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村振兴系列报道②曲阜:文化底蕴赋能产业

2018-07-23 20:33董忱张翠翠吕晨
齐鲁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曲阜市曲阜农民

董忱 张翠翠 吕晨

在曲阜,“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现乡村振兴为重点,大力培植优质粮食、高端果菜、现代生态养殖、苗木花卉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草莓、大樱桃、大蒜、葡萄四大主导产品,落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兴旺思路。

并推出“美丽乡村”战略,利用自然资源建设九仙山、石门山、尼山、防山、九龙山为区域的5个特色小镇,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有了产业兴旺,乡村巨变就有了根基。有了乡村文明,农民就有了文化自信。在孔子故里曲阜,乡村儒学、村风建设,让整个乡村呈现出一种“文化自信”。

农民的精气神从哪里来?

走进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这里正在循环播放孝德歌,在替换掉了村口大喇叭换上78个音箱后,“现代文明”步入北元疃村,结束了一个旧乡村时代。从脏乱差、村风淡漠到如今的街道整齐、美丽干净,家家讲家风遵村风、谈文明讲秩序,一幅“井然有序”的新农村面貌展现在面前。记者真切感受到了来自孔子故里的“文气”,乡村儒学大会定期来到村子里宣讲,耳濡目染之下,农民的文化自信浸润到了骨子里。

在村里的图书馆,我们遇到了陪孩子读书的王庆云。“喜欢读一些历史小故事,有意思,也有道理。”此时刚好是麦收前的农田闲适时光,王庆云从以前打牌或者闲聊,变成了读书或者上网。

此时村子里的广场上,老人们正在闲聊,孩子们正在玩耍,一幅幽静的田园模样。

真正让这个村子悠闲下来的是“富裕”。“去年在村里引进了高效农业百誉农业,开展蔬果的无土栽培,目前已经建好20个棚,今年8月份要完成100个棚。”北元疃村村支书张佃壮介绍了村里的“新六产”发展状况,去年山东百誉农业科技公司流转了村里的1000亩土地,在一期建设了20座高端冬暖式大棚并投入使用,主要种植的是特色小番茄、特色甜椒、特色黄瓜等,“今年3月定植的所有产品都已结果,交由百誉农业销售,全部销往欧洲、新加坡和韩国。”

具体的合作模式则是,“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由我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土地入股、获取土地租金、在土地上打工。”张佃壮介绍,这样的方式,让农民从靠单纯的种植粮食开始了新创收之路。“基地现有打工工人150人,其中固定的農业工人80人,农民除了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外,加上在公司基地打工工资每月2000元,年收入达2万多元。”

在百誉农业与北元疃村的“合作”中,实现了土地性质的转变,从“种粮食”的单一属性开拓出了“多产业发展”的属性,真正使土地变成了工厂,农民变成了工人,实现了农民不离乡不离土而增收致富的目标。

同时,百誉农业还传授种植技术,并定期请科研院所的专家来村里讲课,真正在为农村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民自身也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随行的曲阜市农业局的相关人士介绍,曲阜市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目前已培训农民科技示范户350户、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从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成为掌握生产技术的农民,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

“只有农村找对了产业、掌握了技术,才能有产业兴旺的可能;只有真正富裕起来,才有赋闲的精神追求,这就是一场连锁效应,真正的革命。”张佃壮在感受到了村子变化后,由衷的感慨。

多一些像百誉农业一样的,投身“农村”的企业

百誉农业科技园,坐落在孔子故里——曲阜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距离曲阜市高铁站5公里,距市区10公里,与京福高速、日东高速紧密相邻。

除上述在北元曈村打造的“产业样本”外,百誉农业就是为了曲阜乡村振兴而生的。去年7月,六瞳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和曲阜市花开万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0万元成立了百誉农业;今年4月,中投全球董事长于金源先生、六瞳国际文化传媒总裁温兆伦携中投全球各地分公司领导来曲阜百誉基地观摩农业产业,并在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百誉农业在曲阜的发展目标是,用3年的时间完成1000个高端日光大棚的建设,继续辐射整个曲阜,5年完成10000个大棚的建设,带动周边区域百姓致富,同时完成育苗基地、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包装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生态观光区、科技示范区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集农业、旅游、地产、养老、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新型乡村复合功能型田园综合体。同时配套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包装中心、深加工车间、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生态观光区、科技示范区等基础设施。

