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炮常规导弹部队(上)

2018-07-16 00:00胡向春
现代军事 2012年3期
关键词:二炮导弹部队敌军

胡向春

编者按:本文刊发于美国《比较战略》2011年第2期,作者为美国国防情报局罗恩·克里斯曼。作者撰述了中国第二炮兵常规导弹部队的建设与发展、起源与发展动因、任务与使命、作战条令、作战概念、训练发展等,所列参考文献120多部。本刊编发此文并不代表我们认同该文的观点,而仅因为本文为美国现役情报人员所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美国情报界对我二炮部队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本文较长,本刊特分为2期刊登此文。

在过去的17年间,中国二炮常规导弹部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导弹库存量达到二炮部队核武库的7倍之多。该部队不仅拥有1000多枚短程弹道导弹,还正在发展新型战区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认为在包括台湾在内的潜在武装冲突中需要导弹提供火力支援,在其他周边地区实施作战时也需要导弹发挥作用。

在危机时期,中国常规导弹部队的潜在任务是实施军事威慑,包括显示力量和向敌方关键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在战争时期,常规导弹部队将为中国军队各军种的作战行动提供预备或直接火力支援,夺取空中、海上、地面和信息主导权,或者实施后续作战行动。战时作战行动通常由联合指挥部指挥,特别是火力打击和反空袭作战行动。不过,常规导弹部队还可能组成“独立”的导弹攻击编队。

中国二炮部队中的大多数军官主要在核部队工作,但常规导弹部队的军官数量正在增加,两者之间是否会有文化冲突?鉴于资料和掌握情况的局限,我们难以做出判断。中国军队组建常规导弹部队,使陆军、海军和空军在作战中可以得到二炮部队的常规火力支援。鉴于二炮部队在组织侦察、先期预警、信息作战以及空中、地面和电子防御能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陆军、海军和空军将为二炮部队提供作战和防御支援。

常规导弹力量的增强,使二炮部队具备了新的战略、作战和战术能力,不像在使用核导弹时会受到政治和实战的约束。二炮部队的常规反舰弹道导弹,使中国军队在提升纵深防御体系、应对台湾地区以外潜在的海上威胁方面增加了力量选择,并且使防御体系的覆盖范围延伸到海空军作战半径之外。

中国二炮部队的常规导弹力量,能够以独特的火力支援方式支持海军作战,包括夺取局部海域主导权、实施海上封锁或者支援两栖登陆等作战行动。在未来,二炮常规导弹部队和海军反舰巡航导弹部队可能会对一体化协同攻击手段进行探索,特别是在导弹防御的作战环境下。

二炮部队常规导弹力量、作战条令以及对威胁的判断,使中国可以加强对亚太地区美军及其盟军部队和基地的常规导弹攻击,包括在潜在的台海战争中可能对美军航母实施反舰弹道导弹攻击。二炮部队可能会认为,美军以信息作战为基础的电子战和联合火力攻击行动可能会对二炮的导弹作战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中国领导人认同这种看法,可能会授权二炮部队实施常规导弹攻击行动。

中国陆基攻击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组建已有45年。在大部分时间里,该部队的战略规划、部队建设和作战计划都是针对使用核武器的非作战和作战任务—核威慑,反核威慑(反强制或反胁迫)和核反击作战。但自1994年以来,二炮部队在战略核导弹部队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常规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组建仅17年,占二炮部队编成的1/4。然而,该部队常规武器装备的库存量,已达到二炮部队核武库的7倍之多。近年来,二炮部队通过研发和部署战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提升常规导弹力量的战斗力和作战范围,使中国大陆武器系统的力量投送能力突破了近程弹道导弹的1000千米射程范围,能够对台湾以及距离更远(周边或周边以外)的潜在对手构成威胁。

中国常规导弹部队的问世,引发了对许多重要问题的思考,包括部队组建源由、主要动因、承担任务、作战理论、部队训练和组织机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常规导弹部队发展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例如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台海战争升级控制、中国军队海上远程攻击能力以及海军部队建设等做出评估。

源由与动因

源由

在过去15年里,各类观察家时常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发展常规导弹特别是弹道导弹部队的最初起因,是研发武器出口销售获得外国资本,为军事及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这种推理方式常常得出结论认为,中国部署常规导弹主要是因为岛内和国外对“台独”势力越来越多的支持,台海关系的紧张,以及中国对全球军事发展趋势的分析—高技术武器作用的提升,例如美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以及此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广泛使用远程精确打击武器。

