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思考

2017-02-28 17:07范森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间格局商贸流通业优化

范森

内容摘要:在商贸流通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的服务网点。这些服务网点是其空间格局形成的最基础支撑,也是与居民生活最为密切的部分。而基于点所构成的线与面状结构一同组成了商贸流通业的空间格局。推动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的动力有内外两种,其中内部的企业逐利动机是最根本的动力。进行商贸流通业的空间优化,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消费。对于商贸流通体系的空间格局优化而言,面状格局的空间优化属于一种宏观层次的优化。一方面,其受到商贸流通企业管理者发展思路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商贸流通体系中点和线的空间布局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空间格局优化的过程中应当将点、线、面要素进行综合优化。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空间格局 优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当今,已经进入到服务经济时代,第三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第三产业中商贸流通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我国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时保国、张育林,2001)。在广义上学术界将商贸流通业定义为与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流通科技有关的行业。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商贸流通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引导居民消费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对于商贸流通业而言,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为其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随着现代流通技术的不断进步,商贸流通业开始向第一、第二产业渗透,并不断强化整个流通供应链的整体性。市场化视域下,商贸流通业在影响我国经济上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日益明显。由于商贸流通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以及相对较高的经营利润,商贸流通业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但是,在我国经济整体转型背景下,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莫非绰,2016)。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商贸流通业的空间格局,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与空间格局的基本组成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商贸流通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由此也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表1是2005-2015年间全社会的商贸流通业总额,与我国经济总量对比数据。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2005年到2015年这10余年内,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总额与GDP总量均在不断增长。其中商贸流通业总额增长了4.85倍,而GDP总量则增长了3.66倍。同期商贸流通业在累计增长率以及平均增长率上的速度,也均大于同期的GDP变化数据。从图1所示数据可知,我国商贸流通业占GDP总量的比例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全社会对流通业的需求量和需求层次。

整体上,我国流通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较大。在这其中以邮政为代表的物流主体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期,我国也形成了以顺丰、“四通一达”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民营物流企业。此外,还有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地方性小型民营物流企业,物流业整体上推动了我国流通业的较快发展。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流通业的主体已经从单一的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企业以及外资流通企业等在内的多种主体。

商贸流通业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商贸流通业不仅是社会生产活动体系中重要的中间环节,而且还是实现消费者最终消费需求的必要条件,没有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将难以被有效满足。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伴随着国内流通业的运输能力及管理技术的持续进步,流通业的经营成效也大有提升。过去的一段时间,对于企业而言,商贸流通业只是附属产业,其存在的效益并不高。但近年来随着商贸流通产业管理水平与运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使产业的经营状况日渐改善;第二,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化发展布局正在逐渐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其主要内因在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但是在新型城镇化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路径下,政府正在逐渐引导并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产业的区域化发展,以期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与产业集群化发展;第三,商贸流通业缺乏品牌战略,缺少科学化的战略规划,没有及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技术,都能够融入商贸流通产业中,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速。

(二)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的基本组成

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空间格局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点、线、面。第一,点要素:在商贸流通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是分布在各地区的服务网点。这些服务网点是其空间格局形成的最基础支撑,也是与居民生活最为密切的部分。受到我国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点要素分布较为密集。而在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商贸流通点要素分布较密集,而乡村地区的点分布较为稀疏。第二,线要素。即商贸流通体系在空间格局上由众多的点所形成的线状空间结构。在我国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重要的线状空间要素。而互联网时代,以网络媒介的虚拟线状空间布局也逐步出现。第三,面要素。在商贸流通业的空间格局中,分布在各地区众多的点要素与连接这些点要素的线要素,共同组成了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中的面要素。这些面要素可以分为小型和大型两种类型结构。例如,可以将一个城市的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看做一个面要素,也可以将整个东部地区看作空间格局中的一个面。正是这些不同的点线面才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并使得商贸流通体系能够发挥正常的作用。

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的动力与意义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的动力

