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时尚品牌发展趋势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07-23 06:50彭丽娟
艺术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服装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从快时尚品牌的发展中,探讨了服装行业的服装品牌变化与发展,服装消费行为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分析了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升手工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快时尚;服装专业;人才培养

快时尚品牌的兴起让中国服装行业掀起了一股匆忙制衣竞赛。当大品牌的新款式出现在T台上,几天后就会出现在各大零售店。大众服装品牌陷入一种恶性发展趋势,以其大胆的抄袭、快速的出货、低廉的价格,让不少时尚品牌尝到了丰厚利润的甜头,甚至不惜支付高额的赔偿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零售圈里创下“神话”,如ZARA、H&M、NEW LOOK、Forever 21等快时尚品牌在各大城市频繁开店,门店顾客络绎不绝。过去10年,这些快时尚品牌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正契合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需求,快餐文化、快时尚、快经济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由“快经济”向“中增长经济”和“慢增长经济”转型,逐渐形成一种“慢消费”的特征,不追求消费速度,而爆出消费可持续、生态发展的理性消费。最近,在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的一些商场,有不少服装品牌都推出了“少买衣服,买好衣服”的理念与营销。这种消费理念正好符合曾经热衷于各种快时尚品牌的80后、90后消费者。他们越来越关注服装的品质和个性,而不仅仅是服装款式的不断更新。最近几年,以快速反应为生的快时尚品牌也察觉到了消费者的变化,并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关闭部分门店来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和设计师合作来开发特殊系列产品;通过推出多品牌策略来细分年轻市场和轻奢侈品市场。例如,H&M集团下开发的高端品牌COS,轻奢品牌&Other Stories。

由“快时尚”过渡为“慢时尚”法则,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也是逐渐理性的消费,不会造成过多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这成为时装界和消费者中的一种主流思想,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服装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所改变。

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中国只有优秀的打版师,没有优秀的设计师”,国外设计专家的评语显示了中国服装业作为“世界工厂”的尴尬。众多服装企业只是跟着各大牌的服装款式进行抄款、改款,没有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品牌理念融入设计开发中,是翻版时间的竞争,导致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应该把握服装人才核心竞争力,即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的设置与开展。服装专业课程中的服装设计课程紧密结合设计思维延伸与扩散的教学理念,将服装设计中的灵感来源、素材搜集、资料整理等工作实施于教学环节中,立足搜集的灵感素材,结合相关艺术形式与潮流,进行扩散、延伸设计。首先,教師应掌握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方法。例如,以一种款式为基本形,延伸出10种或者更多的同类款式。其次,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应进行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可以以传统工作坊的形式,带领一部分学生以实践项目为主进行产教结合,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综合发展,以教师评价为主向市场需求和实践过程相结合的转变。

“我所设计的不是衣服,而是梦想。”时装界的“美国经典”RALPH LAUREN的品牌创始人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创业初衷。服装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载体,不能只跟随潮流的物化形态,需要设计者注入一定的文化理念。只有结合一定的文化理念进行创新设计,才能成就富有内涵和创新性的作品。这也是消费者的一种需求转变,高校的服装专业建设与发展,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来构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

2 培养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专业人才

我国是一个服装消费大国,服装消费群体庞大多样,购买行为会受到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调查与分析服装消费群体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有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品牌定位与产品开发,提升品牌竞争力。根据服装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把控能力,如时尚买手、服装销售、服装搭配师等都是紧密结合市场变化趋势的。院校不断推动服装专业与服装企业、市场的深入合作,提供学生深入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的机会,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力训练。

3 培养具有较强手工技能的专业人才

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根据时尚的审美需求,完成服装款式的设计、结构、基础纸样打版、裁剪、工艺制作等一系列的专业实践操作。服装面料再造、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装市场营销等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实践操作,作品练习,系列作品的完成为主,理论教授为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科中的专业课程设置,以设计课程为先导,结构课程为依托,成衣制作课程为结果,服装销售课程为目标的整体有序的教学环节,合理配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做到从理论出发,在实践中掌握,理论中总结,形成以培养学生较强手工技能专业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4 加强与市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衔接院校与市场的桥梁,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是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市场与企业的变化与需求,实时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除了基础专业理论的学习之外,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根据年级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进行实践项目的设置。

大一、大二的学生以专业理论学习为主,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实践教学的内容为基础课程的实践操作,如基础服装的设计与制作,主要教学目标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很好地融合,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与操作方法。大三高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导师组的形式分组教学,根据不同时期的项目化课程,结合企业、市场的需求,完成服装品牌的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定位、款式设计、成衣制作、成品宣传销售等一系列的服装企业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实际参与项目实践,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大四的毕业生可直接参加企业的实习,通过在服装企业的工作机会,要求综合掌握专业知识,实现学校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个人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时期。在此期间,还要根据对市场、企业的调查与分析,结合个人艺术手法,完成市场化的毕业作品。

综上所述,服装行业会受到市场、时尚、潮流、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服装行业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关调整,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根据服装行业的发展,调整专业课程的配比,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强化产业化校企合作途径,从而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方龙.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纺织教育,2012.

[2] 孟灵灵,黄新民,敬凌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

[3] 甘应进,陈东生.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J].纺织教育,2008.

作者简介:彭丽娟(1985—),女,湖南人,硕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猜你喜欢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
生态型师生关系在职高服装专业课堂的实现
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实施合作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