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7-30 09:36许可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语文教学培养

许可

摘要:语文学科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探讨如何把爱国主义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爱国主义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她所面临的挑战更多的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自身成长;不是来自血与火、真刀真枪的敌我搏斗,而是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人民内部利益的盘根错节;自然,也无法像军事斗争一样,“毕其功于一役” 。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学习信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

一、学习伟大人物,扬起爱国之情

伟大的祖国孕育了很多民族英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精魂。他们的光辉业绩成为我们后代敬仰的楷模。课本中的《木兰诗》,歌颂了为保卫祖国而战斗的英雄人物,歌颂了为维护国家统一,不计个人安危,表现了坚贞不屈的节操的民族精英;很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科学技术上做出卓越贡献。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谱、爱国篇、正气歌。正是由于众多英雄人物的杰出表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境界和伟大的精神气质,汇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内容之中,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一种伟大的人格魅力,领略到仁人志士报效祖国的那种震撼与气势,在钦佩和可歌可泣中产生出一种创伟业的凌云壮志。

二、拓展提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最后一课》中,阿尔萨斯难遭沦丧,然而这最后一堂法语课为小镇人民播下了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法兰西一定会重获自由的。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最后一课的钟声敲响了,然而它已经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法兰西一定会重获自由的。我们这堂课也将画上句号,同学们,不知道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否唤起了你那蕴藏在心底的爱国情怀,你对祖国语言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谈到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呼吁大家用心学习汉语;谈到学好汉语,就是捍卫祖国的尊严;谈到成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的精华,但是很多电视广告滥用成语。在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母语的热爱。正如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中说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这样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弘扬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我们的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代的文学家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这些名篇中,有春秋战国时的诸子散文,他们大都崇尚文采,深入比兴,韵散兼用,说理透辟;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语言幽默庄重,鲜明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政论散文言辞激烈,感情充沛,纵横恣肆,简洁明快,铺张扬厉,颇有气势;有唐诗宋词,唐诗雄壮纤秀,平淡富丽,想象奇特,争奇斗艳,宋词意境婉约细腻,雄豪恢张,想象奇幻突兀,手法靈活多样,还有元明清大家的作品,他们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教读这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契机。

在《赵州桥》前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来设计一座桥梁。本意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讲到桥的设计特点和美观图案并与学生设计的桥梁进行比较时,我发现学生对石匠李春异常敬佩。这可是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我立即让学生发表他自己的看法。有学生提到桥的特点,他说:“我在设计桥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有洪水对桥的冲击,更没有想到给桥加上一些美丽图案,让它更加的美观呢?”当我提到更多学生所熟知的一些著名历史建筑时,他的敬佩之情就更浓了。我想,不须我多说什么,学生自然会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古代文明赞叹不已。

四、将爱国主义运用到写作中

写作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写作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在注重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敢于和善于把现实道德领域中的一些新的主题素材放进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之中,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通过写作进行辨析,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采用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话题,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张扬个性,自由抒发真情实感,潜移默化地将核心价值观熔铸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如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学生通过例举“三鹿奶粉事件”一针见血地鞭挞了某些行业存在信任危机,大胆呼吁国民应承担社会责任;以“风采”为题的作文,学生在自由选择文体的前提下,教师通过讲述我国航天员驾驶宇宙飞船漫步太空的事迹,引导学生领略中华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向太空英雄致敬,为祖国喝彩,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要把它落实到实践中去,爱国主义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使爱国主义教育完美地贯穿于语文课堂中,才能使爱国主义情感真正在学生的内心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语文教学培养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