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关键词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25 17:39梁海华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厘清题目文本

梁海华

在设计初中阅读教学环节时,教师要有关键词应用意识,以关键词为基本出发点,帮助学生厘清文本行进路线,完成阅读重点难点的突破,提升阅读训练品质与综合阅读素质。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筛选、解析、运用关键词,让关键词成为阅读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形成更多的阅读感知点。初中生有一定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但阅读方法比较欠缺,关键词应用法能给学生指明方向,实用价值非常突出。

一、全视角定位关键词,梳理文本构建思路

关键词常常在文本题目、开头和结尾等位置出现,在具体筛选时,教师要给出明确的寻找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关键词进行文本内容的梳理。

1.确定基本位置

文本题目往往是文章中心所在,关键词存在的几率当然是比较大的。筛选出关键词,以此作为阅读引导方向,让学生体会文章题目与全篇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重要的学习启迪。文章开头位置也是关键词经常出没的地方,往往是关键词的所在之处,这里的关键词常常有总领的作用,由此展开阅读认知学习,可以快速确定阅读展开角度。文本结尾处也可能会设置关键词,点明主题的语句中往往能够找到关键词。点题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些关键词则是经典中的经典。由此展开阅读感知活动,可以收到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如《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个题目中,“眷恋”“祖国”是关键词,由此展开阅读感知,可以非常顺利地厘清文本构建思路。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只有这一句话,直接点出关键词“背影”,而且这个关键词具有设悬意味,激发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想弄清“背影”的相关故事。教师让学生从关键词入手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学生很快找到文本多次提及的“背影”相关内容,形成了清晰的路线。教师引导学生查找关键词,为进一步弄清文本内容规划清晰路线。

2.厘清文本线索

确定关键词之后,需要从关键词运用意图展开探究性分析。通过多文本题目、开头、结尾等处的关键词寻找,可以给读者带来最为直观的印象,基本厘清了文本思路。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的,开头结尾是如何照应设计的,开头如何总起,结尾如何总结,其操作设计自然是非常清晰的。通过对关键词的寻找,完成了对整个文本的总体性梳理,也为进一步阅读探究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如在学习《甜甜的泥土》一文时,题目中有“甜甜”与“泥土”,文本最后一段是:“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里又出现“甜丝丝的”,与题目形成呼应和观照。这当然是文本的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动情动心的故事,教师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厘清文本故事情节。学生很快就完成了阅读学习任务。有学生说这个故事是酸楚的,但作者却能够写出“甜意”来。小亮父母离婚了,屡次遭遇继母的虐待,他亲妈送来他最爱吃的糖,为防止继母发现,他将糖藏进了雪堆里。结果一夜过去,雪融化了,小亮无比的失落,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他笑了,因为那泥土是“甜丝丝的”。围绕一个“甜”字,写出伟大的母爱,也写出对母爱的渴望。

二、全方位解析关键词,助力重点难点突破

关键词之所以叫关键词,是因其在理解文本时所起的关键作用而得名的,在具体解析关键词作用时,需要联系文本具体语境,帮助学生逐渐找到文本重点难点突破途径。

1.挖掘关键词深度内涵

关键词具有关键作用,深度挖掘关键词深刻内容,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对关键词解读进行到位的引导,带领学生顺利进入到关键词的核心位置,探知关键词的设计意图、运用价值,并以此作为阅读重点难点的重要突破方向。阅读文本大多篇幅较长,学生阅读时难以厘清基本框架体系,教师利用关键词引导学生从文本构建思路、选材范围、情节设计、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究,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感知效率。

《最后一课》的关键词是“最后”,教师围绕这个关键词展开解析活动:“最后”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是针对韩麦尔先生所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最后”包含哪些含义呢?倾注什么情感因素呢?学生展开热议,很快就给出了一些个性化的解读:韩麦尔先生,作为法语教师,却不能再教法语了,这种情感是多方面的。对祖国沦陷的伤痛,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小弗朗士来说,他没有认真学习过自己的母语,现在却要失去学习的机会了,自然感到无比惋惜。对小镇上的居民来说,对民族存亡的担忧,对入侵者的仇恨,多种情感的集中交汇,势必要形成文本中心要义。教师以关键词展开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核心。

