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才的时代

2018-07-16 09:03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素质职业技能工匠

林萍姗

高素质人才的影响力

今年5月11日上午,“新时代企业定位与人才战略”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多家知名企业创始人、人力资源负责人出席,共探新时代下企业如何更好地经营发展。

人才同企业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是十分微妙的,它牵动着企业的“生命线”。在创新引领的社会浪潮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已是毋庸置疑的现实。不少企业在这股浪潮中渐渐隐退、消亡,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人才。新时代下,人才的竞争颇为激烈,企业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企业与人才的匹配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彼此未来几年的发展状况,甚至关乎企业的存亡。

近年来,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开展,在稳定、提升人才队伍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引进高素质人才,是企业“生死大关”的机遇,高素质人才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然而不少企业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环节上仍面临瓶颈。每年参与招聘会的应聘者数以万计,高素质人才却占比较小,高素质人才稀少,可遇而难求。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尚未完善,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在此境遇下,许多企业想到了赴高校“挖人”,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带来的将是无限的生机,一位高素质人才可兴建一个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此奠定企业的发展基础,共享资源与智慧。

周小靖于1994年在日本著名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一位色谱分析仪器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2014年,他从国外归来,加入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受到当地政府与公司的优待,成功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并以“国千”“省千”人才享受50%购房补贴的政策标准,兑现购房补贴116万元。

周小靖致力于人才培养,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福立仪器建立一个研发能力较强的人才支撑体系,搭建了人才培养及各专业学科的学习平台。久而久之,福立仪器研发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周小靖是实实在在的大功臣。几年下来,周小靖带领的福立仪器技术团队攻克多个技术瓶颈,三年之间申报专利30余项。

这是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之中的强大影响力,在农村部分地区,高素质人才一样展现着出色的实力,他们对农村的沃土有更多的想法,潜力也得到更好的释放。

新华社近日报道,江西省出现一种“新万亩农业现象”,相较以往,不仅经营主体素质更高、产业形态更新,而且更加注重与小农户结合,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消费者市场学研究生的“90后”海归丁旦,一年前还是上海某高档楼宇的白领,如今管理着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2万亩农田,是一名新农人;江西省樟树市一个蔬菜产业示范园由从山东寿光过来投资的鲁寿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凤堂打理,他不仅拥有上万亩基地,设立院士工作站,聘请两位德国和以色列的顶尖育种专家加盟,还在美国和荷兰收购了两个育种和设施蔬菜基地;武汉大学的工程学博士肖文两年前辞去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来到江西省高安市,投资30亿元打造占地2万亩的国家级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该处涵盖循环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展示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年产值将达200亿元……

从江西省的“新万亩农业现象”,放眼全国,许多乡村的振兴已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领头雁”作用,一大批“博士农民”“企业家农民”“海归农民”深入乡野,他们善于经营、管理,为偏远乡村带来农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他们在知识、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力,带动农民崛起、致富。

高素质人才的养成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明确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

《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培训对象普惠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管理规范化,力争2020年后基本满足劳动者培训需要,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在当下成为一种政策趋势,彰显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5月6日至7日在天津出席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时强调:要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孙春兰勉励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苦练本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用精湛技艺书写精彩人生,展现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风采。

从人才到高素质人才,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需要经历漫长的潜伏、积累以及“充电”、升华的过程,其中的个人付出与多方行动有着现实力量。

从高校教育、职业教育到在岗培训,高素质人才的指引任重道远。离校以前,知识是人才晋升为高素质人才的“硬件”之一,人才进修的第一步应当在从业以前就扎实落地,“硬件”强大,方能在实践之中升级“软件”,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而这一步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以至于许多人才始终无法攀上高素质人才的“枝干”。从业以后,职业技能培训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际上,教育与职场不可分割,在未来更难以真正分离开来。许多人才进修的渠道离不开再教育,高校此时就是最为及时的“充电站”,是人才的驿站,更是转折点,其充满希望,更传递力量。

近两年,许多地区的高校积极开展在岗职工高素质人才培养行动,旨在扩充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企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传播、国家富强。

西藏:编译人才赴西北民族大学进修

今年3月8日,来自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日喀则市白朗县、那曲地区嘉黎县、阿里地区藏语文(编译)部门的4名藏汉双语翻译人才进修学员赴西北民族大学进行为期4个月的进修学习。

期间,编译人才同西北民族大学在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可进行充分的交流与经验分享,编译人才为研究生们带来西藏编译一线的实践经验,在研究生们的帮助下,编译人才的进修之旅也将更加高效。

上海:首开工匠进修学院

去年6月,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达成合作,成立“工匠进修学院”,开设“工匠本科班”“劳模本科班”,为需要就读本专科学历的劳模、工匠、职工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创造进修条件,构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开放教育体系。

这一进修培训师资雄厚,劳模先进、工匠、科创人才、工人发明家作为讲师团成员,劳模工匠带教劳模工匠为其重要模式之一,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云南: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今年5月11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法学院同十家法律实务单位进行产学合作协议签约,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和,改变传统法学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为法律实务单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猜你喜欢
高素质职业技能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匠神形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匠赞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