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DU检查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2018-07-26 10:53王经英沈小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磁共振良性检出率

王经英,沈小东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浙江 杭州 310005;2.杭州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浙江 杭州 310000)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周围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在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之下,乳腺癌(breast cancer,BC)已成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目前已经稳居女性各项恶性肿瘤第一位[1]。令人担忧的是,其发病率仍然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同时更加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2]。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女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原位癌症中为100.00%,而在Ⅰ期癌症中是84.00%~100.00%,在Ⅱ期癌症中为76.00%~87.00%,在Ⅲ期癌症中为38.00%~77.00%[3]。在乳腺癌早期,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因而难以察觉,但是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病变,将极大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以及预后的改善。因此寻求可靠适当的检查方法或者辅助手段来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将有助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改善女性患者的生存率以及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4]。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主要借助影像学方面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乳腺钼靶摄影、红外线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及乳腺癌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等,每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有利有弊[5]。本文旨在探讨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 MRI联合CDU检查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和分组

选取2015年至2017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就诊的乳腺癌病变患者,其纳入本研究的标准为:①年龄满18周岁;②临床诊断为乳腺癌早期;③患者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④患者临床资料全面。排除标准为:①诊断不明确;②患者未同时行MRI或者CDR检查;③影像学资料不清楚;④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完整。本研究需要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1.2方法

1.2.1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Philips iU22),其探头的频率为7~10MHz,模式选择乳腺检查模式。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充分将双侧乳房暴露在外,行常规的超声检查。以患者的乳头为中心,呈现放射状以及反放射状的扫描方式进行乳腺的扫描。对于发现的病灶部位,进行认真观察并且详细的记录形态、部位、大小、数目、后方回声、内部回声以及有无钙化等的临床信息,然后对于乳腺肿块的内部以及周围的血流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测定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RI≥0.70则被视为有恶性肿瘤的病灶,同时采集声像图。

1.2.2磁共振成像

入组的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扫描机(GE HDxt1.5)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采取俯卧体位,双侧的乳腺自然垂下,在4通道乳腺专用的表面线圈内进行常规的定位平扫,以便初步评估病灶的位置。平扫的过程中使用快速自旋回波成像以及脂肪抑制T2W1横断面。对于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初步评估之后,将模式切换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模式,实施可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于双侧的矢状面进行扫描,同时采集磁共振成像图。

1.2.3临床诊断的标准

CDU的诊断标准: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部位形态不规则,边缘呈现蟹足样或者锯齿样,没有包膜,在肿块的内部,其回声不均匀,能够见到钙化,后方回声减弱,在病灶的内部能够发现不规则的或者穿入性的分支血管;良性病灶:其他情况均为良性病灶。MRI的诊断标准: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BI-RADS的评估标准, MRI对病变的磁共振评价分为0~6级,1~3级为良性病灶,4~6级为恶性病灶。根据MRI和CDU诊断结果对疑似病例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理诊断。病例检出率=(仪器检测结果-假阳性)/临床病理检查结果×100.00%。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的资料使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被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根据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

在入组的280名乳腺癌病变的患者中,共发现326个疑似病灶部位,病理诊断是乳腺癌良性病灶部位158个,恶性病变168个,其中浸润性导管癌的部位有116个,导管原位癌症的为32个部位,黏液癌的有13个部位,髓样癌的有7个病灶部位。病灶部位的直径在0.50~3.60cm之间,其平均直径是(2.30±0.60)cm;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良性病变的有124例患者,158个病灶部位(良性叶状肿瘤32个,腺纤维瘤108个,腺病18个),病灶部位的直径在0.60~4.60cm之间,平均直径是(2.50±1.60)cm,见表1。

表1 疑似病灶部位的比较情况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在入组的280名乳腺癌病变的患者中,经过CDU的检测,有106名患者诊断为良性,假阳性4例,漏诊22例,病例检出率82.26%(102/124),总共发现326个疑似病灶部位,涉及病灶部位的有153个,其中病理诊断为腺纤维瘤的87个,浸润性导管癌的有31个,良性叶状肿瘤的为19个,腺病的为16个,对于良性病灶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9.74%(122/153)。经过CDU的检测,有152名患者诊断为恶性,假阳性2例,漏诊6例,病例检出率96.15%(150/156)。涉及病灶有173个部位,其中经过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的有26个,浸润性导管癌的有104个,粘液癌的有9个,髓样癌的有4个部位,腺纤维瘤的有39个部位,对于恶性病灶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7.46%(134/173)。