笔者并不怀疑,中国对外出口常规导弹有换取外汇的考虑,包括早期向巴基斯坦出售M-11导弹,以及最近中国与土耳其克勒卡累机械化学工业公司联合研发的B611近程地对地导弹。目前,B611导弹已经能够装备土耳其军队,土军还利用B611导弹技术研发本国的“J”系列导弹。不过,如果对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军事决策和战略评估进行认真分析,就会注意到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曾于1984年下半年做出决定,要求航空与导弹工业将重点从液体燃料弹道导弹转向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从战略弹道导弹转向战术弹道导弹。将重点转向战术导弹(可能就是常规导弹),主要是由于中国军队感到需要具备有效遏制前苏联陆海空军“纵深作战”的防御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北方的三个军区直接面对着前苏联“有限战争”样式的威胁。这种战争样式包括可能动用高精度SS-20中程核弹道导弹、现代逆火式轰炸机以及力量得到拓展的远东太平洋舰队。在中国军队看来,当时前苏联正在准备实施一场针对中国的多方向空地纵深作战行动,强调地面部队作为联合作战行动的基石。这种纵深快速攻击战斗需要利用核武器和常规火力,并且使用坦克和装甲车,使地面部队与导弹部队、航空兵、空降部队协同推进,夺取或攻击中国前沿纵深的关键目标,以迅速达成作战目的。而且,前苏联不会对中国发动全面入侵,而可能寻求快速突破中国防线的某个区域,进入中国军队后方的纵深地带,切断通讯联系,摧毁关键目标,夺取北部三个军区的关键性作战枢纽。

中国军事规划者在对中苏军队的作战计划、战斗潜能和部队条令进行对比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军队的最佳选择就是研发和展示迟滞苏军攻击部队和重型武器以及对前苏联纵深目标予以毁灭性打击的能力,并且增强中国军队边防部队抗击前沿攻击的能力。中国军事规划者判定,中国常规力量的重心在前沿地面作战;然而,他们怀疑中国海空军是否有能力为地面部队前沿作战提供实时、精确的火力支援,这可能会迫使中国军队通过实施机动弥补火力支援的不足。在他们看来,中国步兵部队将无法与苏军的火力机动和机械化部队推进相抗衡。不过,他们也注意到前苏联作战潜力的弱点,包括地形不熟,攻击与防御作战阵型之间缺乏防备,C3I系统容易被攻击武器致盲,后方相对空虚。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军队希望针对前苏联后方纵深有限的高价值目标,发展不对称攻击能力,包括战术常规导弹。这种意图在某种程度上建立在这样的设想基础上:新型常规武器及技术变革和核武器一样,都能够对未来有限战争产生影响,而且精确度更高,附带损伤更少。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实施不对称攻击,还可以为迎战苏军机械化第二梯队的部队提供保护。而且,根据中国军队判断,前苏军作战系统存在薄弱环节—包括指挥部、C3I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和电子战部队。这些“软目标”建立在同一系统基础之上,结构体系复杂,攻其一处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苏军整个系统发生崩溃,推进效率大大降低。可以说,中国发展常规导弹能力的源由,是过去中国军队应对前苏联在北部边境地区威胁的需求。

主要动因

自前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仍在采取措施发展常规导弹力量,包括发展多样化的常规导弹系统,为二炮部队装备常规近程弹道导弹,以及新近研发的战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能力。这主要是出于对台海地区可能发生冲突的考虑,对战争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应对周边地区冲突的需求。

正如美国前任助理国防部长理查德·劳利斯在2004年所言,常规导弹部队的发展使中国获得了新的战略能力,并且没有动用核弹可能受到的政治约束。中国军队的近程弹道导弹部队已经成为一支生存能力强、作战效率高的常规打击力量。中国的常规战区导弹成为战区大规模空袭的利器,如果与其他力量相结合,就可以在周边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夺取制空权,因为周边国家难以对这些导弹实施防御。近程弹道导弹的威慑力和强制力,在1995年台湾“大选”的筹备阶段已经得到体现。

★1995年6月,中国大陆在台湾附近发射导弹,以此对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造访康奈尔大学表示不满。1996年3月,为了震慑“台独”势力,影响台湾“大选”结果,中国大陆再次在台湾附近发射导弹。

★尽管上述措施没能阻止李登辉当选台湾“总统”,但中国大陆出版的一些著作和期刊,包括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的著作都认为,这两次导弹试射对“台独”势力膨胀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表明“中国大陆有决心、有能力维护祖国统一”,并且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有助于“遏制反华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

