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

  • 随心而读
    幽默之笔。五阅读巴别尔,缘于2017年底在旧书店里一个偶然的发现。巴别尔小说的高度真实——不忍直视的血淋淋的真实深深地吸引了我。此前,我对这位苏联作家一无所知。虽然巴别尔的作品不多,而且以短篇小说为主,可我仍然要说,巴别尔是一个被普通读者忽视了的伟大小说家。其实,巴别尔在国内外作家圈子内声名显赫,包括中国当代一流作家王蒙、莫言、余华等在内的不少作家,都对巴别尔评价很高,有的甚至是顶礼膜拜。翻译家戴骢说:“他的作品洗练、简洁,没有浮泛之笔,寥寥数句便勾勒出了

    书屋 2023年8期2023-08-21

  • 勃鲁盖尔《巴别塔》的图像学解读
    关键字:勃鲁盖尔巴别塔图像学一、图像学视角解读建筑是人类获取安全感的最坚实的庇护所。在西方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中,建筑无论大小,奢华或简陋,总会在面面的某个角落充当配角。关于专门描绘建筑的绘画作品,就不得不提及勃鲁盖尔的代表作品----《巴别塔》。《巴别塔》取材于《圣经》中的《创世纪》人类建造巴别塔的寓言故事。勃鲁盖尔的作品向来以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细致入微和神秘隐晦的特点著称,要对其作品进行全面科学的解读就必然要借助一些艺术研究方法。而图像学作为西方艺术史

    艺术研究 2022年5期2022-11-28

  • 巴别尔的敖德萨保罗·策兰的乌克兰
    狄 青一伊萨克·巴别尔的身份“复杂”,他是苏联作家,却出生并成长于乌克兰的敖德萨;他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却因了犹太人的身份从降生那日起便受尽屈辱和煎熬,这种命运一直与他如影随形到1940年,那一年他被当局秘密处死。他是学霸,有阅读各种文学书籍过目不忘的本领,却因为犹太人身份而被心仪的学校拒之门外;1911年,同样是因为犹太人身份而未被家乡的敖德萨大学所录取。他十几岁就向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各个文学期刊投稿,却屡遭退稿,他的犹太人身份依旧是被频

    文学自由谈 2022年2期2022-11-10

  • 试析《骑兵军》之《家书》的“冲突—嵌套式”叙事结构与情感张力
    00875)1 巴别尔与《骑兵军》巴别尔在苏联文学由现实主义深厚传统转向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重要转型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最重要的作品是《骑兵军》。《骑兵军》主要以苏波战争(1919—1921)时作者本人参加布琼尼骑兵部队的经历改写而成,极具历史真实性。这部著作由34 篇短篇小说构成,写作历时3年,散发于《红色处女地》《列夫》等杂志上,后由巴别尔于1924年结集出版。其书的主要内容是记叙年轻的犹太知识分子“柳托夫”的战场见闻,以个体视角观照宏大战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0期2022-09-09

  • 随梦想飞翔
    认识了她和她的“巴别梦想家”的小伙伴们。那一期的节目中,我知道了璐瑶和伙伴们的故事。2009年,25岁的璐瑶从海外学成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广西山区一个名叫巴别的地方支教。她教学生的第一个词就是:梦想。她告诉孩子们:“以后可以不记得我是谁,不记得我教过什么知识,但请记得这个词。”她把梦想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里,也把梦想播种在这片土地之上。10年后,她好几个当年的孩子不仅清楚地记得“Dream”(梦想)这个单词,而且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继续播种梦想。有梦想,

    新教师 2022年4期2022-05-28

  • “麦家陪你读书”(第一辑)
    题。Day 1《巴别塔》语言让我们表情达意,也制造无数迷局“巴别”在希伯来《圣经》文化的语境中义为“混乱、变乱”。《圣经》中讲到大洪水退去后,挪亚方舟上的幸存者回到地面繁衍生息,使用同样的语言,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后来,他们决定建一座通天高塔,名为“巴别塔”,直达天堂来传播声名。此举引起了上帝的不满,他打乱统一的语言,使人们无法沟通、彼此猜疑。建塔的计划失败,高耸入云的巴别塔轰然倒塌,人们各奔东西。生活中的“巴别塔时刻”指的就是明明说着相同的语言,却因各自不