外部优化动力。推动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的外部动力包括:第一,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越来越向一体化方向转变,而这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经济的网络化。当前各国企业都在寻求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寻找和构建自己全球化的合作與销售关系网,这就必然带来相应的采购、销售以及生产中的物流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而经济活动的各方参与者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及时的组织生产与经营也都强化了与流通业的联系(段然,2015)。而这种日益复杂和高效的流通服务要求,使得商贸流通企业不得不进行空间格局的优化,以适应全球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当前,外资流通企业在我国的经营不断扩大,其参与到我国流通市场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商贸流通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存与发展,也会不断的进行空间格局的优化,从而增强商贸流通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第三,市场需求变化。主要表现为商贸流通服务的消费方要求提供的服务更加精细、综合化,并且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要。为此,商贸流通业不得不进行空间格局的优化,以满足市场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流通服务要求。

内部优化动力。主要的内部优化动力包括:第一,商贸流通企业的逐利动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贸流通企业市场经营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利润。为了更好地获得经营利润,商贸流通企业会不断的进行空间格局优化。当商贸流通企业内部变革所获得的边际利润与投入相当时,单纯的内部变革将无法满足企业经营利润提升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进行空间格局优化,成为其提升利润的有效途径。第二,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商贸流通企业为了满足经济活动参与者多样化的需求,需要不断的扩展节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从降低成本以及更好服务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商贸流通企业内部会产生节点资源相互利用的需要,从而推动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的优化发展。

(二)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的意义

优化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配是不均衡的,要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对分布不均的资源进行调配。随着商贸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流通市场,这将导致商贸流通市场内的竞争愈加激烈。而随着商贸流通市场的竞争激烈化,将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优化调整组织结构、革新生产技术。基于激烈的竞争及产品、服务的不断更新,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集群必然会向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我国山西多能源而经济却欠发达。但是南方沿海城市则经济较为发达,而能源较为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借助流通业,来实现不同地区优势资源的调配,从而优化资源在不同地区的最优化配置。而商贸流通业的空间格局优化,是实现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資源优化配置的保障。

影响经济发展。合理优化的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能够直接促进流通业的发展。其通过为其它经济活动提供便利,而间接影响经济发展。第一,通过服务其它行业,为其它行业提供更加高效的流通服务(罗晓彤,2015),从而促进其它行业经济的发展。第二,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经济不断发展繁荣。作为服务业的流通行业,优化流通行业的空间格局可以加速其他行业人员向本行业的流动,如此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对产业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第三,促进就业的增加,提升居民就业率,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发展繁荣。依据统计部门的数据统计,2011年到2015年间,国内流通业格局的优化为社会增加的岗位数,整体上不断增长。虽然同比增长率不高,但是5年来仍然实现了累计12.93%的增长率。

影响居民消费。第一,对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和速度快慢造成影响。要快速、低投入的提供服务,必须要创建高质、高效的空间格局。若流通业的空间格局无法达到优质高效的特点,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就会降低,甚至商品就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第二,对消费进行引导。对流通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消费者的消费会随着流通的产品发生改变,从而引导其消费习惯发生改变。第三,影响消费结构。流通业把何种产品、多少产品、以何种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都会影响居民消费产品的种类。流通业格局优化水平越高,提供产品的种类也就越丰富,进而使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得到提高。

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的制约因素

(一)空间格局优化的信息化支持不足

在流通业进行空间格局优化的过程中,存在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的问题。首先,在很多流通企业的思想中,改变流通业的信息化方式,不仅存在投入大的问题,还需承担较大风险,因此很多企业选择了拒绝信息化建设。其次,进行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厚,从而使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受到限制,甚至有些员工认为空间格局的优化可能导致工作岗位数量的减少,使他们面临失业的风险。基于这种情况,许多的员工倾向于维持现状。再次,缺乏全球产业链趋势下战略性的空间格局优化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流通企业在制定空间格局优化战略时,往往是着眼于当前存在的问题,缺乏一种全局性的战略发展规划。

(二)空间格局优化的基础设施支持不足

制约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表现为:第一,公路运输能力较低,难以实现运输工具直接到户的要求。同时,运输车辆在进入城市以后往往也会因为拥堵和行驶的限制,而在“最后一公里”上出现问题。第二,由于一些产品自身的特殊性,很多产品要保障质量或者是新鲜度就必须冷藏运输或者是恒温运输。这就要求运输工具具备智能化的温度调控能力。但是,这类智能运输车辆在我国的物流业中数量较少,这就使得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变质率升高。例如,农产品的量一般较大往往需要大型的冷库进行存放,而我国在农产品冷库建设上也存在不足。很多农产品因为无法得到有效的存储而变质。第三,我国大型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得产品无法在一个大的市场中进行规模化的交易和配送。

