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8-07-27 10:06赵艳
魅力中国 2018年7期
关键词:有效性探究应用题小学数学

赵艳

摘要:数学应用题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将趣味性、科學性、综合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非常必要。本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做一些有意义的尝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性探究

当前,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存在着审题能力不足、分析数量关系能力较差,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较差及自我评价反思能力薄弱等问题。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后,应用题题目形式多样,其实质也发生了变化。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已经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但这种思维和运算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可以完成。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融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不仅有利于学生顿悟的产生,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按小学数学内容划分应用题的分类

1.数与计算方面。

在新课程改革中,将数与计算这部分内容与其他版块内容相结合,在每个单元的开始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后面的例题则是主题图的继续或是某一部分的延伸。以三年级上册为例。本册书的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具体实例引入内容,将以前教科书中分散编排的相关知识集中安排,并对各个知识点安排了一定量的应用题。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是对数概念进行了拓展-----引入分数;建立“倍”的概念;万一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应用;以及通过应用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目标是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并学会用分数进行交流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倍”的运用,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学会运用多样的探索过程和多种策略对题目进行求解。

2.空间与图形方面。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板块。有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四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位置与方向,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了解三角形。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深化探究性学习。

除此之外,还有统计知识方面、量的计量方面。另外,按题目背景材料分类有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工程问题、植树问题、时钟问题;按解题方法分类有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求解法、“抽屉原理”法等,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二、小学应用题有效性教学方法探究

1.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解答简单应用题打好基础。

计算能力是解答简单应用题的一项基础能力,计算是应用题的基础,应用题是计算的深化和运用,计算能力的培养应该始终贯穿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应用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不以单独章节的形式出现,而是和计算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些学生就是因为不理解四则运算的真正意义,因此在解答简单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根据题目里的某个词语选定运算方法,这样是不能真正培养起解决应用题的能力的。如“2+5” 可说成是甲数是2,乙数是5,求两数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说成求比2多5的数是多少,以此加深小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理解,为解答简单应用题打好基础。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

通过简单应用题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审题能力薄弱,分析数量关系能力较差,计算失误较多,数学应用能力查,以及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常有学生因审题不准而将题解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题, 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数学术语,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比如,“增加”、“超额”、“提高”、“上升”等,都有“加多”的意思,“增加到”是指原数与增加部分的和,“增加了”就是“增加”的意思,不包括原数,一字之差意义却不同。“减少”、“降低”、“节约”等词,都是“减少”的意思,含义也有差别。还有象“比……多”、“比……少”,“比差”与“比倍”,“4个月”与“4月份”等等,这些容易混淆的词都应十分注意。同时,一些应用题中往往还存在着隐含条件,如一年(月数、天数)、一个月(天数)、一星期(天数)、一天(时数)等等;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的总量常常要看成“1”。教学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分析,沟通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3.结合生活情景选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们对于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往往习惯于全部都用上,殊不知有的已知条件只是一个“障眼法”,与解题无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做题时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加上一些没用的条件,给学生造成干扰。例如,草原中有2只野狼,6只松鼠,7只兔子,11只狐狸,8只梅花鹿,兔子和松鼠一共有多少只?又比如,1路公交线路全程一共有21站,每站之间相隔800米,现在走了4站,已经走了多少米?由于题目中的条件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题目的要义,指导学生找出这些条件的对应关系,从而真正判断分析出条件与问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逐层理解,使学生有意识的寻找解题有用的信息,剔除没用的条件,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学学科本身的不断发展,数学应用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掌握探求问题的方法。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深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对应用题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莉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杜剑影.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孙瑞平.提高中年级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

猜你喜欢
有效性探究应用题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导入生活,延伸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