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观察

2018-07-19 02:28黄宗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氧分压心衰心脏病

黄宗银

急性左心衰竭属于危重症,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后,多数同时存在肺水肿、呼吸衰竭症状,传统药物治疗虽然能够避免患者由于心力衰竭死亡,但多数受到呼吸衰竭的影响,出现机体缺氧、酸中毒,影响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是临床常用的创伤性治疗手段,利用机械通气能够马上改善患者呼吸质量,避免由于酸中毒等并发症导致得不良后果[1]。本文对所选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对比,总结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通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患者。通气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9.23±7.77)岁,病程3~19小时,平均病程(13.56±5.44)小时,原发疾病:冠心病17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扩张型心脏病12例、病毒性心肌炎7例、先天性心脏病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9.27±8.73)岁,病程3~18小时,平均病程(13.54±4.21)小时,原发疾病:冠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脏病11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利用面罩加压联合灭菌用水湿化供氧治疗,通气组则利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治疗,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气管插管方式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利用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方式进行通气,首先对患者进行辅助通气,直至患者呼吸稳定,其次使用辅助通气方式帮助患者提高血氧量,改善呼吸效果,最后使用支持通气方式进行通气治疗,间歇性通气时间4~5 h/d。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分压情况差异,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分压情况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气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7%,住院时间为(11.84±5.23)天;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8%,住院时间为(16.93±3.58)天;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分压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是一种急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急性左心衰发病后,呼吸困难,患者的心排血量、肺静脉回流均受到显著影响,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肺水肿,此时患者肺部的通气功能与弥散功能均受到影响,此时患者体内各部分器官无法保证通气血流比,造成低血氧症产生,并逐步的增加患者各部分器官功能,最终造成患者全身器官衰竭、死亡[2-3]。为了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应该对低氧血症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患者急性左心衰的治疗期间,患者的体内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增加,可见急性左心衰患者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恢复和稳定患者心脏功能同样重要[4-5]。

表1 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分压比较(±s)

表1 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分压比较(±s)

有创机械通气是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主要以间歇正压通气为主要治疗手段,能够迅速的纠正患者器官缺氧症状,避免和缓解酸中毒、降低患者的呼吸损耗,对改善患者转归效果有较大的帮助,但由于有创机械通气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段,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伤害,因此临床应用相对严格。

综上所述,本文对所选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质量明显提高,通气组患者的急性左心衰得到有效改善,有此见有创机械通气具有提升患者心肌功能,使患者心率、血压、血氧分压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6-9]。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显著[2,4,10]。

猜你喜欢
氧分压心衰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