2.3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在入组所有患者的326个病灶部位中,经过磁共振成像诊断为良性患者100例,假阳性5例,漏诊29例,病例检出率为76.61% (95/124),涉及病灶150个部位,其中经过病理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19个部位,腺纤维瘤的有91个部位,良性叶状肿瘤的有21个部位,腺病的有19个部位,MRI对于良性病灶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87.33%(131/150)。经过MRI的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有160例,假阳性8,漏诊4例,病例检出率为97.44%(152/156),涉及病灶部位176个,其中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116个,导管原位癌28个,粘液癌的部位有8个,髓样癌的有7个,腺纤维瘤的病灶部位有17个,其中恶性病灶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0.34%(159/176)。

2.4超声联合核磁共振的诊断结果

在入组所有患者的326个病灶部位中,经超声联合核磁共振诊断成为良性肿瘤的有121例,假阳性2,漏诊5例,病例检出率为95.97%(119/124),涉及病灶155个,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腺纤维瘤的有106个部位,浸润性导管癌的有8个,良性叶状肿瘤的为24个,腺病的为15个,对于良性病灶部位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4.84%(147/155)。经过超声联合核磁共振诊断成为恶性肿瘤的有154例,假阳性1例,漏诊3例,病例检出率为98.08%(153/156),涉及病灶171个,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为113个部位,导管原位癌的为31个部位,粘液癌的有12个部位,髓样癌的有6个部位,腺纤维瘤的有9个部位,其对于恶性部位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4.74%(162/171)。

2.5超声、核磁共振以及超声联合核磁共振结果的诊断价值比较

三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以磁共振联合超声检查诊断价值最高,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3讨论

3.1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

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对于提高女性患者的生存率,实行保乳手术,尽早进入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6]。目前,临床上对于早期乳腺癌的定义至今尚不完全统一,常用的标准为:患者的病变处于临床或者组织学的早期,并且其病灶部位仅仅局限在乳腺部位,没有远处的转移以及淋巴结单的转移,对于此类的患者,若给予科学的及时的临床治疗,其治愈率能够达到90.00%或者以上[7]。本文资料中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采用此标准,在确诊的280例乳腺癌中,恶性肿瘤156例,良性肿瘤124例。近些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在女性患者中,对于乳腺癌早期的发现以及诊断方面有了很大的帮助[8]。

3.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CDU能够任意的选择扫描的身体范围,能够监测患者的腋下、锁骨上淋巴结的部位,这种检查的方式不会受到身体位置以及腺体密度影的影响,可以清晰的显示从皮肤到雄县的每个从此的解剖结构以及病理的情况,还可以看到病灶部位以及周围的血流分布[9]。本文资料显示CDU检查,诊断为良性病例的有106名,假阳性4例,漏诊22例,病例检出率82.26%(102/124);诊断为恶性肿瘤病灶的有152名,假阳性2例,漏诊6例,病例检出率96.15% (150/156) ;可见CDU检查对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能够有效辅助临床诊断。

3.3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核磁共振具有非常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以及没有辐射的特点,对于乳腺部位的席位的结构以及病变的状况能够清楚的表现出来,所以能够评估肿瘤细胞侵犯机体的深度。尤其是核磁共振的快速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的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特征[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患者的326个病灶部位中,经过磁共振成像诊断为良性病灶部位的有150个部位,病例检出率为76.61% (95/124),其中诊断为良性患者100例,假阳性5例,漏诊29例;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有160例,假阳性8,漏诊4例,病例检出率为97.44%(152/156)。可见MRI检查对早期乳腺癌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

3.4超声联合核磁共振的诊断结果

本研究将MRI与CDU进行了联合诊断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以磁共振联合超声检查诊断价值最高,磁共振联合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08%、96.32%、88.65%、99.23%。,MRI联合CDU对于良性肿瘤的病例检出率为96.00%,对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8.00%。提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采用超声联合磁共振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单独使用超声或者磁共振成像的病例检出率。因此,建议将MIR联合CDU检查作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病例检出率。

猜你喜欢
磁共振良性检出率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