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2018-07-18 08:22陆清昭彭政东
吉林中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椎动脉基底

陆清昭,彭政东

(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骨伤科,陕西 榆林 719000)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颈部的慢性劳损、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进而导致颈部血管神经受压、内外平衡失调而产生的一组症候群[1-3]。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患者由于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眩晕,猝倒等症状[4-5],这使得老年人的工作、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6-7]。此外,这类疾病临床上治疗周期长,患者的经济压力较大,易复发,因此寻找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8-9]。本文旨在探讨中药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为临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1993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均经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有颈椎变形、骨质增生,并伴有上肢麻木、头痛、头晕等表现。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者;2)伴有精神疾病、耳源性眩晕者;3)伴有结核、肿瘤、颈椎骨折、骨性椎管狭窄者;4)哺乳期或妊娠患者。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6~75岁,平均(55.5±1.2)岁,病程12 d~18年,平均(7.1±2.2)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8~74岁,平均(55.3±2.4)岁,病程10 d~18年,平均(7.3±1.4)年。2组在病程、临床表现、年龄及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本资料比较(n = 45,±s)

表1 2组基本资料比较(n = 45,±s)

组 别 病程/年 年龄/岁 性别/(男/女)治疗组 7.1±2.2 55.5±1.2 24/21对照组 7.3±1.4 55.3±2.4 23/22

1.2治疗方法 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药治疗方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H13021047,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5 mg/粒)治疗,1粒/次,1次/d;尼莫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10950173,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0 mg/片),3次/d,1片/次,共服用14 d。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组方为:枳壳5 g,川芎、泽泻、半夏、丹参、僵蚕、天麻、陈皮各10 g,白术12 g,钩藤15 g,熟地黄20 g。若患者合并有湿热表现加佩兰10 g,藿香12 g,合并有失眠、气虚等则加竹茹、珍珠母、黄连、黄芪各10 g,合并有严重的呕吐、恶心症状则加干姜、竹茹各10 g。1剂/d,分早晚服用,共服用14 d。

1.3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相关症状加重或基本无改善,经X线摄片和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椎生理曲线表现和椎动脉供血基本无改善;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相关症状改善,但劳累时或天气变化时仍反复发作,经X线摄片和多普勒超声检查椎动脉供血改善明显,颈椎生理曲线有所改善但未恢复至正常;治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相关症状消失,能正常生活,颈部活动恢复至正常,经X线摄片和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椎生理曲线表现和椎动脉供血均恢复至正常,且半年内无复发。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2组间计量资料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的方法比较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前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s ,n = 45)

表2 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s ,n = 4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 别 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6.4±6.7 38.7±8.5# 43.5±5.2 57.2±4.3#对照组 26.2±6.6 31.2±8.2 43.3±6.8 45.2±5.4

2.22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4.00% vs 64.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n = 45)  例(%)

2.32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22% vs 15.56%,2.22% vs 17.7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 45) 例(%)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的压迫或刺激致使血管狭窄、折曲,最终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的一种颈椎病,临床上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和椎动脉缺血综合征[10-1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来治疗[12],予以扩张血管、抗凝以及改善脑部血管微循环等治疗方案[13]。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能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内病理性钙超载而造成的细胞损害,是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药物,具有改善脑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血管痉挛和脑血栓形成的作用[14-15]。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方剂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为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方面,2组患者在治疗前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方剂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有利于患者预后及病情的改善。在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4.00% vs 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类似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与单纯的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方剂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提高疗效,有利于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16-18]。椎动脉型颈椎病属“眩晕”范畴,此类患者由于筋骨失健,机体气血不足,肝肾阴虚,致使经脉受阻,最终导致患者脑窍失养而发病。中医主张以化痰、行气活血、平肝熄风的治疗方式为主,与此同时为扶正祛邪应辅以补益气血的治疗方法[19]。本中药方剂中钩藤、僵蚕、天麻具有息风化痰、平肝潜阳的功效,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症状能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枳壳、半夏、陈皮具有止呕、化痰的功效;熟地黄具有补血滋阴的作用,对于血虚、肝肾阴虚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川芎、丹参可祛瘀止痛、活血行气;泽泻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白术有健脾燥湿的功效[20]。因此上述各药连用,可起到补益肝肾、活血止痛、化痰止咳、平肝息风的功效。此外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22% vs 15.56%,2.22% vs 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方剂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用药安全性良好,复发率也相对较低,治疗方案可靠。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椎动脉基底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