    全国新书目 2022年12期2022-02-01

  • 美术史中的“巴别塔”意象及其现实意义
    释:“BABEL巴别塔:可能是巴比伦古城一重要庙宇胜地的遗址。在《圣经》(《创世纪》第十一章第九节)中讲到建设巴别塔导致了语言的混乱和各族人民的分歧,这是上帝对人类骄傲的惩罚。”关于“巴别塔”,在《旧约•创世记》中,讲述了大洪水过后,人们向东迁徙到示拉地的平原并定居下来。于是他们开始讨论要建一座城和一座通天的高塔,方便人们在一个地方生活而不是分散到各个地方去。他们用土烧制砖块结合石漆开始修建。随着塔修建得越来越高,使得耶和华看到人们共同建塔的能力,将来必然

    大众文艺 2021年16期2021-09-11

  • 留英女硕士扎根偏远乡村11年
    是广西百色田阳县巴别乡,这里缺水、缺耕地、交通闭塞,当时的人均年收入不足1400元,她要教的学生90%是留守儿童。英语课总上自习,或由其他科老师代课的学生们,有了一个北京来的英语老师。第一节课,璐瑶给学生看家乡北京的照片,有学生大声问:“老师,为什么这个地方是平的?”“我很震惊,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甚至不能想象世界上有些地方是平的。”璐瑶思考支教半年能留下点什么,“我希望让他们对未来多一点想象。”10年后,提起璐瑶的第一节课,好几个当年的孩子——阿国、“秘

    百姓生活 2021年2期2021-05-06

  • 巴别梦想家”
    瑶11年时间,“巴别梦想家”像一个魔术箱,一群孩子進去了、出来了、改变了。2009年初,25岁的北京女孩璐瑶留学回国,在正式踏入社会前,决定先到乡村支个教。她支教的地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那里缺水、缺耕地、交通闭塞,90%学生是留守儿童。第一节课,璐瑶给学生看北京的照片,有孩子大声问:“老师,为什么这个地方是平的?”“我很震惊,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甚至不能想象世界上有些地方是平的。”在巴别乡的每一天,璐瑶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尤其当她开始家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1年3期2021-04-01

  • 巴别梦想家”:一场坚持了十年的乡村少年成长计划
    在广西百色田阳县巴别乡。那里缺水、缺耕地、交通闭塞,90%学生是留守儿童。第一节课,璐瑶给学生看北京的照片,有孩子大声问:“老师,为什么这个地方是平的?”“我很震惊,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甚至不能想象世界上有些地方是平的。”在巴别乡的每一天,璐瑶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尤其当她开始家访,走遍全乡13个村子,她感觉,“每天都有东西咚咚咚地撞击你的心灵。”去“宝宝”家,进门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父母在外打工,这个十岁的男孩独自生活。在“秘书”家,问这个12岁的孩子梦

    润·文摘 2020年12期2020-12-23

  • 伊萨克·巴别
    育邦伊萨克·巴别尔,继卡夫卡之后能给世界以巨大震撼的又一位犹太作家。他的朋友帕乌斯托夫斯基说,巴别尔给他第一印象就不是一名作家,“他全然没有作家千篇一律的特点:既没有悦目的外表,也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更没有思想深刻的谈话。”他们相处越久,帕乌斯托夫斯基就越觉得巴别尔不可捉摸:“他是一个过于复杂的人,一个能纵观一切、明了一切的人。”他与哥萨克及马交上朋友,与俄罗斯农民攀谈,他也与马尔罗和托马斯·曼深入交流……1920年,26岁的巴别尔以战地记者身份,跟随布琼

    青春 2020年10期2020-10-21

  • 巴别尔早期短篇小说选
    伊萨克·巴别尔(Исаак Бабель,1894—1940)是苏联诗人、作家和戏剧家。巴别尔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骑兵军》。此书描写1920年前后发生的苏波战争。书出版后,反响巨大,毁誉参半。三十年代,苏联政治风云变化莫测,知识分子际遇坎坷。巴别尔1939年被捕,1940年遭枪决。他的作品亦在苏联被查禁,直到1955—1957年前后,随着巴别尔被平反,其作品又重新出版。1986年,意大利《欧洲人》杂志选出100位世界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名列第一。巴别尔自幼

