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害了我的妈妈
——最好的治疗不一定适合每个病人

2018-07-26 07:00文/郭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抢救室血栓家属

文/郭 伟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急救车风驰电掣呼啸而来,又一个重症病人进入抢救室,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呼吸衰竭、同时伴有心脏内巨大血栓。同样不幸的患者我们每天都见,但这个病人有点特殊,她是一个来自海南的60多岁的女性,因为胸部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脏内巨大血栓(直径4厘米)。因为血栓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应该立即手术,把它取出来,否则可能脱落随血流栓塞到其他器官造成继发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家属考虑北京的医疗条件最好,因此执意带老人飞往北京就医。非常不幸,在来京途中,患者突然发生了意料之中而又谁都不想发生的恶性事件,血栓部分脱落并栓塞了大脑,造成严重的意识障碍,呼吸衰竭。

我们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后找家属进一步说明病情。抢救室门口人来人往,我们喊了好几声才见到两个人懵懵懂懂地跑来,其中一个是病人的女儿,头发蓬乱、眼泡红肿;另一个是女婿,也满脸疲惫、眼圈乌黑。就是这两个孝顺孩子,为了寻求最好的治疗把老人送到了北京,送到了我们急诊。我还没开口,女儿立马眼中噙满了泪水:“大夫,大夫,我妈妈还有救吗?”那沙哑的声音昭示着她已经哭了很久。我坚定而低沉地说:“病人脑水肿严重,需要观察几天看看,近三天肯定很危险。”“是不是,是不是我耽误了我妈妈的病啊,如果在海南做手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吧?”她胡乱地擦着眼泪,哽咽着,看来肠子都悔青了。女婿搂住老婆的肩膀,表情凝重地给她递上纸巾。我借机插话:“话不能这样说,来北京手术,你们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给老人最好的治疗吗?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别自责了,咱们一起把接下来的事情尽量做好吧,这才是重点!”“对,对!现在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全力配合。”女婿赶紧表态,女儿也使劲点着头。我思忖一下说:“耐心等待,病情缓解需要时间。另外,一旦脑栓塞稳定需要尽快联系心外科手术,否则再次发生栓塞就雪上添霜了。”“明白,也就是说我妈妈还有希望,对吗?”我不置可否:“让时间来说话吧,你俩要保重身体,这不是个短时间的事情。”病人女婿突然用力抓住我的手:“谢谢您,我们会坚持住的,我妈妈就交给您了。”我拍了拍他的手“咱们一起祈祷吧。”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我都会在抢救室门口跟他们交待几句病情,看着二人日渐憔悴的面容,我内心的情绪非常复杂,有怜悯、有埋怨,更有同情。也曾想,如果我是他们,会在当初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尤其是作为一个医疗的门外汉。近些年国民的健康理念和就医观念问题非常突出: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健康——胡吃海塞熬夜,有小毛病不早早就医——扛着,需要治疗时一味迷信大城市的大医院,无论啥病都要找最知名的大专家。为此,多少人在就医的路上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我们不仅要看病人,同样需要借助各种平台和机会做科普宣传,这也是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范畴;否则,病人越看越多,越看越难……

一个月过去了,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呼吸机脱掉了,甚至能够和儿女简单交流。家属欣喜若狂:“谢谢,你们是我们全家的救星!”但我们没有盲目乐观,每次都提醒:“老人心脏里还有个大栓子,那是颗炸弹呀,随时可能会爆,我们只有祈祷老天保佑这个栓子不要掉下来!”“明白,明白,上帝、如来佛、观世音保佑……”他们的喜悦瞬间消失,代之以虔诚的祈祷。

终于我们共同盼来了那一天,患者已经明显好转,家属也联系到了心脏专科医院,顺利转到了那边的神经内科,想再巩固一下,然后准备手术取栓。临走那天,家属找到了我一方面辞行,一方面想约个饭局表示感谢。“非常高兴,我也很想庆祝一下这阶段性的胜利,但更希望是患者做完手术以后,你们觉得呢?我会真诚地祝福病人,希望她手术顺利。”“好!郭主任,一言为定啊!”夫妻俩高高兴兴地走了,不时回头双手合十表示感谢。那天气温很低,我的心却很温暖。

转瞬,患者转院已将近半个月,突然我接到了家属的电话,听筒那边是熟悉的带有哽咽的求救声:“郭主任,出事儿了,出事儿了,我妈妈病情加重了。”

原来患者在那家医院的神经科治疗一段时间后已经转到心脏外科准备手术。生命无常!就在手术头一天患者突然再次出现意识障碍,经检查证实又发生了脑栓塞!

我沉吟了一下,感叹老人命运的不济,更同情那好心却把事情搞砸的儿女:“你们跟那边病房的医生说一下,如果他们同意我去看看病人。”电话传来类似喜极而涕的声音:“真的吗?我立即去求求外科医生……”

我赶到那家医院心外科病房时,好几个家属侍立在电梯间迎接,那期盼的眼神带给我巨大的无形压力。诊断是明确的——再发脑栓塞,根据临床评估预后肯定……当我从心脏外科病房出来的时候,家属一路送行一路念叨:“我耽误了我妈妈,是我害了我妈妈,如果她在海南手术的话,直接手术的话就不会出这事儿了”。

我也只能用那番话反反复复地告慰他们:你们都是好心,你们都是孝顺,为了老人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只要出发点是好的,这样的结果我们只有接受,不必太多自责。但是,我的内心真的难以接受这样一个结果。又一以生命为代价的案例告诉我们,单纯出于好心或者过于积极的态度,却未必能够换来疾病治疗的最好结果;治疗疾病需要客观冷静、全面理智的分析加上与每位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性选择,结果才可能最优,即最好的未必是最适合的。

猜你喜欢
抢救室血栓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