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下城市商贸流通结构的完善与优化

2017-02-28 17:09张荻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现代化

张荻

内容摘要:城市商贸流通产业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先锋力量,加强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和优化内部产业结构,对于实现我国城市经济的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准确定位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坚持科学的优化原则,加强宏观指导,完善与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主体所有制结构。

关键词:现代化 城市商贸流通 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进程下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产业的演进分析

(一)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备,交通网络覆盖面广

在新型城市化发展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并且进入蓬勃旺盛的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圈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经济资源引领经济发展,在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走在了前列,为商贸流通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具体来说,在将近40年的城市经济发展中,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已经具备相当规模,覆盖城市内部和各大城市之间的水运条件、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航空运输条件相当发达,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完备,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尤其是高铁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各大城市经济带之间的商贸衔接和邻近经济带之间的商贸物流零距离对接,为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基础条件。通讯网络的建立和健全,为我国城市商贸流通的资源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優势。

(二)政策环境优越,资金储备丰厚

社会生产力提高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又带动商贸流通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商贸流通产业对于改善国计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居民收入有着突出作用,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商贸流通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因此,在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业的高速发展进程中,政府给予了政策上的保护和扶持,并且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援助。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并设定了专项经费资金,大力扶持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为城市商贸流通提供了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国家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契机,也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城市经济带率先步入现代化进程,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商贸流通企业组织能力差、规模化效应不强,无法形成市场优势

城市经济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具备一定优势,但也存在先天不足。市场化运作的盲目性导致商贸流通企业分散式经营模式根深蒂固,各自为政形成的经营圈过于封闭,行业竞争中的资源内耗现象严重,经济效益普遍较低,流通企业覆盖面广,大而全,大而不强的特点突出。在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时,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商贸流通企业组织能力依然较差,规模化效应不强,还没有形成大型的商贸流通企业,进而造成我国部分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没有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同时,商贸流通企业引导消费市场的辐射能力有限,多数商业贸易的市场范围仅仅局限于周边城市,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长远发展。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经营方式普遍较为粗放,缺乏系统化的技术支撑,市场覆盖率偏低,不能形成发展的市场优势。

(四)管理层级不完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城市商贸流通虽然在经济效益的创收方面效益突出,但是从长远来看,要做大做强流通产业的“软件”建设缺乏,商贸流通体系化建设缺位,体系内部的管理混乱、缺乏明确的层级关系、信息不对称、资源整合不及时等现象普遍。另外,城市商贸流通管理创新和中长期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和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建设滞后,这也是城市商贸流通结构优化的一大短板。

现代化进程下城市商贸流通结构完善与优化的战略意义

(一)城市商贸流通结构完善与优化是实现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要条件

第三产业比重加大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商业贸易繁荣和流通现代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城市商贸流通与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商贸流通业越是繁荣,城市经济越具有活力,经济拉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和刺激市场消费的效应越能得到体现,政府税收和财政总收入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才可以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利的财政支持。

现代城市中经济运行效应最高的是第三产业,而商贸流通产业与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中市场份额最高的部分,是活跃城市消费市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同时,商贸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是城市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驱动力,是优化城市经济各种商业资源、提高物流输转和改善交通条件的资金来源,也能为现代化城市所必需的经济创新提供环境支持。

(二)城市商贸流通结构完善与优化是实现城市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工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城市经济带,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对于基础性产业和工业加工越能起到带动作用,商贸流通产业是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就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商贸流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锋力量承载着城市经济运行的重要任务,可以为第三产业和城市加工业提供产业拓展空间,吸引全球资本和企业的入驻。同时,商贸流通业发展可以为大量的农产品进城提供市场环境,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城市就业的机会,这在间接层面上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便捷和相对廉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可以加速城市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三)城市商贸流通结构完善与优化是增加城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政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环境更为宽松,商业贸易空前繁荣,在工商行政部门和税务机关注册登记的商贸企业与流通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在政府年税收总额中,第三产业的税收占据了绝对优势,这充分说明商贸流通产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心,为政府财政收入增加贡献了重要力量。同时,商贸流通业对于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资源的集聚使城市经济圈的市场优势地位更加突出,在间接上也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性收入的渠道。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又将进一步提高商贸企业的税收贡献率,增加财政收入,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资金储备。

产业结构完善与机制优化的基本原则

完善与优化商贸流通产业结构涉及到各个方面经济要素之间的比重分配、空间布局问题,要达到流通要素聚合的最佳状态和商贸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在高速运行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坚持准确恰当的优化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堅持城市商贸流通产业结构与生产发展和市场消费相适应原则