    南方文学 2020年6期2020-01-21

  • 江山以“巴别塔”之名把脉城市变奏
    由受访者提供《新巴别塔》之二 180cm×118cm 布面油画 2005年眼前,言语温和,彬彬有礼的他,能感受到他的个性完全不像他那一系列作品的机械理性,相反是柔和的。江山,这个“住在巴别塔”的艺术家,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图式。从新旧文明交错的“老城”到“新巴别塔”,从解剖空间的“大工厂”到穿越时空的“火车”系列,再从“天空传说”到“有机风景”系列作品……在那里,江山安排了一座“巴别塔”,像黑洞般吸入所有物质。江山的笔下,集合了幻想和现实的种种矛盾,但他并没有

    收藏·拍卖 2019年10期2019-10-21

  • 皮得·勃鲁盖尓与巴别
    经典的影响。一、巴别巴别塔(Babel)的音译或意译作“通天塔”更为贴切,出自旧约《创世纪》第十一章:人们在大洪灾之后东迁,终于在今天的两河流域发现了美索不达米亚大平原。大家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人口开始不断的增长并形成了城镇,但是祖先们曾经遭受的大洪水任然让人们感到不安,为了防止重蹈覆辙众人决定修建一座高塔防止水患。众志成城人类利用石材、砖块、粘合剂等材料把巴别塔修筑的越来越高目的是为了能容纳更多的人口。上帝得知了此事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8期2019-04-08

  • “看不见的城市”,看不见的真实与虚幻
    年两年创作的“巴别塔”“无人之境”“方舟”等系列的十余幅全新作品。可以看出他原来作品中男人体的表现弱化了,而增加了写实建筑物和简化的风景。作品以象征主义画面的表达方式,营造出引发观者遐想的异托邦精神家园。章犇 巴别塔-1 布面油画 120×130cm 2018 年此次展览取名为“看不见的城市”,与卡尔维诺笔下的“看不见的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站在章犇的画前,你就会发现他所描绘的画面氛围与卡尔维诺文学作品叙事空间的想象和隐喻气质是如此的相似。卡尔维诺的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3-16

  • 生死巴别
    越我三十岁前翻译巴别尔小说《骑兵军》的时候,还没有去过他出生、成长和死去的那些城市,如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基辅以及莫斯科,所以,我不可能读懂他的书,译文亦幼稚可笑。二十年后,我旅俄归来,巴别尔的形象才逐渐在我笔下变得清晰和明朗,他本人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才逐渐丰满和鲜活,栩栩如生地朝我走来。巴別尔一八九四年生于南俄港口城市的敖德萨(今属乌克兰),而苏联时期没有一部文学档案能说清他的出生日期。《苏联简明文学百科》表明,巴别尔的出生日期是俄历七月一日,即新历月

    南方文学 2018年3期2018-09-18

  • 读懂巴别
    际笔会副主席,对巴别尔(Исаак Бабеть)的评价较高。他说,以巴别尔的オ气和成就而论,可以排在契诃夫(Антон Чехов)和蒲宁(Иван Бунин)之后,堪称现代俄罗斯短篇小說的继承者。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评价。当然,认同巴别尔是文学大师的,不仅有伊斯坎德尔,还有其他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如马雅可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Маяковский)、亨利·巴比塞(Henri Barbusse)、别雷(Андрей Белый)、罗曼·罗兰(Roma

    南方文学 2018年3期2018-09-18

  • 伊萨克·巴别尔:闪电风格与史诗片段
    、雷蒙德·卡佛和巴别尔的短篇小说,最好读两遍,因为在20世纪,仅就短篇小说而言,这三位作家是减法做得最好的,因此成就了他们个人鲜明的写作风格。伊萨克·巴别尔,一个在世界上只活了40多岁的作家,在半个世纪之后,显示出他更加重要的意义。我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书店里第一次看到他的厚达一千多页的英文版全集的时候,就这么吃惊地想。可以说,伊萨克·巴别尔仅凭他留下的薄薄的短篇小说集《骑兵军》,就建立了彪炳20世纪小说史的名声,是因为,这部小说集太有特点了。《骑兵军》中的

