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镇聚落空间的解读

2018-07-30 09:36李红谢磊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空间格局

李红 谢磊

摘要:文章以昭化古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结构理论,首先从自然山水、人工物质、精神文化的角度对古镇物质空间表象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对聚落空间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即崇尚自然的生态观、吉祥寓意的风水观、军事扼守的防御观、官本位的格物观、服务于民的商旅观、兼容并蓄的民居观,以便对古镇聚落空间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后续保护与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聚落空间;空间格局;文化解读;昭化古镇

历史古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与文化资源,在建筑、美学、艺术、民俗等方面均具有较高造诣,其研究工作不仅利于自身的保护与发展,对现代城镇规划与美丽新村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选取昭化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镇现有空间格局外化形式的梳理,挖掘形式背后深埋的文化基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古镇的物质空间格局,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古镇保护与开发路径。

一、研究区概况

昭化,古称葭萌,隶属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位于广元市以南20公里。地处秦蜀古道要冲,地扼嘉陵江与白龙江汇合处,旧时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四川建县最早的地方,至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和2200多年连续地建县史。

现如今,昭化县城已外迁,昭化古镇仅为建制镇。由于古镇历史遗存丰富,三国遗迹尤为突出,且保存相对完好,于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古镇聚落物质空间的解读

(一) 自然山水空间

昭化古镇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周围植被繁茂,整座城池山环水抱,自然山水环境极好。由于地处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汇合处,江水在此洄澜,因嘉陵江水赤,白龙江水白,两江清浊分明,古镇正好位于太极阳极的阳眼处,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太极图。

(二) 人工物质空间

街巷、建筑群是构成城市物质空间的主体,对昭化古镇而言,城墙、街巷、古民居是其主要的人工物质空间。

(三)精神文化空间

古镇精神文化空间既包括满足大众精神寄托的宗教祭祀场所,还包括体现统治阶级教化意图的教化空间,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形成古镇精神文化空间。

三、古镇聚落空间的文化解读

(一)崇尚自然的生态观

昭化古镇四面环山、三面邻水,背靠山势险峻、植被繁茂的山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此外,古镇还表现出对自然极大的适应能力,一是顺应地形、随坡造屋;二是采用地方性建筑材料,当地盛产竹木、石材,故镇内多见木结构房屋、竹编夹泥墙体、青石板路面、石牌坊等。

(二)吉祥寓意的风水观

古镇无论在城池选址、聚落形态,还是空间布局等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风水理念。就选址而言,有东青龙(白龙江),西白虎(金牛道),前朱雀(嘉陵江),后玄武(翼山)形胜之地一说;有嘉陵江水环抱古城“玉带环腰”一说;有嘉陵江分割翼山、笔架山构成天然太极图,古城位于太极阳眼处之“太极天成”一说;就古城空间形态而言,城池不取方圆规则形状,取葫芦状且口正对江河交汇处,取“聚财之城”的寓意;就古城空间布局而言,城池依阴阳八卦布局,然县衙不居城中却偏居城东北一角,取太极阳极“县府兴盛”之意。由此可见,为保一方平安,吉祥寓意的风水观贯穿昭化城池的方方面面。

(三)军事扼守的防御观

昭化作为古时“全蜀咽喉,川北锁钥”的战略要地,城池选址、空间布局等均表现出极强的军事防御理念。《县志.城池》中記载,“县城坐翼山,山势向东而城居其鹿转而向南,山环水绕,绘手难攻。然城殊善藏其用”。由此可知昭化城池被山体遮蔽,体现了军事城镇隐蔽擅藏的特点。其次,古城四周建有高耸、坚固的城墙,并于四角建有城楼,城墙上还预留有垛口、射孔,防御功能极强;最后,古城城门不居中且互不相对,十分利于防守和巷战。

(四)官本位的格物观

昭化古镇背山面水,地势北高南低,南面极易遭受洪水的侵袭,故古镇权利中心——县衙便坐落于城内北部高台之上。另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年间的县衙由大门、仪门、大堂、后室构成的三进院落,道光年间扩建至三堂、四堂、五堂,足见其规模宏大、地位显赫,与西南一侧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庙、考棚共同居于北部高台,占据城内核心位置,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权利至上”、“官员至上”的传统思想。不仅如此,县衙周边街巷与别处也大有不同,古镇建筑通常都临街而建,街巷空间鲜有植被点缀,然县衙巷沿途却植被繁茂,绿树成荫,且东西两侧还存在2米左右的高差,“权力至上”、官本位的思想在此展示的淋漓尽致。

(五)服务于民的商旅观

昭化古镇作为金牛道与嘉陵江水道的交汇地,是川北物资集散的重要节点,尤其作为水码头的桔柏古渡,在水运发达的旧时享有“白日千人拱手,夜晚十万明灯”的赞誉。渡口至古城东门一带道路两侧开设了多家酒舍与客栈,使得古镇突破城门向东发展;城内商业活动则主要集中于太守街东段,这一带沿街建筑屋檐出挑深远,既为过往行人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又给予商品更多摆放展示的空间,不仅缩短了交易双方的空间距离,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诱发潜在商业活动的开展。不仅如此,建筑出挑的檐廊还具有强烈的导向功能,为顾客提供了更直观、更便捷的道路指向性。

(六)兼容并蓄的民居观

受地缘战争影响,昭化历史上曾数次接受大规模移民。早期移民多源自山西、陕西,带来大量北方的建筑技术,于是涌现出大批融北方敦厚土墙与本土轻巧穿斗木构架混搭的建筑;明清“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则带来了南方轻巧灵活的建筑工艺,故古镇建筑同时兼具南北两种风格。正是由于古镇兼容并蓄、包容的民居观,才涌现出一批南北杂糅、风貌独特的优秀建筑作品,极大丰富了古镇聚落空间。

结语

本文通过对昭化古镇文化内涵的剖析,一方面强化了我们对古镇物质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对地方文化及地方性的塑造提供了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对后续的保护性开发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传统聚落物质空间和文化内涵的保护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限于文章篇幅,具体保护路径及措施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业祖润.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探析[J].建筑学报.2001(12):21-24

[2] 李元篆修(清).昭化县志(乾隆)[M].清乾隆五十年刻本发行

[3] 宋戈.军事防御视角下的四川昭化古城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5

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英才科研基金项目17YC111;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LYM12-16;西华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2B016。

作者简介:李红(1981-),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地理、人居环境研究。

猜你喜欢
空间格局
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
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思考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云南省烤烟产量空间格局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会展业区域布局分析
长江经济带城市物流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
中国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时空聚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