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

2018-07-31 09:18陈培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垓下刻画史记

陈培

我们知道,选修课的开设,其宗旨是“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學生有个性地发展”。毋庸讳言,囿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等,现行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的教学,“选”的成分比较少,统一要求的成分多。一句话,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对于选修教材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大都处在教师引导下的被动学习状态。选修课程的种类多,单语文学科就有16种之多,还不包括校本课程。在老师、学生都没有选择的前提之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教学,也只能是蜻蜒蜻蜒点水,缺乏系统性的教学也就理所当然的了。同时在教学上,大多老师上选修课程和上必修课程一样,仍与高考紧密结合,只重知识教学,不重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只是高考指挥棒下必修课程的补充和辅助。这显然有悖于选修课程开设的主旨。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多、容量大的特点决定了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策略的研究都绕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我们所说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其实就是指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既包括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因此,语文选修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总体目标是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要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以《史记》选读中的《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为例,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做了一些选择与重构,做到学有目标,教有侧重,切实让学生学有所获。

《史记》选读的编写目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力图使学生体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经典阅读过程,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我们先看一下编者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项羽本纪》的“教学目标”为:

通过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学会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感受项羽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教学重点是: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教学难点是:探究项羽的性格特点及辨证地评价项羽。

《高祖本纪》的“教学目标”是: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教学重点难点”是: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时间紧张、内容繁杂、教学目标的突破、能力的培养……诸多问题如何解决?

我们还是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上做文章。

选文《高祖本纪》(另一篇是《李将军列传》带*号,目录后注明是“自读篇目”)所在专题的标题是“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项羽本纪》(另三篇是《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带*号)所在专题的标题是“摹形传神,干载如生——《史记》人物的刻画艺术”。从这里可以看出,编者的用意是用这两个专题向学生介绍《史记》在写人物传记时的指导思想和《史记》的人物刻画方法,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哪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刘邦、项羽的故事及其性格的了解上。两篇课文的内容结构上有相似之处:都先介绍了各自的人生经历,更重要的是,两人是“楚汉相争”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一“垓下之战”——的“主角”,从这也可以对“垓下之战”有一个全景的了解。加上刻画人物的方法基本相同,叙述事例的方法基本相似。因此,在不违背编者意图的前提之下,我们将两篇课文组成一个专题展开学习。为此,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运用“互见法”完整地叙述“垓下之战”;

2.运用对比法,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征;

3.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以及“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的刻画人物艺术”;

4.通读两篇文章,掌握其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

计划6课时。事先向学生提供有关项羽、刘邦的资料。如: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渡何为?”刘邦对项羽的评价、韩信对项羽的评价、太史公的评价;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成语;补充说明什么是“互见法”。

第一课时,通读两篇文章,初步掌握有关的文言现象,熟悉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交流文言现象的掌握情况,教师补充;运用“互见法”叙述“垓下之战”的全过程,小组讨论;第三课时,班级交流补充“垓下之战”的全过程;第四课时,找出文章中刘邦、项羽的精彩语言,通过对比,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征,小组讨论;第五课时,班级交流分析补充项羽的性格特征,并以此来反映《史记》写作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以及“摹形传神,干载如生的的刻画人物艺术”。第六课时,回顾总结。

课后延伸:

1.查找并抄写与两篇课文有关的成语并解释;

2.说说刘邦和项羽你更喜欢哪一位?你如何看他们的成败?谁才是真的英雄?

3.依据课文节选部分内容,结合必修三《鸿门宴》和查找的刘邦、项羽生平资料,为他们写一个五十字左右的简介。

学习总结:刘邦具有雄才大略,抱负非凡,“仁而爱人”,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随机应变,百折不挠。同时又是一个“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日贺钱万”的市井无赖,具有忌贤害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没有一味褒扬。

项羽的一生短暂,却经历了从自立为西楚霸王到自刎于乌江边的大起大落,他的事迹也引发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的咏叹。比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司马迁在刻画项羽的形象时,饱含着无限的热情和崇敬,使《项羽本纪》成为《史记》中最精彩的一篇。但司马迁还是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丰富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虽说项羽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他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的本色英雄。他身上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气节、悲壮正气,宁可无愧而死,不可惭愧而生,正是让我们震撼、钦佩和学习的!

两天后,对课本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一次检测,检测的内容是包括文言虚词、实词的掌握,刘邦、项羽性格的剖析,《大风歌》《垓下歌》的默写,两人的小传……全班63人参加了检测,检测结果平均成绩为93.6分。其中,90分以上,56人,占全班人数的91%;20 90分,5人,占全班人数的2%;1人76分,1人54分。与同期测试相比,平均成绩上升近11分。

猜你喜欢
垓下刻画史记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成语名场面
楚汉之争最后四个月大致情节梳理(上)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垓下古战场遗址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