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2018-07-14 17:53吴鹏何重玺闫会征张立东魏文静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吴鹏 何重玺 闫会征 张立东 魏文静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当今社会广泛推崇的一种职业精神,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高职院校中做好“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工匠精神”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运用“工匠精神”的意义和高职院校职业精神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引发社会对“工匠精神”的热议。“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职业素养,它既是工作者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也是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信仰,它强调的是工匠的职业操守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国际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倡导“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制造强国地位的打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运用“工匠精神”的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显示,就业单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关注程度已经仅次于专业技术能力,成为人才招聘中重点考虑的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有助于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另外,通过对美、日、德等国制造业发展的研究,发现对质量的追求是支撑其制造产业不断进步的根源动力,而“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只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才能使“精益求精和精心雕琢之心”深存于从业人员内心,从而打造更多的中国品牌。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加快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于促进国家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及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对职业的认知和认同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由于文化课成绩较差,迫不得已才选择进行职业培训,因此入校之前,很少有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也是一无所知,这种就业目标的模糊,造成了学习兴趣的缺失,“工匠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2.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脱节

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格外重视学生应用技能的提高,因此,引进“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但是就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教学经验并存的“双师型”教师凤毛麟角,这就造成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需求的脱节。

3.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虽然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口号也喊了很多年,但是职业素质教育仍未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也没有成为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高职院校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1.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高职院校应该制订更为明确的人才培养标准,从教学管理、教学服务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多角度入手,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素质、高技能、高品质的人才培养和输出模式;国家应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改变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传统误解,同时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的专业认知,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自信,使他们能够真正尊重自己的职业,不断打造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2.加大对“工匠型”教师的运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格局

(1)要加快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工匠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强化内部培训,不断提升已有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人才的引进,摒弃条件限制,使真正具有优秀技能的人才进入高职教师队伍,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训实力。(2)要切实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注重手艺和技术的传承,促使学生学习老匠人的工作方式、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

3.注重校企结合,构建完善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應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培育平台,建立完善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职业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内涵,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专业技能培养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娟.基于“工匠精神”视角谈高职人才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1):168-169.

[2]汤爱丽.浅议“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J].时代教育,2017(7):51.

[3]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14-17.

作者简介:吴鹏(1984— ),北京人,讲师,研究方向:专业化学工艺。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