商贸流通产业的经济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化大生产,服务于市场消费需求,因此,商贸流通结构的完善首先要保持经济结构运行的要素平衡,反映在城市商业贸易和流通的内部机理上有两方面。其一,要合理配置城市商贸流通产业要素的分配比重,其二,要保持城市商贸流通产业与整体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产业要素比重的合理分配,可以避免商业贸易泡沫利润现象和滞后发展问题,使之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适应,与城市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能力相适应,减少产业扩张时期对于社会资源的浪费。产业要素比重的合理分配,也会减少地缘经济重复建设的弊端,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保持产业发展的效益化,减少行业内缺乏科学统筹的盲目投资,减少产业带内部的恶性竞争,提高整个商贸流通结构系统的产供销流通效率和产出能力,同时,通过经济结构运行的要素平衡相互协调适应商贸流通内部比例关系。

(二)重视市场供需动态并坚持商贸流通产业结构完善与优化的科学化原则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商贸流通产业结构的完善与优化说明城市经济发展趋向成熟时期,以商贸流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经具备通过内部结构的完善引导城市经济上升的能力。而产业内部结构的完善,必须以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为指导,优化商品流通市场,形成有辐射能力的商品集散地,引导生产和消费环节的高效顺畅。加速商业生产的流通效率,实现利润合理优化。要遵循市场规律的内在要求,完善商业贸易企业经营主体的形式,优化企业管理组织机构,精确统计城市各个经济区域居民消费的特点,把商业网点的培植与地域消费市场的动态需求相结合,坚持产业结构完善与优化的科学化原则。

(三)降低冗余环节导致的产业耗能且坚持效益优先原则

商业运营机制的完善和流通布局的整合,最终是要实现商业贸易的高效益和流通产业的高效能。商贸流通体系中的各个商业主体和物流输转环节之间的关联度是商贸流通产业效能提升的核心要素。贸易环节与流通环节要形成有机联系,协调市场运作中的利益关系,减少商品从生产、批发零售到输转等各方面的冗余环节,建设利益趋同的契约制度,形成利益同盟和相对稳定的市场交易关系。这种商贸流通的利益同盟关系使要素主体的要求趋向一致,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导致的产业耗能过高风险,降低了商品交易成本,减少了贸易摩擦,可以在经济领域创造高效益运作模式。同时,在产业内部结构层面积极培育新兴的组织形态,创新协作管理的方式方法,减少产业流通过程中的冗余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四)完善商贸流通的市场机制并坚持行政与市场双向作用的原则

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效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商贸流通产业带动、辐射城市经济带的形成,具备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条件。但是市场经济运行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商业贸易的繁荣背后存在诸多乱象,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充斥、虚假商业信息、不正当市场竞争层出不穷,生产与消费信息不对称,消费终端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缺失等,造成商贸流通发展的负面效应。城市商贸流通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引领城市经济走向国际市场,带动国内市场经济繁荣,实现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还需要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管。市场与政府双重作用是城市商贸流通产业腾飞的两翼,政府必须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由传统经济环境下的管理型、审批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监管型政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对市场动态做及时跟踪调研,全面了解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时出台政策法规,引导市场行为规范化,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商业违法行为。同时,积极协调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相关联的部门、行业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整合城市商业资源,完善金融税收制度和产业政策等。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必须依托市场运作与行政行为两种杠杆平衡,坚持行政与市场双向作用的原则,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现代化进程下完善与优化城市商贸流通结构的基本策略

(一)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与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主体所有制结构

商贸流通产业主体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能激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政府应该充分起到宏观调控作用,扶持多元化流通主体进入市场,为城市商贸流通结构优化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做好商贸流通业的建设规划。计划经济时代,国有资产投资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缺乏政策保护,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商业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社会力量参与商业贸易,外商投资引进资金和技术资源,商贸流通的所有制形态基本完备,但是结构优化上存在欠缺,不能与城市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流通主体小而散现象普遍,与市场供需关系不对称,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小微企业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入驻难度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商贸流通主体的性质涉及到商贸流通所有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属性界定,以商贸流通资源的归属和占据方式作为界定依据。具体包括对商贸流通领域的商品资金、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和相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问题。商贸流通主体的地位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利益取向及其相互关系。数量关系是影响商贸流通主体所有制结构中要素主体利益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性质变化的重要参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主体所有制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和扶持各种商贸流通主体多元并存,公平竞争,合理布局,为城市商贸流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体制保障。