2.厘清关键词引导方向

关键词有明晰的引导方向,这是解析关键词的关键技巧。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呈现单一性,教师需要发动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拓展关键词运用范畴,从不同视角展开阅读思考,以便确定文本内涵。关键词可以指示文本线索,也可以集中展示文本要义,还可以彰显文本情感,通过多元对比,结合阅读基本要求,可以快速确定关键词引导方向,这对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效率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都市精灵》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学生很快就指出了“精灵”这个词语。这是一个比喻,作者将城市中的鸟、鱼、兽比作精灵。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城市发展迅速,这些城市精灵的处境如何呢?学生由此展开阅读,自然得到了清晰的认知。有学生说:城市发展非常迅猛,这本来是极为正常的,但这些城市精灵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作者通过对比,对北京城市精灵被迫“逃走”感到痛惜。教师从关键词阐释中,帮助学生找到了学习思维方向,阅读教学呈现高效性。学生快速确定思维方位,其阅读认知有了基本保障。

三、全过程运用关键词,提升阅读训练品质

在设计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关键词的运用,以提升训练的关联度,全面塑造学生的综合阅读技能。所谓关联度,是指对文本主旨、作者情感等因素的观照。

1.关注训练关聯度

关键词具有关键作用,还体现在阅读训练设计上,教师要有关联意识,在选择训练内容、训练形式时,观照关键词的应用价值。围绕文本关键词展开训练设计,依据关键词走进文本阅读,体会关键词的实践应用价值,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关键词应用意识。学生大多缺少阅读方法,在阅读训练时,常常是“跟着感觉走”,阅读问题答案往往“不靠谱”,如果能够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展开阅读思考,“命中率”会大幅度提升。

在设计《苏州园林》阅读训练时,教师的关键词意识要清楚。

(1)解释:阅读文本,解读重要词语含义:“务必、无论、总是、一切、决不”等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中的“似乎”有什么效果?

(2)简答题:文本引用游览者的话有什么作用呢?引用古诗“鱼戏莲叶间”有什么好处?

(3)论述题:结合文本写作思路,说说这篇课文有什么样的结构特色?

学生拿到训练题目后,纷纷展开自主阅读和讨论,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成果展示时,教师要对表现优良学生给予肯定。显然,学生通过关键词解析,逐渐厘清了阅读思路。

2.注重训练价值度

阅读训练设计时,要提升学生训练品质,需要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阅读学习方法,进行多重训练,经过更多实践历练,逐渐总结出阅读学习经验。教师要以关键词为重要训练关注点,促使学生认识到关键词的作用,在解决阅读问题时,将关键词作为思维重要切入点,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

如设计《奇妙的克隆》一课的训练题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习作训练内容:克隆技术不断发展,如果有一天,你被克隆了,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学生拿到题目后,显得非常兴奋,纷纷畅谈自己的设想。教师在学生习作时,不时给出个性引导,帮助学生矫正训练方向:克隆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会带来悲哀,这就是作者说的“双刃剑”。习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能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有学生写到:“如果我被克隆了,特别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我的生活可能要发生重大变化。这个‘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与我有了关系,不管好事坏事,这样下去,如果这种克隆太多了,整个世界的秩序就要被打乱了……”

关键词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关键词在文本构成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以关键词为阅读教学重要切入点,符合学生阅读认知学习实际需求。关键词没有数量限制,也没有位置限制,关键词是相对而言的,整篇文本有自己的关键词,每一个片段也会有自己的关键词。因此,关键词阅读教学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关键词意识,并以此作为阅读学习的重要思维起点,这样才能获得阅读学教学的显著效益。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

猜你喜欢
厘清题目文本
关于题目的要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追根求源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