(三)空间格局优化的专业人才支持不足

推动流通产业空间格局优化发展中,信息化是其主要的发展路径之一。但是,当前我国的流通产业领域还存在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的现象,这就制约了流通产业的空间格局优化发展。以农村流通产业为例:根据我国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农村流通业还存在许多与空间格局优化发展不适应的地方。首先,参与农村流通产业的渠道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不高。其次,农产品经纪人的业务能力普遍不高,多数人是被动的接受市场变化信息,缺乏主动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市场发展能力。再次,参与到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流通产业主体缺乏组织性,他们往往是较为分散的开展相关商贸活动。

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完善商贸流通业的空间节点建设

商贸流通业要想实现其发展就必须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而受到商贸流通业特性影响,要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就必须有更多的服务节点(马华,2015)。为此,在商贸流通体系的空间格局优化中进行节点优化是基础内容,而建设空间节点可以从多个层次来进行分析。第一,区域级节点。这些节点是从全国范围来进行考虑的。在我国要推动商贸流通业的空间格局优化,必须首先建设一批全国性的节点,这些节点应当能够服务周边若干省市,节点服务范围内的商贸流通物资都在该节点进行集中的管理和分发。第二,地区级节点,即在省内不同的城市设立若干节点,再由这些节点向省内的其他城市派送。一般而言在省内节点的空间布局中,省会城市往往是首选,其次一些地理中心位置也常常被选为节点。第三,城市内的小区域节点与各服务点。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同时降低商贸流通业工作复杂度和成本,一般会在一个城市设立若干个小区域节点。同时,再由这些小区域的节点将需要配送的物资分发给各个具体的服务站点。最后,由这些站点将产品投送到最终的目的地。

(二)优化商贸流通业的线状空间布局

在商贸流通业的运行过程中线要素的空间布局往往作为一种联系节点的桥梁而存在。在商贸流通体系中运输成本往往是很多企业的主要支出成本之一,要节约直接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卞迎河,2016),就必须对商贸流通体系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即对线状要素进行空间格局优化。在针对线状空间格局进行优化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选择合适的路线,从而降低直接运输距离。第二,要根据道路的收费情况与沿线的节点联系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路线。第三,在选择流通运输路线时,要将信息化的运输路线计算和运输工具定位应用进来,从而推动线要素空间优化的信息化支持力度。

(三)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的面狀空间布局

对于商贸流通体系的空间格局优化而言,面状格局的空间优化属于一种宏观层次的优化。一方面,它受到商贸流通企业管理者发展思路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商贸流通体系中点和线空间布局的影响。要实现面状空间布局的优化设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整体规划能力,并能够将规划付诸实施。其次,在进行面状空间布局规划时,应当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辅助决策,从而降低因为管理者个人意识而造成的失误概率。再次,应当适当的参考国内外较为成功的面状空间布局案例,从中获取经验并应用到本企业的面状要素空间布局的实践中(司增绰,2014)。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流通业整体上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这其中以物流为代表的流通主体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商贸流通业的空间格局中,分布在各地区的众多点要素与连接这些点要素的线要素,共同组成了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中的面要素。商贸流通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存与发展,会不断的进行空间格局的优化,从而实现商贸流通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获得经营利润,商贸流通企业会不断的进行空间格局的优化。新常态背景下,在流通业进行空间格局优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支持、专业人才支持不足等问题。商贸流通体系的空间格局优化中进行节点优化是基础内容,必须对商贸流通体系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即对线状要素进行空间格局优化,此外,还要进行面状空间布局优化。

参考文献:

1.时保国,张育林.合理构筑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5)

2.莫非绰.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空间格局建构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3.段然.商贸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7)

4.罗晓彤.试论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的合理构筑[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

5.马华.低碳交通引导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

6.卞迎河.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的基本组成与优化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7.司增绰.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研究[J].江海学刊,2014(5)

猜你喜欢
空间格局商贸流通业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