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的研究

2018-07-28 20:11俄丹
神州·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关系辅导员

摘要:称谓语具有特殊的使用规律和发展轨迹,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谓语语义及其功能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辅导员称谓异化,剖析现代高校师生和谐关系的特征,探索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对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健康的文化、传播观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称谓语;关系

稱谓语是一个复杂而又灵活的语言系统,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符合其时代背景的不同特点,一直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地发展。目前在传统称谓语的基础上,涌现出大量的新兴称谓语,极具时代性。称谓语属于语言的范畴,关于语言和社会的密切关系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称谓语与社会的关系也一直备受关注。称谓语是一种很有力的语言,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情感色彩,是构建人际关系的纽带,作为交际行为的第一个环节,它除了一般语言符号具有的指称功能外,还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及人们头脑中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暗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关系。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育者,也是学生入学后的管理者,以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开展工作,其与学生则形成了最重要、最活跃、最基本同时也最微妙的人际交往关系。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朝气蓬勃,崇尚个性,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他们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的用姓名来指称别人的方式,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在不同场合下所采用的称谓语可谓是五花八门,别具一格。本文拟从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的角度,希冀从中以小见大,揭示高校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期望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1、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

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主要涉及职业称、职务称、时尚称、绰号称、零称谓等,但从比例看,职业称是称谓者的首选称谓形式,其他称谓形式使用比例相对较小。

1.1职业称:平等中的个性追求

“姓+老师”属于校园规范称谓,在当今一般用于泛称辅导员,尤其是称谓年龄较大、资历较高的辅导员,或者是新接触并不熟悉的辅导员。但是,由于不同的语境因素,称谓者使用职业称时难免会产生一些变式:“老师”、“小+姓+老师”、“名+老师”、“姓名+老师”等。“老师”一般用于学生称谓不熟悉的辅导员,因为大学里,常常是一名辅导员面对几百名学生,而且带班辅导员时常更换,辅导员和学生的识别率均较低,故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多采用此种模式。“名+老师”、“小+姓+老师”、“姓名+老师”等等多用来称谓一些较为年轻的辅导员,这种称谓相对更为灵活,如“丹丹老师”、“小王老师”、“俄丹老师”等等。因为师生之间年龄差距并不算大,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接触较多,感情较为亲密,如此一来,人情味更浓,听来倍感亲切。

1.2职务称:崇敬中的功利趋向

一些资历较老的“双肩挑”辅导员,既承担学生管理任务,又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例如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等。因此在校园中,他们就会因其身份的双重性,角色及场合的转换接收到不同的称谓,用职务称谓尽量避免辅导员称谓,以表示对对方地位和身份的尊重,所以学生一般用“袁书记”、“俄书记”来指称相关领导。

1.3时尚称:亲近中的平等意愿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一些带有时尚色彩的称谓语也悄然进入大学校园中。这类称谓形式的使用没有双方的性别、年辈关系等因素的差异,只是在双方熟悉程度方面有选择差异。此类称谓主要有:“老+姓”、“姓/名+哥/姐”、英文名、“Miss+姓”、“Mr.+姓”等。如“姓+哥/姐/叔”,体现了广大同学在似有似无的调侃中想与辅导员进一步拉近距离的良好愿望,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曾据新闻媒体报道,原山东大学校长展涛教授,年轻有为,平易近人,因此被广大的山大学子亲切地称之为“展哥”。此类例子还有因其在学校 2010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 16 分钟的精彩演讲而被学生高呼“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尊贵的领导称呼变得平民化,一时传为美谈。

1.4绰号称:特殊中的情绪显露

校园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称谓———绰号称。绰号,又称外号、诨号,即根据人的特征、特点或体型给他另起的非正式名字。绰号大都含有亲昵、开个玩笑、憎恶或嘲弄的意味。有些辅导员态度比较恶劣或者工作能力欠佳,引起学生的不满,学生就会用绰号来贬称他们。比如每日面无表情亲和力欠佳会被称为“面呆”等,对学生要求苛刻比较严厉的女辅导员被称为“大妈”、“老娘”、“老太婆”等。有些辅导员则因为外貌形象特征被学生称为“鸭嘴兽”、“蝙蝠侠”等。但是使用绰号指称辅导员并非都有侮辱性,有时仅指出某人身上的一些特点,而无贬义。比如有些辅导员由于业务水平很高,学生十分敬佩,故称之为“仲裁员”、“大法官”等。

1.5零称谓:无言中的心理反映

在当今校园中,由于种种原因,零称谓的现象也很多。学生见到辅导员,喜欢采用体态语,微笑致意,点头招呼。究其原因,有些是学生见过此辅导员但是不知如何称谓,有些是学生性格腼腆不好意思。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干脆既不言语称谓又不采用体态语,直接擦肩而过、视而不见,这种方式可谓是缺乏礼仪的。

