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努欣与书

2018-07-28 20:11刘静波
神州·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巴别神庙阿根廷

刘静波

玛塔·米努新(Marta Minujín),1943年1月30日生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现年74岁。在艺术创作中始终秉承着“一切皆艺术”的理念,以绘画、雕塑、表演艺术、迷幻艺术及流行艺术等闻名,是阿根廷有名的前卫艺术家之一。曾先后于1982年、2002年获得阿根廷文化领域最高奖项之一的科尼克斯奖白金奖。

1983年,在阿根廷经历了7年失败的独裁统治之后,最终恢复了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的回归,促使玛塔·米努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创建了一座纪念言论自由的纪念碑——《书之帕特农神庙》;这不仅是米努欣艺术生涯中首次以书为媒创立的大型装置作品,同时也是《书之帕特农神庙》的第一次亮相:这一作品由阿根廷军事独裁期间禁止出版销售的三万本禁书组成,其中包括弗洛伊德、马克思、达西·里贝罗等人的作品、约翰·德莱顿的讽刺作品《押沙龙与阿齐托菲尔》、甚至于一些参考书目和儿童读物,特别是《小王子》也在军事独裁期间的禁书名单之中。在新总统劳尔·阿方辛12月10日宣布就职后,《书之帕特农神庙》仅存放了3周便由当地居民拆解并带走。虽然这一作品存在时间较短,但无法否认《书之帕特农神庙》在阿根廷民主运动中有着纪念碑意义般的存在。

《圣经》中的创世纪篇章记载,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语言,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同样是用书籍,2011年米努欣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创建出一座7层高的螺旋结构装置作品——《书之巴别塔》,而这一装置作品是由大约3万本书籍构造而成。构成作品的书籍大多来自艺术家个人,图书馆以及五十多个大使馆的捐赠,其中包含了各个国家各种语言的书籍。正如米努欣一直秉承的艺术理念——“一切皆艺术”那样,虽然“巴别塔”是由不同的语言构建而成,但艺术却不会受语言等因素限制,反而会因为各式各样的语言形态成就多彩纷呈的艺术形式。

回顾已经落幕的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上的《书之帕特农神庙》、1983年的《书之帕特农神庙》和2011年的《书之巴别塔》均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书籍构成。这种通过自己的艺术是从而彻底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真正自由、真正具有创造精神的个体,正是博伊斯所倡导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

艺术不再独属于艺术家个人亦或藏家,而是经由艺术家构建起一座沟通社会大众与艺术的桥梁,使更多人参与至其中,从而拥有自由自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自由即创作即人类,因此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观念的最好例证,就是1965年,博伊斯于施梅尔拉画廊画廊的第一次个人行为艺术活动《如何向一直死兔子解释图像》。这件作品中,他将许多怪诞行为添加到同一起个人事件中,营造一种神秘而神圣的仪式感。艺术家可以通过画廊窗户的玻璃来观看,他的脸上覆盖着蜂蜜和金箔,他的靴子上挂着一块铁板。在他怀抱里抱着一只死去的兔子,而博伊斯则用低沉的嗓音在其耳边轻轻诉说着墙壁上的图画......虽然在世人眼中博伊斯的行为并不被理解,但是这些材料和行动对于博伊斯则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蜂蜜是蜜蜂的产物,而博伊斯跟随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蜜蜂则代表了一个充满着温暖与兄弟情义的社会关系。黄金在炼金术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铁、火星的金属物质则代表了一种男性的力量和地球联系的原则。就像博伊斯后续描述的那样,即使是一个死了的动物,仍然比一些人以其顽固的理性保留了更多的直觉权力。因此希望通过这一行为激发人们的思维,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能激发人们关于艺术和生活的思考,而不是要求公众的具体知识或反应。艺术不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被赋予了希望的火种;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逐渐变得冷漠,而博伊斯的行为所要传达的便是改善这种僵化的局面与场景。也因此,博伊斯的种种行为并非只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是艺术家呼吁社会的行为,更是让社会、让世界逐渐变暖的星星之火。

猜你喜欢
巴别神庙阿根廷
雅典卫城:希腊文明的象征
仪式感
生死巴别尔
巴别尔在1927
第二次奇迹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神庙
神庙古老的“异教”神殿
我的巴别尔情结
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