

一、吕后的家庭出身及家庭关系

吕后的故乡是单父(今山东单县),单父因传说是舜帝之师单卷的居住地而得名。西周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此地,为单子国。东周以后,由于政局动荡,其行政归属经常发生变动,但从地缘上讲,单父位于当时丹水和济水的交界处,常属鲁国。便利的交通优势使得经商成为此地的重要致富手段。司马迁曾记载:

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1] 3266

这段材料说明,此地民风一是“好贾”,即爱好和擅长经商;二是“趋利”,即崇尚利益。吕公曾给吕后相面,“公使常欲奇此女,与贵人”[1]344,显然,吕公受到了当地民风的影响,将吕后当成了投资的资本。

后来吕家因“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1]344,就搬家到了沛县。“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1]344吕家以何营生已无从考证。但宾客贺钱多少决定了筵席的座位标准,且吕公能与沛县县令交善,被县令当作贵客对待,可见其善于经营攀附,并非一般的底层阶层平民。在这次宴会上,吕公见到了刘邦,认为刘邦有贵相,便把吕后嫁给了刘邦: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1]344

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据学者推算,此事发生时,刘邦已年过四十。吕后的年龄虽不可考,但是吕媪说过这样的话:“沛令善公,求之不与……”[1]344沛县县令曾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吕后。这番话说明吕后不论在相貌还是年龄,至少属于正常待嫁的姑娘。要把吕后嫁给年长又无所成就的刘邦,吕媪不同意,一贯温顺的她“怒吕公”,并质问他:“何自妄许与刘季?”[1]344这是史书记载的吕媪仅有的一次发怒,她对女儿吕后的爱护之情由此可见。

在父亲让吕后嫁给未露锋芒的刘邦时,她毫无怨言,听从父命。婚后更是温顺、勤劳,给其父母以婚姻幸福的感受。刘邦称帝后,“元年(前206)封吕公为临泗侯”[2]3937,吕公能被封侯,也因吕后在刘邦心里有一定的地位。到了吕后称制后,“追尊父吕公为吕宣王”[2]3939。刘邦在世时曾刑白马与众大臣立誓:“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1]801誓言明确规定了只有刘姓宗亲才能被封王。吕后顶着巨大的压力封父亲为吕宣王,除了试探诸位大臣的态度,为以后的大封吕氏外戚做准备外,也不难看出她对父亲的真挚情感。如果吕后与吕公关系不睦,恐怕这些事不会发生。可见吕后对父亲的信任与崇拜之情。以上史料可以推测,吕后与父亲吕公的感情应该是很好的。

史书对吕后母亲的记载并不多,对她们之间的感情更无正面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史料推知一二。秦末汉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在社会思想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女性受到了更多的压制。男权社会不仅要求女性依附于男性,做到“妇人,从人者也”,更是对她们进行经济上的剥削。西汉礼学家戴圣整理编纂的《礼记·内则》有记载:

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茞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藏以待乏。妇若有私余兄弟,将与之,则必复请其故,赐,而后与之。[3]840

这一时期,只有男性才享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和支配权,女性所创造的经济财富不受自己支配而是属于她们的丈夫或父兄,即使嫁为人妇,女性在经济上仍继续“不敢私”的状态。但是,吕后在吕后二年(前186)颁布的律令让我们对汉代女性的经济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其文规定:

民大父母、父母、子、孙、同产、同产子,欲相分予奴婢、马牛羊、它财物者,皆许之,辄为定籍。孙为户,与大父母居,养之不善,令孙且外居,令大父母居其室,食其田,使其奴婢,勿贸卖。孙死,其母而代为户,令毋敢遂(逐) 夫父母及入赘及道外取其子财。[4]55

依照规定,这些女性不仅拥有财产继承权,也拥有户口的继承权,这些权利受法律保障。吕后能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通过具体立法行为维护女性的利益,也是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根据以上可以推测,吕后和母亲吕媪的感情应该也是不错的。