2、从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看现代师生关系特点

在现代校园中,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十分丰富、五彩斑斓。这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校园师生关系悄悄发生微妙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是多了亦师亦友的温馨色彩,它所反映出的新型师生关系,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2.1民主、平等: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范式的消解

随着校园中民主、平等观念的发展,我国古代那种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则是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关系。辅导员不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位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的身份出现,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同时,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也显著增强,严于律己、锐意进取,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甚至对辅导员的失误给予批评指正或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间互相尊重,构建成一种平等交流、教学相长的模式。学生们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于是,学生们勇于“大胆”地抛弃传统称谓,采用个性化称谓来亲切地称呼辅导员已成为当今校园学生对辅导员称谓的主流。

2.2个性、多元:全面超越的师生关系的凸显

通常我们把师生关系局限为辅导员和学生在完成学生管理任务中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生管理方式不再是仅由辅导员发布“命令”、“安排”给学生这样一条单向单线来完成。同时,在现代人才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固定的要求来规范所有的个体。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打破以往培养一种通体为善的“标准化”的完人目标,认为辅导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发展为目标。辅导员应以培养个性、鼓励创造、以开放和多元的心态处理师生关系。于是,辅导员和学生间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在学习上共同讨论、互相促进;在生活中互相关心、成为朋友。由于追求多元、个性是现代高校学生思想的主要特征,那么在多元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采用各种时尚称谓来指称辅导员也是必然的趋势。

2.3简单、功利:人文情怀的师生关系的缺失

一句“良师益友”既赞美了辅导员的功用和人格的伟大,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辅导员的期望。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有时会出现简单化、功利化的倾向。一方面,学生不把辅导员放在眼里,不听从辅导员的劝导和教育,任意给辅导员起带有侮辱性的绰号,他们认为自己交纳了学费,就成为学校的上帝,所有的辅导员都理所应当按其需求为之服务。另一方面,不够科学的辅导员考核制度使辅导员整日忙碌于晋升等事务,学生管理反而成为他们的次要工作,对学生敷衍了事,不再多费心思,不愿意也无暇与学生交流,采取放任的态度。此外,如今有些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显现出严重的功利化色彩,通过辅导员“推荐”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入党评优机会,此举大大动摇了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很多学生面临这种情况,一般都采取委曲求全的态度,不过为了表达不满,有时也会使用各种形象的称谓来指称他们,于是“周扒皮”等称谓风行。

3、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

3.1确立以辅导员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

辅导员和学生的互动过程,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人际交往视阈下,面对当今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生活价值和意义不再受到任何外来的角色和权威的强制约束,而由学生个体自我把握。故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育者和引路人,角色应该进行主动的积极的转变。明确辅导员和学生的角色认知,规范角色规范和期望。辅导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发挥辅导员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

3.2明确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目标

在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和大学生更应该体现出亦师亦友的状态,实现教与学的互相发展。辅导员的成长应与学生在不断地合作中实现。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当前并没有专门的辅导员专业,但是辅导员队伍需要掌握各种学科知识,尤其是现如今辅导员年龄趋于年轻化,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这样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更新加工,知道自己的欠缺,不断地反省和鞭策自己,勉励自己奋发上进,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修正,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例如,对于大学生普遍所表现出来的迷茫、没有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违纪等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等场所学习,完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学习机制。

3.3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

作为大学期间对学生发展最具有影响力之一的辅导员,首先要做到爱生敬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运用平等和谐的互动方式对待学生。

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放下自己是老师甚至说教者的刻板定位,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群体当中。辅导员跟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人格上的平等,尊严和权利也是对等的。当今大学生张扬个性,思维活跃有主见,辅导员要给予学生理解支持。正是因为思想存在差异才进行沟通,大学生思想独立却不完全成熟,特别是在学生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时,适时听取学生想法的同时,采取恰当方法加以引导,为学生打开思路,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辅导员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予每位同学同样的关心爱护。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家庭,性格也不尽相同,辅导员不能戴有色眼镜对待学生,不能简单地以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要做到公平民主。

4、结语

总而言之,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表达的是不同的含义,可警醒学生注意学习,可激活师生对话,用好称谓,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确立其学习者角色,还可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汇波.教师的称谓使用与教学有效性关系探析[J].中国德育,2017(7):21-23.

[2]罗攀.高职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探究[J].时代教育,2017(22):63.

[3]薛丹.大学生称谓语使用情况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1-7.

[4]李小军,牛胜杰.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与定位探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6(10):154-155.

[5]杨雅雯.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能探析[J].亚太教育,2016(18):164-164.

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16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青年课题“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的研究”(2016YR01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关系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