在过去的两年里,曲阜市召开了6次招商大会,百誉农业就是招商进来的。“希望更多的企业拥抱农村,带来新六产发展思路。”济宁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从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示范、高端水果蔬菜生产到营销推广,百誉农业的到来,为曲阜市乡村振兴带来的是“产业样本”。同时,它深扎农村的决心体现在,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从事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目前正在使用的水肥一体化基质蔬菜栽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还有很多农业生产技术会被研发出来。

同时,百誉公司还计划在曲阜尼山圣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孔子文化体验园,配套住宿、餐饮、农业观光采摘、教育培训等,弘扬孔子文化,发展国学教育。今年4月,政府支持、尼山镇政府主导、百誉农业全流程参与的“孔子湖区域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已启动。百誉集团将在曲阜尼山圣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曲阜的历史文化特点,建设孔子文化体验园,以此增加来曲阜旅游游客的黏性,依托孔子出生地的优势,弘扬孔子文化,发展国学教育。

据上述济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落成与发展意义深远,农业+文旅+教育的综合发展模式既能创新乡村消费,又能增强城乡互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誉将秉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诚信立身,信誉兴业”的企业价值观,充分利用自身高新技术优势,将“孔子湖区域田园综合体”建设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标杆项目。

“一村一品”的种植特色

在尼山红四季葡萄休闲示范园,大棚内的葡萄还有一周就要成熟。虽然不是传统葡萄种植区,但是在采用了大棚种植技术后,这些即将上市的棚内葡萄,比室外熟葡萄早上一个半月,“等于打破了传统葡萄种植区的葡萄垄断,给予市场多元化的蔬果品类的同时,也抢占了蔬果种植市场的份额,成为四季时令里的一道珍品。”济宁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在调研时感慨。

在这里,蔬果以葡萄、大樱桃种植为主,突破传统粮食种植的局限后,又创建了融观光、休闲、采摘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樱桃采摘季刚过,每天能接待20多人,周末接待100多人次。”尼山大棚种植户张元山说,樱桃适合观光采摘,可以避免冷链物流外送带来的损失,葡萄就没有这种担忧,直接运往全国各地的商超系统。

在种植上,技术是最重要的“要素”。据了解该园区由山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博士、曲阜市挂职副市长李勃负责全面技术指导,按照高效、标准、绿色、安全的原则进行建设。园区基肥全部使用内蒙古羊粪,集成高标准智能温室建造、限根避雨栽培、深埋式水肥一体化(济宁首家)、智能机械化、病虫害绿色标准化防治等新技术,基本做到了早中晚熟优质品种四季产果,实现了高效生产、示范带动、苗木培育、大棚建设、技术管理等产业链一条龙发展模式和产供销一体化,逐步打造“高端葡萄产业链集群+物联网”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园区以高效益支撑葡萄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引领曲阜葡萄产业迈上新高地。

截至目前,尼山建设葡萄示范园110亩,4个冬暖式大棚、2个智能联栋棚、30个避雨棚已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大樱桃示范园占地100亩,已栽植樱桃苗9000株;同时还种植蟠桃苗1800株,猕猴桃1200株,完成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180亩。2018年,园区建设和管理有条不紊进行,葡萄进入盛果期,获得生产效益的同时,即将发挥培训、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实际上,为了加快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济宁主张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重点发展优质粮食、林果蔬菜、花卉苗木、绿色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培育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林牧渔与加工、流通、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

据了解,目前全市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20个,创建尼山防山蔬菜、石门山草莓、吴村林果、书院大蒜、王庄陵城小雪苗木等万亩农产品基地16处,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7个。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35家,其中省级4家、济宁市级47家;注册家庭农场202家,其中9家获济宁市级示范农场称号;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9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9家,济宁市级示范社29家。

“一村一品”里也呈现出了每个县域的种植特色:尼山红四季有机葡萄休闲示范园项目采用高标准冬暖智能温室、深埋式水肥一体化智能机械化等新技术,目前已建成联栋温室2座、冬暖式大棚4座;百誉农业科技园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基质蔬菜栽培技术,建设有机高端农产品研发、示范、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20余座,今年将再新建120座;润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按照“互联网+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开展金银花、洋葱、紫薯、高粱等订单式种植2000余亩,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将该市草莓、樱桃、蓝莓、黄桃、鲜核桃、苹果等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一位农民企业家的成长之路

