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和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对比研究

2018-07-26 10:53祝雪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早产

祝雪英,郁 峰

(1.兰溪市人民医院儿科,浙江 兰溪 321100;2.湖州市中心医院小儿神经科,浙江 湖州 313003)

化脓性脑膜炎是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是发病的高危人群。有无严重合并症、致病菌耐药情况等是影响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1]。临床研究显示,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病情更为严重,预后不良[2]。早产儿由于宫内发育时间短,机体各脏器组织的发育相对于足月儿更不完善,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也和足月儿有所不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早产儿和足月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临床表现的异同,为本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间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6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纳入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出生体质量2 250~3 850g,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091±614)g,早产儿20例,足月儿46例,44例分娩方式为顺产,22例为剖宫产,25例病程≤1周,41例病程>1周。本研究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温异常、反应差、拒乳、易激惹等)、体征(前囟隆起、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脑脊液细菌涂片、血细菌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明确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同时排除合并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儿;排除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等影响本研究病原学检测结果的患儿;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影响本研究统计学分析的患儿。

1.3研究方法

由专人负责收集所纳入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临床表现(发热、反应迟差、拒乳、发绀、腹胀),神经系统表现(易激惹、抽搐、肌张力增高、前囟隆起),合并症(休克、坏死性小肠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死亡的情况,血病原学检测结果,血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脑脊液生化(有核细胞计数、蛋白浓度、糖浓度),颅脑MRI检测结果。资料收集完毕后,由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

1.4观察指标

对比早产患儿和足月患儿临床表现的构成情况、合并症的发生率、死亡率、致病菌的构成情况、血感染指标、脑脊液检测结果以及颅脑MRI的表现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早产患儿和足月患儿临床表现的对比

早产患儿反应差发生率为70.00%,拒乳发生率为60.00%,发绀发生率为35.00%,均显著高于足月患儿,而发热发生率为65.00%,低于足月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56、7.912、5.967、6.944,均P<0.05);两组患儿腹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7,P>0.05),见表1。

表1 早产患儿和足月患儿一般临床表现的对比[n(%)]

注:和早产患儿对比,aP<0.05。

早产患儿有1例出现易激惹,2例出现抽搐,2例出现肌张力增高,1例出现前囟隆起,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为25.00%,低于足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6,P<0.05),见表2。

表2 早产患儿和足月患儿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对比[n(%)]

早产患儿3例并发休克,2例并发坏死性小肠炎,2例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合并症发生率为35.00%,高于足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6,P<0.05),见表3。足月患儿有1例死亡,死亡率为2.17%,早产患儿有4例死亡,死亡率为20.00%。早产患儿的死亡率高于足月患儿。

表3 早产患儿和足月患儿合并症发生率的对比[n(%)]

2.2早产患儿和足月患儿血培养结果的对比

早产患儿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为20.00%,显著高于足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6,P<0.05);两组患儿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以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率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早产患儿和足月患儿血培养结果的对比[n(%)]

注:和早产患儿对比,aP<0.05。

2.3早产患儿和足月患儿感染指标的对比

早产患儿与足月患儿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脑脊液检测结果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6、0.634、1.029、2.443、0.471,均P>0.05),见表5。

表5 早产患儿和足月患儿感染指标的对比

2.4 早产和足月患儿颅脑MRI检查结果的对比

早产患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30.00%,脑室扩张的发生率为15.00%,脑梗死的发生率为5.00%,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为10.00%,颅脑MRI异常率为60.00%,高于足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3,P<0.05),见表6。

3讨论

3.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分析

新生儿由于脏器发育、免疫机能等发育不完善,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的风险较高,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的难度较大。多数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首发症状为发热,本研究所纳入的患儿有54例(81.82%)出现发热症状。报道显示,90%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有发热症状[3]。本研究中,早产患儿出现发热的比例显著低于足月患儿。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的免疫功能较弱,对细菌或者病毒的杀伤和清除能力不足,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较少,由于对感染的低抗力弱,不易出现发热症状[4]。同时,也有报道显示,这与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有关[5]。同时,早产儿反应差、拒乳、发绀的比例更高,这说明化脓性脑膜炎早产儿的临床症状更为严重,这可能与早产患儿的病情进展更为迅速有关。早产患儿的合并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也显著高于足月患者,这提示早产患儿的预后更差。早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更为隐匿,因而容易发生漏诊、误诊,这可能是导致早产患儿的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

3.2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实验室指标分析

血细菌培养的结果显示,足月儿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而早产患儿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足月患儿。有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6]。这可为本病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患儿感染指标以及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是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相关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72.4%,特异度为73.7%,而白细胞计数的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仅为26.3%[6]。同时,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风险很高,有报道显示,18.73%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7]。因此,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检测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而败血症患儿有必要行腰穿以明确有无合并化脓性脑膜炎,使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治。

3.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影像学表现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不仅可引起脑膜出现病理性改变,还可引起脑实质、脑室系统发生病变,而脑实质的病变正是导致患儿出现后遗症的主要原因。颅脑MRI是评估颅脑病理性改变的重要依据[8]。在本研究中,28例(42.42%)患儿的颅脑MRI出现阳性结果,具有较高的阳性率,且早产患儿颅脑MRI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患儿。颅内出血和脑室扩张是本病患儿的最常见颅内MRI表现。颅脑MRI对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颅内病变有重要价值,主张对本病患儿应常规行颅脑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

3.4总结

综上所述,与足月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相比,早产患儿的临床表现较不典型,且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以及颅脑MRI的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检查结果,及早明确诊断,使患儿得到早期的治疗。

猜你喜欢
化脓性脑膜炎早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朱锦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Vaccination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