吕后的两位兄长吕泽和吕释之是吕氏外戚势力早期的核心成员,他们对吕后的帮助不容置疑。早在秦孝公时,商鞅就实行连坐之法,“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1]2230。商鞅虽被车裂,但新法不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更好控制百姓,实行更为严苛的连坐之法。在刘邦反秦时,吕泽、吕释之非但没有告发刘邦,反而起兵追随。吕泽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定三秦,将兵下砀”[2]679。在楚汉彭城战役中,刘邦兵败,情况危急,吕泽这时将兵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往从之,佐定天下”[2]679。吕释之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汉王入汉,使释之归丰卫太上皇”[2]680。吕氏兄弟对刘邦如此忠诚,除了因为刘邦的个人魅力因素外,他们与妹妹吕后关系亲密也是重要原因。

西汉建立后,刘邦曾想废掉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十分惊恐,但本能的母爱促使她竭尽全力保住儿子的太子之位:

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吕释之)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吕释之)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吕释之)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泽(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1]2044-2046

吕后费尽心思,请已经隐居的留侯张良支招,迎商山四皓出山,“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1]2047。毫无疑问,商山四皓的出现不仅对吕后母子赢得太子之位起了决定性作用,也帮刘盈避开了到前线作战的危险处境。但是,建成侯吕释之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这次默契的配合,我们能看到吕后兄妹间的团结与信赖。

汉高祖六年(前201),封吕泽为周吕侯,封吕释之为建成侯。吕后称制后,追封吕泽为悼武王,并分封了吕氏外戚成员。表1是笔者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对吕后兄妹及其子侄受封情况所做的统计表(只统计始封者,承嗣的爵位不做统计)。

表1 吕后兄妹及子侄受封情况统计表

表1反映了吕后兄妹及子侄受封的基本情况,其中刘邦时受封的仅3例,其余6例都是在吕后执政期间受封的。吕后能对外戚如此倚重,足以体现她对母家兄妹的情感。

另外,我们发现,吕后之妹吕媭于高后四年(前184)被封为临光侯。如所周知,女性封侯在历史上是极少有的。吕媭能被封侯,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吕媭的丈夫樊哙是刘邦的同乡,在刘邦起兵初期就追随他,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摆脱困境,受到了刘邦的重视。这在间接上提高了吕媭的政治地位。其二,吕媭的姐姐吕后辅佐幼主,独揽大权,成为吕媭强大的政治靠山。当然,这也需要她们姐妹齐心,否则难以成功。

刘邦去世前,曾下令“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1]2058。陈平认为“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1]2059,没有依令行事。此时,刘邦驾崩,“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太后及吕媭谗怒,乃驰传先去”[1]2059。陈平抗旨不杀樊哙的原因之一为樊哙是吕媭的丈夫,事后怕吕媭向吕后进谗言打击报复,甚至“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1]2059。可以推测,此事之前吕媭应该就有向吕后进言并得到了吕后的认可或支持的先例,而且吕媭对吕后的影响之大居然能让陈平这样的老功臣感到畏惧。这无疑再次印证了吕后姐妹间的情感之深。

二、吕家对吕后的影响

吕后长期生活在有一定经济实力且擅长经营人际关系的家庭里,必然深受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个性的影响和政治资源的积累两方面。

(一)对吕后心理个性的影响

吕后无疑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从普通农妇成长为政治女性,她有着不甘命运、积极进取的倔强性格,这与其原生家庭有很大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吕公擅长相面之术影响了吕后的人生轨迹。相术主要是通过观察人的体貌等外在特征来预测个人祸福吉凶,它在我国古代是十分常见的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正如郑建明所说:“相术在秦汉甚至春秋时就已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5]吕公擅长相面之术,吕后和吕公长期在一起生活,受到相面文化的熏陶,对相术深信不疑。吕后嫁给刘邦后,有路人为她相面:

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1]346

老父先为吕后相面,认为她是天下贵人。如果吕后对此并不在意,她不会主动“令”老父接着为儿女相面,更不会将这件事向刘邦“具言”。吕后对相面之术毫不怀疑,“贵人相”极大地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使她不甘命运。她还利用民众对方术的迷信心理,在刘邦反秦时,宣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1]348,为刘邦争取了众多依附者。

另外,前文提到,老父相面后刚离去,刘邦回来,听吕后讲述相面之事后,急忙追赶老父让其为自己相面,可见刘邦自身对相面之术是认同的。心理学和传播学告诉我们,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如果受到欢迎或支持,就会更加积极,反之,则会倾向于保持沉默。*该观点来源于(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所著、董璐翻译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吕后对相面之术的相信与利用深化了刘邦对相面之术的认可。《史记》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记载:“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1]2821刘邦不但信相,还亲自为刘濞相面。此外,河内温地(今河南温县)的许负因擅长相面而被刘邦封侯:“高祖封许负为鸣雌亭侯”[6]6。刘邦对相术的痴迷程度可见一斑。必须承认,吕后对相术的认可影响到了刘邦。

第二,吕家的家庭环境影响了吕后的价值观。吕家本非达官显贵,且因避仇才离开故乡单父,但仍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搬家到沛县后也能左右逢源,这就说明吕家善于投机攀附,同时拥有踏实可靠、务实求真的实干家精神。这些对吕后有着很大影响。刘邦死后,冒顿单于曾写信给吕后:

孝惠、高后时,冒顿浸骄,乃为书,使使遗高后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高后大怒,召丞相及樊哙、季布等,议斩其使者,发兵而击之。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季布曰:“哙可斩也!前陈豨反于代,汉军三十二万人,哙为上将军,时高帝在平城,哙不能解围。时人云:‘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今歌唫之声未绝,伤夷甫起,而哙揺动天下,妄言以十万之众横行,是面嫚也。且夫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高后曰:“善。”令大谒者张泽报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冒顿得书,复使使来谢,曰:“末常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和亲。太后乃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冒顿。[2]3754-3755

受到如此侮辱,吕后的第一反应是大怒,想要杀掉使者,发兵攻打匈奴。然而吕后本人经历了刘邦被围困于白登山之事,还曾为避免女儿鲁元公主远嫁匈奴和亲而向刘邦求情。可以说,吕后深知匈奴政权武力强大且凶悍难惹。冷静之后,吕后认为国家初定,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便听从季布的劝阻,放弃了鲁莽作战的打算,继续推行汉匈和亲政策。吕后能放下个人感情,以政治大局为重,对敌人言辞卑微,反映了她隐忍趋利的性格。

汉惠帝时,辽东郡的太守约定卫满做汉朝的外臣,利用他来制约边塞以外的蛮夷:

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1]2986

吕后和惠帝通过支持卫满政权来制约周围的政权,以较小的成本实现了汉朝与朝鲜的边境安定,反映了其善于经营、务实功利的价值观。

第三,家庭地位影响吕后的心理。跟大多数封建女性一样,吕媪在家庭决策时没有话语权,对丈夫“必敬必戒,无违夫子”[7]140。吕公未与吕媪商议就私自将吕后许配给刘邦,吕媪知道后质问吕公,吕公回答:“此非儿女子所知也。”[1]345面对年长、好色且无所成就的刘邦,吕后居然毫无反抗就接受了父亲的安排。这件事显示了在吕后的家庭关系中,吕公处于核心地位,兄长处于辅佐地位,母亲、妹妹和自己是从属地位。换言之,在吕后的家庭关系中,男性处于中心位置,这种家庭模式很容易使她养成对以父亲为象征的男性的从属心理。

刘邦反秦初时,吕后未因刘邦谋反与之断绝关系反而宣扬:“季所居上常有云气。”[1]348此言论为刘邦反秦起到了有利的宣传作用,致使沛人多来投奔刘邦。后来吕后与刘邦见面渐少,关系愈发疏远,但她仍在尽力帮助刘邦。这其中原因有很多,后文详述,此处不赘。可以肯定的是,吕后过着“未嫁从父、出嫁从夫”的生活,即她习惯于男性中心的家庭模式。