在尼山镇屯里村,陈玉宁2013年创办了济宁天贶农业食品有限公司,当时注册资金只有500万。五年后,这家村办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工作人员340人,其中种植人员300人,生产加工人员30人,管理人员10人的“知名公司”。在远近村子里,已经成为农闲务工的好去处。

据陈玉宁介绍,天贶农业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农副产品销售,脱水蔬菜加工、出口,主要产品有脱水蒜片、脱水蒜粒、脱水蒜粉、脱水洋葱粒、脱水姜片、脱水姜粒、脱水胡萝卜粒、脱水辣椒粉等脱水蔬菜产品,主要销往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以色列、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巴西、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从一家村办企业逐渐成长为小公司,陈玉宁不断更新他的“创业思维”,“不仅要上一流的设备,还要有一流的原料,这就需要培训种植技术。”公司主要原料来源是当地农民和自有种植基地种植的大蒜、洋葱、辣椒、土豆、辣根等农作物,为了得到一流的原料,他先后邀请很多农业专家前来,为他的蔬菜种植大户们特别是大蒜种植户们培训种植技术、传授储藏和加工业务。因为效益不错,陈玉宁的工厂对原料的需求逐年增长,这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的种植热情,他们由种植小麦玉米改种大蒜、洋葱等蔬菜,种植大蒜、洋葱、土豆、辣椒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的途径,增加了农民经济效益,共带动合作社成员和农户650户,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农民就业达3100人,户均增收达到10万元。公司年创外汇520万美元,2016年公司总资产达到3765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215万元,盈利584万元。

“文化国际慢城”样板村

在曲阜市北18公里的吴村镇,辖26个行政村,人口3.8万人,全镇共有土地面积6.5万亩,其中各类林果和花卉苗木种植面积4万多亩,这里是曲阜市的“林果之乡”“生态强镇”。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关于农村振兴的战略,则要对焦几个关键词:农村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农村只有在生态上美丽、经济上富强、文化上充实,才能称得上是一座“新农村”。奔着这样的战略目标,近几年,曲阜市吴村镇以“项目立镇、旅游活镇、水利兴镇、林果强镇”为总基调,在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南农北游中商贸”的“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以建设全域“生态化、产业化、旅游化”乡镇为目标,采取“美丽乡村+文化国际慢城”建设模式,全力加速美丽乡村建设。

所谓的“文化国际慢城”则是以曲阜孔子文化为底色,以美丽为基调,以“精神充沛”来还原一个文化圣都的“原貌”。

吳村镇上有一个九仙山民俗风情园,是附近远近闻名的“小仙境”。周末村落与城里人都会来到这里休闲。进入夏天,更是一座避暑圣地。“一般来说农村生活相当平淡,在家门口如果有一个游览圣地,就能给周末的休闲里加一点乐趣和色彩,特别是对于那些返乡的年轻人,以及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吴村镇镇长表示。

这座风景区是由大连海牧阳光实业有限公司与吴村镇政府合作建设总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18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该项目将特色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采用北方传统古建风格,规划建设民俗体验区、游客互动区、歌舞演艺区、特色产品展示区、综合服务区等。全力打造集地方民俗文化展览、民俗风情体验、风情美食、歌舞演艺、游乐探险、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区。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民俗馆、亭台廊榭、仿古门、水上乐园、慧灵泉等建设,铺设广场及石板路2000余平方米,制作完成《九仙山十大经典故事》微电影。

吴村镇也因此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小镇,并通过村庄改造、设施配套、景观打造、项目入驻,不断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让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好客山东最美村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镇等荣誉称号。

综观整个曲阜市,像吴村镇一样的特色小镇总共有五个,其他四个是石门山、尼山、防山、九龙山。同时,以乡村绿色发展为导向,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立足孔子故里与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城市定位,结合文化国际慢城、尼山圣境等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培育葫芦套等十几个乡村观光旅游精品民俗村;打造1条“泗河沿线风光美丽乡村示范带”;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

猜你喜欢
曲阜市曲阜农民
曲阜之旅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山东省县域现代畜牧业发展成效研究——以曲阜市为例
你们的爱,已经代替了我的成长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曲阜市区及近郊种子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山东·曲阜·孔子故居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