★ 中国二炮部队战略家对这两次导弹试射进行了认真研究,出台的成果“填补了二炮常规制导导弹理论的空白”。这些成果可能在研发二炮战略、部队结构和作战样式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中国注重研发和部署常规弹道导弹和巡航弹道导弹,还因为考虑到这些导弹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使其成为“现代战争中消灭敌人的最重要手段”,“能够贯穿于攻击作战的全过程,从而成为能够达成攻击目标的独立作战样式”。在中国军队看来,导弹在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已经从火力支援向机动攻击的方向转变,能够在战争的特定阶段发挥决定性作用,能够实现威慑和限制敌军的战略目标。”

在研发常规攻击导弹的过程中,二炮部队对于自1981年以色列攻击伊拉克奥西拉克核设施以来历次战争和冲突中导弹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例如,国防大学已经完成了对1986〜2003年间8场武装冲突的案例研究,包括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1988年两伊战争中的“导弹袭城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美国于2001年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二炮部队可能还在研究俄军在2008年8月俄格冲突中使用近程弹道导弹的情况。中国军事和文职领导人从这些案例研究中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空中作战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和巡航导弹的大规模应用,使得通过多军种联合火力攻击直接达成战役目标成为可能。事实上,联合火力攻击作战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军队的新型作战样式。在大多数作战想定中,二炮部队将作为联合火力攻击作战的“尖刀部队”。

★战区纵深打击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新型作战样式。江泽民曾经指出,美军及其盟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1998年“沙漠之狐”作战和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的“中程攻击行动”表明,导弹在“战术”和“战役”层次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一种新型作战样式。这里的“中程攻击行动”,应该是指常规中程弹道导弹,包括目前正在研发和装备部队的中程弹道导弹。

★在除了台海冲突以外的其他周边冲突中,常规导弹火力将在威慑、强制和作战等方面发挥作用。根据美国国防部的信息,中国二炮部队装备的常规战区导弹部署在全国各地,将在这些周边冲突中发挥作用。在使用常规导弹方面,二炮部队研究制定了一些作战想定,大多是“联合边境反攻击作战”和“联合反空袭作战”。据推测,这些想定可能是针对中国与印度、朝鲜、俄罗斯、越南和中亚国家的边境冲突事件。

使命与任务

通过对二炮部队文件及其指挥官的讲话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二炮常规导弹部队在和平、危机和战争时期均负有使命与任务。该部队在和平时期的任务包括试验新型常规近程弹道导弹,参加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展现中央政治局领导人的决心。根据不同的环境,这些任务可能由二炮部队单独执行,也可能是二炮作为联合部队组成部分参与完成。一般来说,二炮常规导弹部队将在两个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一是震慑那些企图威胁中国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二是威慑那些企图干预中国与第三方领土和主权争端的外部势力。

中国军方的一些消息来源称,常规导弹部队的任务完全是“防御性质”,包括遏制战争爆发,防止战争升级,保护国内重要目标,减小敌军攻击行动的破坏程度。不过,在中国当前的安全环境下,二炮常规导弹部队还需要对中国周边以及周边以外的对手发动先发制人或者强制性的导弹攻击行动。这种需求与中国发展常规导弹的初衷,即防范前苏联对中国北方地区可能发动的纵深攻击行动,形成了鲜明对照。

震慑危机或“外科手术”式打击

在危机情况下,二炮常规导弹部队负责实施两种类型的导弹作战行动,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敌军部队实施“军事威慑”。其中一些行动可能会涉及到对敌军的高价值目标实施有限的常规导弹攻击,以达到“战略威慑”的目的。

中国军队在2001年和2006年出版的《战役学》以及2004年出版的《第二炮兵战役学》中,正式提出了“导弹威慑作战”的概念。二炮部队前任副司令赵锡君中将在出版的著作《慑战:导弹威慑纵横谈》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中国军队将包括常规弹道导弹在内的火力资源应用定义为“威慑火力支援”,通过“心理战”,“向敌方展示我方的力量、决心和战备”,从而“引发敌军的恐慌心理,迫使敌军放弃采取敌对行动的作战企图乃至整个军事行动目标”。中国军队对“威慑火力支援”的设想,包括通过火力支援展示力量,从心理上摧垮敌军;或者通过小规模的火力支援而不是大规模火力打击,在敌我力量平衡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中国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关于战争战略的著述,所谓的“小规模火力支援”指的是中国军队的“常规威慑”,包括在局部战争的“外科手术”式攻击行动中威胁或使用常规弹道导弹或其他火力资源。军事科学院出版的《战略学》明确将“外科手术”式打击限定为运用“战略威慑”,而不是强制使用武力。根据中国军队关于现代火力作战的论述,包括常规弹道导弹在内的火力资源能够应用于“心理火力支援”,包括“选择攻击”敌军关键目标,迫使敌军屈从于中国的利益。