    星火 2018年2期2018-07-20

  • 悖立与整合:巴别尔小说情节的悖论性
    ,俄罗斯犹太作家巴别尔(Исаак Бабель/ Isaac Babel,1894—1940)以小说、剧作、札记、随笔、日记等多种艺术创作而享誉世界:马·高尔基、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亚·沃隆斯基等众多作家与评论家对他赞赏有加;马克·斯洛尼姆、莱昂内尔·特里林、哈罗德·布罗姆、辛西娅·奥捷克等著名学者与作家对他推崇备至(王树福,2013:71-79)。根据主题与风格的不同,巴别尔小说大致可分为四类:反映革命战争的《骑兵军》,在1920年作者参加布琼尼第一骑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4期2018-03-31

  • 滑稽而骄傲的勃鲁盖尔
    通天高塔的名字叫巴别塔,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混乱”的意思,上帝让人们因为语言不通而陷入混乱和分离,以此来惩罚人类的自以为是。《圣经·旧约·创世纪》里的这个小故事给了许多画家创作灵感,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就画了至少两幅《巴别塔》。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风俗画家,关于他生平的介绍非常少,只知道他跟大多数北方艺术家一样去过意大利,在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居住和工作过。《巴别塔》是他刚到布鲁塞尔定居时创作的。与通常描写圣经故事的绘画作品不同,勃

    读者·校园版 2018年6期2018-03-01

  • 从生态学语言学的视角下解析“巴别塔重建”
    50500)一、巴别塔概述巴别塔的典故源于《创世纪》,其发生背景是在“挪亚”洪水过去不久,天下人说同一种语言,在他们东迁的时候来到示拿平原,彼此商量要建造一座城,搭建一座通天塔为扬名于世,同时也免得日后被分散。上帝起初并不担心,但由于人们语言相通,塔眼看就要建成,耶和华降临将天下人的口音变乱,并将人们分散到世界各地。自此,那座城叫做巴别,那座塔叫做巴别塔。现代人们更愿意把“巴别”暗喻成不知天高地厚,徒劳无功,但在我看来,正是巴别塔让人类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2018-01-26

  • 他们装饰了巴别塔 ——翻译家的故事
    帝的誓言,欲自建巴别塔通天,上帝知道后非常愤怒,他为惩戒人类,混淆其语言,使其无法沟通,人类遂失联流散,建塔计划亦失败。也由此开始,操不同语言的族裔和文化之间要想彼此了解和沟通,必须通过翻译。关于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礼记·王制》亦有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关于翻译的历史几乎与文字的记录同等悠久,而在东西方之间相互的沟通上,翻译更是发挥了其他形式的交流无法替代的

    传记文学 2018年1期2018-01-24

  • 在时代巨大的甲板上 ——关于巴别尔的《敖德萨故事》及其他
    甲板上 ——关于巴别尔的《敖德萨故事》及其他⊙ 文 / 董夏青青 项 静项 静:其实我不太善于谈论文学。一般聊天我也习惯别人先开启话题。今天我们要谈谈巴别尔,一个值得一再重读、以短篇小说为人称道的作家。我前几天重新读了一遍他的作品,阅读的时候发现刷新了以前我脑海中对他的作品的记忆,以前记得的都是零星的故事情节。我看过很多年轻作家谈他喜欢的外国作家,好像谈到巴别尔的不多。他的小说有非常明显的辨识度,无论是《骑兵军》还是《敖德萨故事》,都能够感觉到文学形式的力

    青年文学 2018年1期2018-01-11

  • 浅谈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神”之权威 ——以“巴别塔”叙事与“愚公移山”寓言为例
    之权威 ——以“巴别塔”叙事与“愚公移山”寓言为例王海燕(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300000)学术界通常将《旧约》中“巴别塔”这一经典叙事解读为 :它表达了人类试图通过具有悖论本质的语言实现有效沟通与对话的失败是一种宿命。出自《列子·汤问》的“愚公移山”作为道家经典寓言,在中国被解读为平凡人自强不息者终得神助。以比较文学的视野重新观照这两个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神”的权威,可以发现“神”之威严之所以迥异的文化深层原因。巴别塔;愚公移山;神威1 巴别塔与《愚公移山