(二)对吕后政治生活的影响

吕家不只影响了吕后的心理个性,也帮助吕后积累了必要的政治资源。具体来说包括吕家帮助吕后选择了“正确的”婚姻和交友范围,并形成自己的势力来维护其政治利益。

第一,吕公的性格和政治眼光对吕后产生影响。吕公是个精明思变、勤奋进取、积极务实的人,而且有着独特的政治眼光。吕公初见刘邦时“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1]344。据《百官公卿表》记载: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2]742

亭长的官位不高,俸禄微薄。前文可知,宾客中不缺少比刘邦官位高的人,却没有贺钱上万者,而且贺钱上千者便可以坐堂上。可见,当时刘邦作为泗水亭长,高喊“贺钱万”很可能是个乌龙事件。果然,刘邦“实不持一钱”。精明的吕公当然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吕公“大惊,起,迎之门”,主要原因就是他看到了刘邦的胆量和政治素质。

第二,吕家的经济状况对吕后有较大影响。吕家的经济实力如何,史无记载。然臧知非认为:“(相面者)自然地格外地受到社会的尊重,也要有一套专门的知识,受过专门的教育,要有一定的家学渊源和经济实力。”[8]4该观点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同。吕公就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他善于相面,且“相人多矣”。可以推断,吕公的相面之术足以维持吕家最基本的生计需要。另外,前文说过,单父的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利,“好贾趋利”成为当地民众的普遍追求。吕家长期生活在此地,必然受到当地民风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积攒了一些财富。也就是说,吕家的经济水平至少达到了小康标准。

较好的经济状况使吕家人不用为物质生活而烦心,他们就有较多经济能力和精力去经营其人际关系。吕家搬至沛县后,吕公继续与沛县县令交善而且成为当地豪杰吏交往的重要对象。这些豪杰吏中就有日后成为吕后丈夫的泗水亭长刘邦,也包括主吏掾萧何、狱掾曹参、狱吏任敖,厩司御夏侯婴等人,他们都将成为西汉开国的重要功臣,也是吕后的重要政治资源。

第三,吕家的政治势力对吕后产生影响。首先,吕氏外戚从刘邦起兵之初就紧随其后,之后更是与刘邦的政治利益紧密相连。尤其是彭城之战时,吕泽帮助刘邦渡过难关,立下大功。可以说,吕家在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吕后、刘邦与吕家成员逐渐形成互为依靠的政治联盟关系。其次,务实功利是吕家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后死后,郦寄劝吕禄归还兵权,被吕媭知道了:“过其姑吕媭,媭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1]408

这件事体现了吕家人对既得利益的坚决维护之情,说明吕家与吕后间的政治联系十分密切。事实上,吕后母子能赢得太子之位,并带领汉朝平稳地由刘邦时代过渡到惠帝时代都离不开吕家的支持;吕后能大封吕氏外戚、独掌大权也与吕家的政治势力密不可分。

三、结语

综前所述,吕后一方面长期受封建家庭文化的熏陶,婚姻大事等方面服从父亲之命,婚后也用实际行动维护着封建家庭的男性中心模式,在刘邦起义、治国过程中发挥了辅佐作用。另一方面,吕后受吕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甘现状并积极寻求改变,务实趋利。正因为如此,在太子之争时、在惠帝去世后,她均不愿受制于人,表现出刚毅甚至极端残酷的性格。服从与反抗,温和与暴戾,正是吕后多面人格的反映。从吕后早期家庭出身以及人际关系的角度,我们可看出其中的某些缘由。这也为我们全面认识、评价吕后本人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吕后刘邦
朽木颂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吕后情绪书写探析
吕后与审食其关系简辨
吕后的精明之败和周勃的糊涂之胜
吕后精明不逊刘邦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陪你一起读历史(4) 大汉女当家吕后
刘邦不识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