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07-30 09:36范晓军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状态情绪

范晓军

提起体育与心理健康,我们并不陌生,有人说,身体没病就是健康,有人说,精力充沛,体魄强健就是健康,还有人说,《辞海》上的注释作为正确而全面的答案“健康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力健壮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这些说法似乎都以,都说出健康的原始含义--生理健康。但忽视了心理健康,那就忽视了健康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基本要素,可以说,现代人的健康与否是心理决定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健康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想切实加强体育和体育教学过程,切实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当前我们正在贯彻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减负、强能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一、常见心理异常及分析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体验,学生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学习情境,学生面临升级,毕业,升学考试,自己又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会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

(二)抑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目前到少有2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号称“第一号心理杀手”。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心境,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采,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严重时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

(三)嫉妒:

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对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一种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尽办法破坏、诋毁对方,而不是使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努力,设法赶超。因此嫉妒是人际关系的一种障碍,嫉妒不仅害人同时也害己,轻者精神压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绪低落,重者可以导致精神失常。

二、体育与心理健康

(一)体育与智力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作为学生,,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供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有的担心参加体育锻炼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校成绩,这是他们幼稚的想法,恰恰相反,体育锻炼可使学生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体育与情绪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绪几乎参与人的所有活动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肌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三)体育与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体育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但失败也是对人格的考验,让学生明白:“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挖掘失败中的有利因素,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体育运动能提高学生的心理耐挫水平,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

(四)体育与心理适应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的交往不行反应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中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在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五)体育与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是自信心,勇敢精神,竞争意识,意志力,自制力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相对体育而言,意志坚韧顽强是十分重要的。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锲而不舍,用于拼搏,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

三、心理缺陷与体育锻炼

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交往或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变化,从而对每个成员的情绪产生振动和感染,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改变而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可以发挥其愉悦和调节的作用,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亢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练的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一)急躁,易怒的体育疗法

倘若你发现学生遇事容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可引导学生参加下棋,慢跑,长距离步行及游泳等缓慢,持久的项目。这些体育活动再加上教师针对性的工作,能帮助孩子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稳定情緒,使人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善。

(二)遇事紧张的体育疗法

遇到事情容易紧张,失常的学生,就引导他们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竞赛,如篮球或竞技性强的游戏。因为场上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场合中接受考验,久经沙场,那么他们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学习工作带来益处。

(三)孤独,怪癖的体育疗法

有的学生不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教师就引导他们选择篮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的锻炼,会帮助学生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并热爱集体。

(四)腼腆,胆怯的体育疗法

有的学生胆子小,做事怕风险,容易脸红,易难为情,那么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多参加溜冰,单杠,越过各种障碍物等项目活动。这些运动要求人们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跌疼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过大,致使一些人患了精神衰弱、焦虑症、忧郁症。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呼吁:“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因此,青少年时期,如何战胜各种心理挫折,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可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坚强的意志,心理耐挫折力和良好的情感,防止和减弱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合理宣泄,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健.克服心理缺陷的体育锻炼方法[J]. 临床医学工程, 2002(1):32-32

[2]兰自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3]亦诺.《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新学期开始执行[J]. 中国学校体育, 2001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状态情绪
智珠二则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