    小说月刊 2017年17期2017-12-06

  • 泡沫(组诗)
    线头“四处透风的巴别塔铭刻着最初的盟誓”……有了光。我认出放逐之地认出无花果叶正是泄密的斑鸠方舟终于稳住心神。虹升起该是重新立约的时候了剧本你把棋局摆在了巴别塔预设天梯和陷阱你命名角色、信仰和墓碑你深谙哭笑的套路皮肉上,你还偷埋了一枚拔不出的刺“泪原来可以回流”什么时候,你改换了你的签名“孤独与火焰毫不逊色”我瞥见巴别塔在一克一克风化泡沫沸腾,耗费了火焰的一生词语的荒坡已捡不到多余的柴禾火苗强吞下七星柴灶的烙印落日绚烂。啤酒屋的牙签兀自撩拨陋室的烛火思想者

    雨花 2017年19期2017-12-01

  • 巴别尔在1927
    犹太作家伊萨克·巴别尔虽然身为苏维埃党内作家,却无法做到。“他们莫名其妙、毫无根据地要我把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內容添入到作品中”,巴别尔努力想“摆脱这种痛苦的状态,同时在道德上又不蒙受任何损失”,为此陷入深深的焦虑。这一年,巴别尔三十二岁,之前亲睹亲历的“屠犹惨剧”、“十月革命”和“苏波战争”已经让他的内心成为一位老人,但即使是那些浸透了鲜血和炮火的骇人历练,也无助于他能够平稳地呼吸冷静地写作。巴别尔有一颗不到三十岁就谢顶的学究型大脑袋,里面装着犹太经典《圣

    野草 2017年5期2017-11-03

  • 泡沫(组诗)
    线头“四处透风的巴别塔铭刻着最初的盟誓”……有了光。我认出放逐之地认出无花果叶正是泄密的斑鸠方舟终于稳住心神。虹升起该是重新立约的时候了剧本你把棋局摆在了巴别塔预设天梯和陷阱你命名角色、信仰和墓碑你深谙哭笑的套路皮肉上,你还偷埋了一枚拔不出的刺“泪原来可以回流”什么时候,你改换了你的签名“孤独与火焰毫不逊色”我瞥见巴别塔在一克一克风化泡沫沸腾,耗费了火焰的一生词语的荒坡已捡不到多余的柴禾火苗强吞下七星柴灶的烙印落日绚烂。啤酒屋的牙签兀自撩拨陋室的烛火思想者

    雨花 2017年10期2017-10-19

  • 语言的困境——《巴别塔之犬》的启示
    语言的困境——《巴别塔之犬》的启示◎黄萍萍卡罗琳·帕克丝特的《巴别塔之犬》以丈夫——语言学家保罗寻找妻子露西的死因为主线,从两条线展开叙述,一条是保罗与露西生活的过往,另一条是保罗让露西的爱犬罗丽说话的努力,从而展现人类很久以来在语言认识上的悲哀与沟通的无奈。卡罗琳·帕克丝特 《巴别塔之犬》语言的困境作为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的首部小说《巴别塔之犬》一经问世就吸引了广大读者,成为《纽约时报》等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并很快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

    参花(上) 2016年11期2016-11-18

  • 暴力与抒情、肉欲与纯真的合体
    ——就凭柳托夫(巴别尔)这副德性,仅仅弄死一只鹅(!),就能震慑住杀人不眨眼的哥萨克?1940年1月27日凌晨,行刑队枪决了作家巴别尔。此前几个小时,他在最后一次草草进行的审判中翻了供,否认自己是外国特务,也不承认有反苏行动,当初做出的针对自己和文艺界其他人的虚假指控是被迫的。辩解毫无用处。斯大林几天前就已经代表政治局,在包括巴别尔在内的346人死刑名单上签了字。巴别尔活了45岁,大清洗不仅消灭了他的肉体,也把他未完成的手稿统统给毁掉了。他留下的作品不多,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28期2016-10-27

  • 《骑兵军》:历史的真实与叙述的真实
    89]“真实”是巴别尔的文本特征之一。在他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集《骑兵军》中,苏波战争战场内外的残酷图景被不加遮掩地推至读者眼前,毫无偏见的写实口吻甚至令人难以摸清作者的真实立场。他力求客观、真实地描摹出百分之百的现实,这里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叙述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即作者在多大程度上对历史事实进行了复现,而叙述的真实指的则是作者借助什么样的叙述手段实现了文本的自然化和真实感。巴别尔的笔触如同历史本身一样冷酷无情。然而,战争伦理与人性伦理的冲突,犹太情结与哥