★著述中提到了“选择攻击”台湾的目标,以此作为对台湾方面“挑衅行为”或“威胁举动”的反应,或者为中国军队夺取近海岛屿的作战行动提供火力支援。

★中国军队关于“外科手术”式攻击的概念,似乎是对美国1986年4月15日对利比亚实施联合“外科作战”进行研究的一项成果。中国方面认为,美军在“黄金峡谷”行动中使用了先进的电子战飞机、轰炸机、航母舰载攻击机、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导弹及其他海空军武器,使利比亚武装力量的防空系统陷入瘫痪,从而对拥有防空保护措施的利境内5处高价值目标予以精确打击。

潜在的战时使命

来自中国军队以及二炮部队的众多资料显示,常规导弹部队的战时使命包括独立实施火力打击,以及为解放军夺取空中、地面、海上和信息主导权的作战行动提供支持。根据中国军队对常规导弹攻击作战的权威定义,二炮常规部队的作战行动“通常作为解放军联合作战行动的组成部分”。按照中国的设想,二炮常规部队的任务是作为预备队,或者为地面机动作战提供直接火力支援。该部队战时的任务主要是为其他军种机动作战提供支援,或者在解放军联合作战中发挥作用。但也有迹象表明,中国军队和二炮部队也意识到有可能需要使用二炮常规部队“独立”实施常规导弹攻击行动,在不与其他军种协同行动的情况下达成战略目标。

中国军队及二炮部队的作战条令明确规定了二炮部队的“火力支援任务”。这些任务是在联合指挥部的指挥下,为解放军陆海空军攻击部队和信息战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支持。这些军种的作战行动通常旨在首先夺取空中、海上、地面和信息主导权,为下一步针对特定作战目标的行动创造条件。二炮常规部队的“火力支援任务”通常包括:

★为解放军地面部队、两栖登陆和抗登陆作战提供支援。为地面作战提供预备火力支援,可能涉及到对敌军的一些目标实施打击,包括火炮与导弹发射阵地、指挥部与通讯中心、雷达站、防空系统、交通枢纽、后方基地和支援系统、纵深区域敌军部队聚集区。

★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空中攻击和防御作战提供支援,以反制敌军空袭,夺取制空权或实施远程火力攻击。可能打击的敌军目标包括机场、雷达站、防空系统、通讯与指挥中心以及导弹发射阵地。

★ 为海军作战提供支援,特别是两栖登陆和海上封锁作战。常规导弹部队能够通过发射导弹形成火力封锁线。可能打击的敌军目标包括海上作战基础设施(海港和海军基地)、舰艇编队和航母攻击群。

★参加其他军种的作战行动,通过攻击敌军指挥中心和电子战系统,争取控制信息主导权。可能打击的敌军目标包括作战指挥中心、电子战系统(侦察、预警和防空雷达)。可能攻击的高价值目标包括敌军重要的陆基和海基侦察监视平台。

正如上文所述,二炮常规部队在战时可能将在联合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为解放军联合作战行动提供支持。不过,二炮部队需要组建所谓的“战役军团”,指挥和协调“独立的常规导弹攻击作战”,对敌军关键的战略战役目标实施打击。独立的常规导弹作战,可能将通过实施“预备火力攻击”,为机动部队达成攻击作战目标创造条件。在此情况下,二炮部队的“独立”作战任务将包括运用火力打击,为其他军种实施机动提供支援。

相比之下,二炮常规部队在战时将对敌军敏感目标有选择地实施“警告性打击”,目的在于显示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决心,防止战争升级,保护国内重要目标,限制敌军攻击行动的破坏程度,或者迫使敌军屈从于中国的利益需要。选择实施“警告性攻击”的目标可能包括敌方重要的民用工业与核能基地,以及包括政治、军工和经济中心在内的城市目标。在此情况下,二炮部队将作为独立的军种,担负特定的战略任务,独立实施作战行动。

猜你喜欢
二炮导弹部队敌军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五 重装出击:美军M1坦克战术(19)
国庆35周年:“神秘之旅”走向天安门
魏凤和:“二炮”出来的国防部长
雁群藏敌情
大雁带来的敌情
新书推荐
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