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审美联现实,创新教学为发展

2018-07-26 04:25李中标
新课程·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审美教材教育

李中标

摘 要:如何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习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对传统优秀文言诗歌篇目《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的分析挖掘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教学观察分析老师都停留在传授知识、分析背景原因上,与现实结合不够,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教学未能与审美、教学未能与育人以及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为了学生的发展,试着由探究兰芝和琵琶女的悲剧谁之过把教材与现实联系起来以进行审美育人教育。

关键词:教材;教育;审美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习,这是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对于传统优秀文言诗歌教材《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的分析挖掘,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自己22年的教学观察来看,老师把教学的重点一直放在对疏通文义和概括人物性格以及探究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客观原因上,没有发现有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由兰芝和琵琶女的命运来引领学生培养自己的性格或引导学生怎样对待生活或习得为人处世的方法上。简单地说,老师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传授知识多,结合现实创兴育人少!

如《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讨论《孔雀東南飞》的思想价值时,教师大都遵从教学参考书的说法。说文章通过兰芝的爱情悲剧来歌颂兰芝追求幸福、不堪任人摆布的反抗精神,揭示旧中国没有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弱女子的悲惨命运。

从主题思想出发,对兰芝爱情悲剧的探讨就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教学重点了。按照传统的教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找出了导致兰芝悲剧的八点理由:

(1)婆婆无理,刁蛮逼迫。(2)哥哥不解妹妹,蛮横相逼。(3)兰芝坚定不屈。(4)仲卿以事业为重(兰芝无后)。(5)封建社会妇女没有地位。(6)仲卿大孝为先爱情表现的懦弱。(7)兰芝的专一。(8)兰芝唯美的爱情观。

观察发现,大多老师仅遵从教参之说,认为当学生找到这诸多的因素课堂教学就完成了,老师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未能深入思考教学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的现实育人价值!而我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作了分析,但我接着针对当前中学生初恋的现象,从教育学生远离恋爱的角度出发,受重庆师范大学王忠勇教授的阐释学的影响,提出自己研究思考的观点对此作了全新的阐释:兰芝的悲剧是由兰芝性格的悲剧造成的,更是她自由恋爱的结果。

书中的依据有二。第一,兰芝刚被遣回家,县长(县令)和省长(郡守)就派人来提亲,既说明了兰芝的聪明、能干、美丽、贤惠远近闻名,我们也可猜想兰芝出嫁前就可能和县长的三公子和省长的五公子认识了,说不定她与三公子、五公子、仲卿是早相识的老朋友。你看三公子是便言多令才,五公子娇逸未有婚,但兰芝没有选择这二人,而是选择了地位相差悬殊的仲卿,如果不归因于仲卿比三公子、五公子早一点相识兰芝,且兰芝对仲卿一见钟情、一见倾心的话,还真找不到令人信服的其他理由。这时,兰芝沉溺于对仲卿深深的爱恋当中,只有仲卿才是她心中的唯一,此时的兰芝已经变成了爱情傻瓜,已经失去了理智,心里哪能容下条件远远胜过仲卿的三公子、五公子呢!封建社会讲究门当户对,知书达理的兰芝应该知道这一规矩的。要不是自由恋爱冲昏了她的头脑,让他变成爱情傻瓜,她是不会走上绝路的。第二,兰芝固守对仲卿的爱,表示了爱情的忠贞,但我们知道忠贞的另一面,就是固执。兰芝被休回家,就相当于今天拿到了离婚证明,兰芝再嫁就是合乎情理的,也是合法的,符合当时的社会道德准则的,她完全可以重新选择幸福,但最终选择了殉情,她忽视了生命的可贵,忽略了对白发母亲的悲悯,这不能不归咎于兰芝性格倔强、固执的悲剧。

从审美教育思想出发,我告诉学生,选择学习,要发散思维,要创新思维,要与时俱进,对课本的诠释,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创新阐释。

从学生惊喜的表情中,我知道学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发现很多老师对本课的重点仅仅定位在作者对音乐高超的描写上,定位在对琵琶女和白居易二人身世异同的探讨上,而忽略了对琵琶女悲剧命运的探讨,也是从审美教育思想出发,本着“文道统一“的原则,从启发引导学生要珍惜韶光,年轻应该有所作为的教育目的出发。我把对琵琶女悲剧命运的探讨定为本课研究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思考题:

同学们,“有花堪摘只需摘,莫待无花空折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任何人都要抓紧时光,只争朝夕,那样才不会留给自己后悔。那么请你们仔细读课文,思考、讨论,(1)琵琶女年轻时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与他晚年的遭遇有什么联系?(2)今天艺人们都以下嫁豪富为追求的目的,以下嫁豪富为幸福,而琵琶女也嫁给了商人,她为什么不开心,与她年轻的生活有关系吗?

学生很快会找出表现琵琶女年轻时生活的句子:“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并总结认识到,这种生活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是放荡不羁、放纵肉欲的生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饿死人”的生活,是只图眼前享受,不为明天打算的生活,是等闲度春风,虚掷青春韶光的生活。琵琶女与杜十娘相比,她是幸福的,她应该知足了,“老大嫁作商人妇”,晚年的琵琶女有了丈夫的依靠。如果她能像杜十娘那样存储万千财富,她的丈夫就不必到外地做生意了,她哪里又会遭遇冷月寒水为伴、守空船的孤独与凄凉呢?在美好的青春面前,琵琶女正是那样放纵自己,只管享乐,不为明天打算,不为明天作为,才落得晚年的寂寞悲哀。再说,她的丈夫作为商人,外出做生意,是天经地义的事,正如今天,我们那些做妻子的肯定会给予丈夫的事业全力支持,但在琵琶女就变成可悲的事了,这不能不归咎于琵琶女年轻时形成了只图享受、放纵享乐、奢靡堕落的生活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都能做到“如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但本着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在教学时,更希望教师能紧密结合现实更多地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把教学和现实结合起来,把教学与审美相结合,真正实现课堂及教育的价值!

?誗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审美教材教育
教材精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