    名作欣赏 2016年9期2016-07-12

  • 采集巴别尔的精神
    记者 宋学鹏采集巴别尔的精神文 《法人》记者 宋学鹏由旅俄作家、翻译家孙越重新翻译的伊萨克·巴别尔的战争小说《骑兵军》最近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1987年,孙越开始翻译《骑兵军》。1992年,孙译《骑兵军》成为第一个汉语译本出版。此后,孙越曾在苏联、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生活多年。2008年,他因翻译介绍俄罗斯文学而获得俄罗斯皇家协会授予的圣尼古拉金质勋章。20多年后,孙越重新翻译此书,他称“将我在十余年中,从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基辅、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所

    法人 2016年9期2016-05-15

  • 不眨眼的旁观者
    中,我最喜欢的是巴别尔。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无论是来自于传言还是现场,直击死亡处理得犹如一件日常之事,那些鲜血淋漓的杀戮和死亡,在他的笔下如同“口袋”里的拳头或枪口,波澜不惊,从容冷漠。《盐》里谈到处决的时候,他这样写“我要承认,我把这个女公民扔下了飞驰的列车,可她却像铁打的一样,坐了一会儿,拍了拍裙子,又去走她那条卑劣的路。我看到这个女人居然平安无事,看到她四周满目疮痍的俄罗斯、颗粒无收的农田和遭到凌辱的姑娘,看到那么多的同志杀奔前线,生还的却寥寥无几,

    山花 2016年9期2016-05-14

  • 复杂文化的背后常常是简单的人性规则
    《创世纪》记载,巴别塔是人类继诺亚方舟之后的第二大工程,也是第一个失败的跨文化大型工程。在远古时期的一次人类从东方向西方迁徙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苏美尔地区的一处平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接着他们烧制了砖块并打算建一座高耸入云的巴别塔,好让人们居在一起,永不分开。上帝知道后说:“他们是一个种族、只使用一种语言,如果他们能够将巴别塔建成,以后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他们了。”于是,上帝在他们的语言中制造混淆,使他们彼此之间不能顺利沟通,将这些人分散到世界各地。巴别塔因

    项目管理评论 2016年6期2016-02-27

  • 我的巴别尔情结
    我,她和丈夫都是巴别尔的崇拜者,在这个极度物质化的社会,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令我动容。他们不仅读过我翻译的巴别尔小说《骑兵军》(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而且还赠送我一套美国精装版《巴别尔全集》(2002年版),这个版本是由巴别尔的女儿娜塔利娅·巴别尔编订的。我真正接触苏联文学及翻译是在1982年,那时,翻译家石枕川先生给我们讲授苏联文学。1982年末,石教授提起苏俄小说家巴别尔和他的代表作《骑兵军》,他说这位作家很独特,高尔基觉得他才华横溢,其文风与莫泊

    看世界 2015年14期2015-09-10

  • 凭什么都要学英语
    准备建设一座通天巴别塔,这一计劃激怒了上帝,为了阻止工程,上帝让人类各自使用不同的语言,巴别塔因此半途而废。现在,巴别塔被用来代表不同种族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从17世纪开始,大英帝国开始它的“巴别塔计划”,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控制的地区,占世界面积的四分之一和人口的四分之一,英语也一举扩散到四分之一个世界。既然英语是一门绕不过的世界语言,还不如积极一点看待“巴别塔”——因为语言障碍,有了翻译这样一门技能,有时候翻译作品竟能让我们体味别一种滋味。像

    新民周刊 2015年10期2015-09-10

  • “星际穿越”靠藏书
    所以他还写了篇《巴别塔图书馆》。巴别塔也是个有趣的象征,它一旦建成,人就能上天和神对话。但神不愿意跟人聊天,所以变乱了人的语言,人们没法沟通,所以巴别塔是永远无法建成的。这就从人与神的无法沟通延及了人的无法沟通。而在博尔赫斯的《巴别塔图书馆》中,空间成了完全无中心的重复延拓。所以,如果天堂是一座图书馆,那么图书馆也没什么了不起,而是和他的其他迷宫一样,毫无意义,顶多证明了人的失败和人所创造的知识与文明的失败。而人所追寻的超越性存在,也变得不可理喻了。之前諾

