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8-07-19 02:28陈洪涛胡秀琴肖鹏冲徐莉于志英李金宝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麻醉

陈洪涛 胡秀琴 肖鹏冲 徐莉 于志英 李金宝

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临床常用术式,其对髋关节疾病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其已在中老年人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术式具有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因为老年患者往往伴随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再加上生理储备功能呈现降低趋势,对麻醉和手术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合理选择麻醉方式。优质的麻醉方法不仅可帮助患者减轻手术疼痛,确保手术操作顺利实施,还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尽可能减少麻醉对患者身体方面的负面影响[1]。本文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进行如下分析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为62~84岁,平均(68.5±4.7)岁;其中经颅型骨折20例,头下型骨折23例;其中高空坠落10例,交通事故30例,不慎摔伤3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63~85岁,平均(69.6±4.6)岁;其中经颅型骨折21例,头下型骨折22例;其中高空坠落11例,交通事故31例,不慎摔伤1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麻醉诱导:[(1.0~1.5)mg/kg]丙泊酚+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铵(0.3 mg/kg)静脉注射完成麻醉诱导,机控呼吸,设定潮气量为9 ml/kg,呼吸频率为12次/min,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七氟醚维持1.5%吸入浓度,丙泊酚、瑞芬太尼与维库溴铵分别为0.1 μg/(kg·min)、50 μg/(kg·min)、1 μg/(kg·min)持续泵入。实验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要求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体位,通过16号腰硬麻醉穿刺针进行穿刺处理,穿刺成功后将经的浓度为0.6%的2.5 ml罗哌卡因卡因注射至蛛网膜下腔部位,注射速度为0.1 ml/s,并在硬膜外留置导管,以患者具体情况追加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手术过程中对于基础性血压下降超过20%的患者,静脉输注15 mg麻黄碱;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时予以0.5 mg阿托品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定两组麻醉效果,观察手术前后两组心率、血压变化,并记录用药剂量、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等各项麻醉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麻醉效果评价

优:镇痛效果非常好,肌肉完全松弛,牵拉后无疼痛感出现,手术操作顺利完成;良:镇痛效果较好,牵拉后出现比较轻微的不适感,但手术操作可顺利完成;差:镇痛效果不理想,肌肉牵拉后不适感强烈,术野无法充分暴露,手术无法进行。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心率、血压变化、各项麻醉指标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麻醉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手术前,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表1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s)

表1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s)

表2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n(%)]

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为79.07%,实验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5.3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2.3 比较两组各项麻醉指标

实验组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其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所示。

2.4 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术后10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肺部感染、肺栓塞各3例,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6%;实验组术后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 5,P=0.035 0)。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疗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可帮助患者有效减轻和缓解病痛,促使其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2-3]。因为大多数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是老年群体,考虑到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处于逐渐衰退的状态,钙离子吸收能力比较差,骨质疏松现象普遍存在,骨性关节病、髋关节骨折等发生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需要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4-8]。

虽然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生理疼痛感,特别是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的选择对患者生命安全和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基于此,临床方面必须选择优质、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正确的麻醉方法有利于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其亦是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必不可少的环节,麻醉方式不同,所取得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各有不同[9]。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常见麻醉方式,其中全身麻醉的应用比较普遍,其具有较好的镇静和麻醉效果,多数手术操作均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但研究发现[10],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全身麻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流动力学,且会相应的延长术后苏醒时间,增加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另外,气管插管还会对患者造成程度各异的机械性刺激,导致喉头、器官等出现明显不适感[11-13]。而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复合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新型麻醉方法,其既具有腰麻起效迅速、镇痛肌松完全以及局麻药用量少、腰骶神经阻滞充分等优势,又具有可随之增加药物剂量满足延长手术时间的硬膜外麻醉优势,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已经逐渐被运用到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此种麻醉方式可显著降低术中患者的渗血率,减小副作用。除此之外,其还具有应用方式灵活、药效快、用药量少等优点,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麻醉药物浓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提高麻醉安全可靠性。且此种麻醉方法可帮助患者保持肌肉充分放松状态,不会受到手术时间的影响和限制,减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表3 比较两组各项麻醉指标(±s)

表3 比较两组各项麻醉指标(±s)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其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与张红兵[14]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提示腰硬联合麻醉不会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产生严重影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使用的麻醉药物可在短时间内快速起效,镇痛镇静效果良好,麻醉过程中不会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且在药剂量、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清醒时间比较上,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张怀刚[15]在相关研究中得到了与本文相似的结论。究其原因:腰硬联合麻醉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剂量即可达到预期的麻醉效果,无需反复追加药物剂量,且可快速起效,阻滞效果良好,也正是因为麻醉药物用量少,不会导致深度麻醉或过度麻醉,患者术后即可快速苏醒[14-20]。

综上所述,相比于全身麻醉,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用药量,提高麻醉效果,缩短起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麻醉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