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业设计的几点心得

2018-07-30 09:36韩红娟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韩红娟

摘要: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以有效作业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成长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奠定基础,同时提高本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教学质量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学生的终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必修课,在中学的教育体系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有效作业的设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成长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奠定基础,同时提高本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怎样做到既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又能让学生完成现代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做为一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老师需要研究的永恒课题,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建立高效特色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积极主动,学习过程就会轻松而有成效,因此我接触到学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我相信、我能行,相信自己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在学习中一定就有收获。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对课前导入的精心设计,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家长和老師“要我学”为“我要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建立特色高效课堂,在教学中对于中考考察的时政热点问题,我建议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读报纸、看新闻的生活习惯,并且把这种习惯作业化。以月为单位,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中都做PPT课前展示,展示的内容是一周之内的时政要闻,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把重大新闻时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今年十九大召开期间,班级学生的PPT课件展示了十九大报告中的19个新提法,使学生学会全方位、多角度的利用教材知识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生活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夯实基础知识

中考的难易程度比例严格控制在7:2:1.因此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考试取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教材的基础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学生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控制好答题速度,才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从大的方面讲,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分为四个板块,既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而每个方面又是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个角度来归类。每个知识点内容又是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的逻辑联系进行的问题预设,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体系以后,学生的头脑中就有基本的知识框架,老师在课堂上再带领学生对知识的框架进行添砖加瓦就容易多了。

(一)课前预习的作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必须重视思想品德课的课前预习。预习中,学生要通读教材,然后自己就要围绕课节内容以“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等方式提出思考题,按教师提供的课程的线索或思考题的要求逐段阅读教材,努力做到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预习中不能理解的内容,要在教材上做个记号,留待课堂上解决,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课堂的互动作业:努力搭建一个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学生要向课堂要质量,要有明确的听课目的,学习时要集中精力,积极思考,遇到有疑问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做到学思结合,听课时还要学会做课堂笔记,理清老师讲解分析教材的思路,记下那些对自己思维有启发的问题,理清老师布置作业的范围和要求,这些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课上的练习作业:对于课上的重点内容,要及时的进行记忆,把前后的知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课上的复习作业也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与重现,通过课上练习作业可以巩固教材上的重点、难点知识;能够发现自己学习中没有发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加深自己对基本概念、观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四)课后的书面作业:写作业之前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复习,后作业。教师对学生课后的书面作业一定要及时的批改与标注,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作业批改中能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及时的讲解和补充,对作业中的个性问题进行面批面改,这样既增进了师生的互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三、重视理论和实际联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它紧扣时代脉搏,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这也是让学生把理论变成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去体会、去理解、去感悟,从而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要求我们进行小调查、小采访、公益活动等都属于这类实践性作业,比如在九年级的第一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这个大道理每个学生都懂,但在现实生活中理论与实际容易脱节,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一次一次的帮助与被帮助,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责任,多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自觉地弘扬正义,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让学生准备文艺节目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使他们懂得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通过时间类作业的有效设计可以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作业设计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用心学习,就能学好思想品德,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目的,并从中领略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训手册》 2016 人教版

[2]《初中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研究》 2015 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