    新民周刊 2015年15期2015-09-10

  • 巴别塔”的技术哲学解读 ——对技术事实与技术价值关系的一种阐释
    410114)“巴别塔”的技术哲学解读 ——对技术事实与技术价值关系的一种阐释葛玉海1,易显飞2(1.厦门大学 哲学系,福建厦门 361005;2.长沙理工大学 哲学系,长沙 410114)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看,“巴别塔”揭示了两个问题:技术的事实问题和技术的价值问题。“巴别塔”的破灭是技术事实与技术价值相分离的结果。新的技术“巴别塔”是人的“原罪”和技术的“原罪”相结合的产物。人和技术的“自我救赎”不可能通过建造“巴别塔”,即通过技术事实和技术价值的统一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0

  • 以“图像学”角度解读勃鲁盖尔的《巴别塔》
    475000)巴别塔,或称巴比伦塔、通天塔。《圣经》的原文是这样说的: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罢!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罢!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

    戏剧之家 2014年13期2014-08-15

  • 巴别塔”寓言的“汉语言”阐释①
    源自《圣经》的“巴别塔”是一个寓意无限丰富的哲学“寓言”。几千年来,它一直在锻造并考验着人类的智慧、理解力和想象力。从特殊的“汉语言”的角度把“巴别塔”理解为一个哲学“寓言”,而非仅仅是一个宗教的神话传说;用哲学解释学的方法将其还原为一个由“语言之砖”即词语、概念、范畴和“石漆”(方法)即逻辑、语法构造而成的“理论体系”,而非是一个实在性、实用性的“建筑”,其意义不可估量。“巴别塔”的存废,取决于“语言之砖”的“质量”;而“语言之砖”的“质量”,却是由“交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05

  • 巴别尔最后的手稿
    作家之一伊萨克·巴别尔。特务们带上安东尼娅,是怕她丈夫自杀。汽车驶回莫斯科,进入卢比扬卡的内务部监狱大院,巴别尔用力吻别了妻子:“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的。”他们再也没有相见。接下来的八个月发生了什么,我们所知甚少。即使在苏联崩溃之后,也没有发现足够的档案来还原细节。美国作家特拉维斯·霍兰亦为之所苦,但他决心通过另一种方式重回斯大林时代的卢比扬卡,去见一见伟大而不幸的巴别尔:“他胡子拉碴,右眼下有一道变淡的伤痕,嘴唇上覆盖着一层像晒干的盐一样的薄膜。他的外衣皱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5期2013-05-14

  • 我爱巴别
    当冬天,总会想起巴别尔绚烂明媚的文风。想着他最后的申辩:“我是无辜的……我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允许我完成最后的作品……”每一读此,总会埋下头去并忆及《开始》里的那个面颊丰满红润、在零下30度的严寒里奔跑的少年。70年后的今天,在他的故乡敖德萨,人们设立“伊萨克·巴别尔文学奖”(据俄报载在2010年),并同时为其树立纪念碑。在西方,他和布尔加科夫是最受欢迎的前苏作家。20年代的《骑兵军》终于成为世界文坛的奇兵,成为以少胜多、成功突出黑暗历史重围的典范之作。连

    博览群书 2012年4期2012-11-20

  • 鲁迅为何推崇巴别
    生当初正是看到了巴别尔及其小说的独特价值,才如此推介引进到中国的。他们对现实苦难、人性善恶、存在境遇等的共同关注,对文体、语言、画面场景的探索与实践,都在隐秘之处暗暗地合流。我们会铭记鲁迅、铭记巴别尔,铭记他们带给我们有关文学的、历史的、生命的、人性的多重震撼和奇迹!本刊曾于2012年第4期刊登夏夜清撰写的《我爱巴别尔》,读者可以对读,加深了解。谈及伊萨克·巴别尔,在中国恐怕会有很多人感到陌生,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虽曾名扬世界,但