(二)准确定位城市经济带功能,完善和优化城市商贸流通行业与业态结构

城市商贸流通业的行业结构主要体现为我国城市商贸流通领域以功能定位形成的运营行业之间的比重构成与分布态势;城市商贸流通业态结构主要体现为我国城市商贸流通领域以行业归属和经营方式为划分形成的各种经营业态的比重构成与分布态势。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商品贸易、食品加工與销售、服务行业、修理业等行业之间的比重构成与分布态势。在这四大基本行业之内,又以具体的分工不同派生出大量的子行业,共同构成商贸流通行业结构形态。

在城市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的经济先导作用越是突出,行业结构越具有复杂性特征,子行业派生越迅速。城市商业贸易的发展趋势是行业不断衍生裂变, 带来新的商业行业越来越多。后者更多地体现为以商品销售和利润获取为目的的企业组织类型和经营方式,在具体形态上有相对稳定性。以经营方式归类,城市经济功能区的新兴业态涌现较为活跃,包括商贸城、综合性超市、农产品果蔬类直销中心、品牌专卖店等多种形式。完善和优化城市商贸流通行业与业态结构,必须对城市经济区的商贸功能与优势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规划布局,才能保持各行业与业态分布均衡,减少行业之间恶性竞争与资源损耗,提高商贸流通经济效益。

(三)系统设计、协调发展,完善和优化城市商贸流通网点结构

商业贸易的发达,商业网点是一个基本衡量维度,网点数量稀少、分布不均匀,商贸流通的产业效益就会降低,网点布局合理,商业贸易的规模和物流效率可以得到提升。从地缘关系角度来划分,商贸流通业网点结构包括城市经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网点空间结构三个维度之间的分配格局和资源配置比重。在这三个维度中,城市商贸流通网点结构处于核心位置,是商贸流通整体布局的中心,决定着城市商贸流通发展的规模大小和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商贸流通的客观规律,对城市商贸流通网点结构进行系统设计,以规模化高起点的设施配套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优势的发挥,要兼顾业态关系、规模效应、区位优势、消费需求等多种因素,对城市商贸流通的网点结构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做到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统一。商业网点数量的多少、分配范围的大小、规模层次等数据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商贸流通的生产力水平,是城市商业和物流产业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志。优化城市商贸流通的网点结构,在外部主要是正确处理商业贸易和相关第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协调地方制造业、城市旅游业与绿色生态农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商贸流通和产能、环保之间的关系;在内部主要是协调好商贸流通领域的生产、生活服务与科技服务的关系,协调好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生存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兴经营网点之间的过渡整合关系,在商贸流通体系内部做到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在不同业态、网点之间形成互利互补,协调发展。

(四)凸显特色、发挥优势,完善和优化城市商贸流通组织与商圈结构

商贸流通的组织结构主要体现为商贸流通的经营能力范围、商贸流通对市场的管控能力、商业体系内部等基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城市商贸流通组织结构的所有模块中,商贸流通的经营组织是基础,涉及到商业生产和流通市场中的各种经营企业,涉及到各种规模、所有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流通企业在市场要素上的拥有数量、影响市场消费的状况。商圈是商贸流通经营组织构建消费规模效应的地理区域,以商贸中心、专业市场等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消费群体效应,包括三个层级:内围商圈、次级商圈和外围商圈。在地缘结构上,商圈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部分,在经营业态上包括批发与零售等各种形式。各种商圈以自身的规模大小和竞争实力形成一定范围的辐射带,在商品流通、消费需求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每个城市商业贸易和流通市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具备一定程度的地方特色,完善和优化城市商贸流通组织与商圈结构,必须凸现地区特色,充分发挥该城市经济的独有优势,建设有浓郁区域特色的商贸流通组织和商圈结构。同时,注重商贸流通结构的内在关联性,如业态结构与规模结构紧密相联,大规模的商贸集散地与零散的小商铺、小超市之间协同发展等。在宏观上,要统筹商贸流通产业与生产领域、消费终端、交通运输、金融体系等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城市商贸流通结构的优化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升级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城市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要坚持科学的优化原则,合理协调分配商贸流通产业要素之间的比重与子业态关系,要充分凸显城市经济所具有的地域性优势,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完善企业所有制的结构分布,创新业态,以市场动态为标杆布局商业网点,优化组织形态和商业圈结构。

参考文献:

1.安寅平.关于推进区域性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的物流战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8)

2.段然.商贸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7)

3.夏继军.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J].江苏商论,2015(20)

4.张玉萍.产业结构视角下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的辐射效应及优化路径[J].商场现代化,2015(21)

5.马飞峰.基于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 2016(2)

6.周桂良,毛丽娜,朱艳茹等.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4(10)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