    博览群书 2012年6期2012-07-22

  • 超越巴别塔与虚己的启示 ——对卡夫卡《审判》的解析
    30006)超越巴别塔与虚己的启示 ——对卡夫卡《审判》的解析李 忠 敏(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卡夫卡关于巴别塔的论述为理解《审判》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审判》描写的法庭的原型是巴别塔,在他看来,人的权力欲望在现实中对象化为巴别塔构型,形成一种偶像化的权力结构;约瑟夫·K既是这种权力欲望的代表,参与社会巴别塔的建构,同时也受制于它,丧失生存的确定感;卡夫卡通过约瑟夫·K的死,既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隐含了他对上帝虚己的理解,探讨了如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4-13

  • 轻松挖宝石,开心背单词——游戏《巴别小精灵》
    单词 ——游戏《巴别小精灵》□黄偲奇(图1)(图2)背单词和枯燥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而玩游戏和荒废似乎也形影不离。暑假里想玩游戏又害怕玩物丧志。生活就像跷跷板,充满了两难。难道就没有边玩边学的办法吗?当然有!我是巴别小精灵小葱(图1),今天我要带你体验的游戏,既好玩又能学英语。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游戏开始!先选择宠物(有熊猫、小兔、章鱼、乌龟等等),并给它取名。小葱就是我的名字,我是一只粉色小兔。游戏界面有五座矿山,矿山里有各种宝石,可以直接卖掉,也可以

    中学生 2010年7期2010-01-23

  • 有些书走不出几步就倒地了
    。今年我又重读了巴别尔的《骑兵军》和《奥德赛的故事》。我一生很少有重读过的书,再好的书和电影也不会看第二遍,因为特别珍惜第一次阅读时的感觉。再读一遍可能有新的发现,但也会有新的丢失。巴别尔的这两本书是例外。我不知道为什么巴别尔在战火纷飞的时候还能写得这么超然,这么细致,包括后来在苏联刚建立时写的小说,是那么的不一样,让我觉得它穿透时间的力量巨大无比。很多书的热度也许只有一两年,但是巴别尔的短篇,多年以后还是让人感觉沉醉其中,很迷人。因为它不是为物理的时间在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8期2009-11-24

  • 伊萨克·巴别尔:闪电风格与史诗片段
    、雷蒙德·卡佛和巴别尔的短篇小说,最好读两遍,因为在20世纪里,仅就短篇小说而言,这三个作家是减法做得最好的,因此成就了他们个人鲜明的写作风格。伊萨克·巴别尔(1894-1940),一个在世界上只活了40多岁的作家,在半个世纪之后,显示出他更加重要的意义。我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书店里第一次看到他的厚达1000多页的英文版全集的时候,就这么吃惊地想。可以说,伊萨克·巴别尔仅凭他留下的薄薄的短篇小说集《骑兵军》,就建立了彪炳20世纪小说史的名声,是因为,这部小说

    山西文学 2009年6期2009-07-14

  • 好书会自己走得很远
    之最近我又重读了巴别尔的《骑兵军》和《奥德赛的故事》。我一生很少有重读过的书,再好的书和电影也不会看第二遍,因为特别珍惜第一次阅读时的感觉。再读一遍可能有新的发现,但也会有新的丢失。巴别尔的这两本书是例外。我不知道为什么巴别尔在战火纷飞的时候还能写得这么超然,这么细致,包括后来在苏联刚建立时写的小说,是那么的不一样,让我觉得它穿透时间的力量巨大无比。很多书的热度也许只有一两年,但是巴别尔的短篇,多年以后还是让人感觉沉醉其中,很迷人。因为它不是为物理的时间在

    博客天下 2009年6期2009-06-01

  • 纵隔千山万水,命运总是相连
    于大脑而非心灵《巴别塔》(Babel,又译《通天塔》)是本届奥斯卡最佳故事片的热门之选,在5部提名影片中大概居于前三名,挟带着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和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的威力,试图杀出小众视野,征服大众评判。这部影片既是2006年度最具野心之作,又是最“懒惰”之作,因为本片与导演的前两部作品相比,在主题和技巧上几乎是原地踏步。伊纳里多至今就拍了3部长片,2000年的《爱情是狗娘》、2003年的《21克》和最新的《巴别塔》,并称为“隔阂三部曲”。三部影片均用了几条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5期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