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化·线性·网络

2018-07-31 09:18方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典型性边塞抒情

方明

微课突出一个“微”字,寓意着时间呈现上的短小,一般时长为5-10分钟。基于此“微课”在内容的选择上就不必求高大全式的面面俱到,而应针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要点、关键点进行深入而又透彻地讲解。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微课研发者应该如何在宏大的学科知识体系内截取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做到合理有效地点化处理,并且让研发出来的微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微小性原则

基于“微课”时长较短的特点,在研发“微课”时一定要对学科知识体系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把传统的“大课”合理地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以边塞诗为例。首先我们对边塞诗歌要有较深入的了解,如边塞诗歌的产生、发展、典型意象、主要情感、代表人物等;又如边塞诗歌在高考中的考察方向、重点、难点、题型等;还有边塞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等。只有从各个方面对边塞诗歌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之后,我们在微课研发时点化处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面对宏大的边塞诗歌体系,我们知道哪些地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考试时的要点,学生的易错点,这样我们才能把它分割为若干小的知识点,让每一个小的知识点成为有效的微课录制点。

二、完整性原则

“微课”制作虽然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分割,但是在知识内容点化处理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截取、任意分割,而必须要保证知识点内容的完整性。学习者要通过此微课学习能把一个小的知识点所呈现的内容完全弄懂。以诗歌中的意象为例。意象是诗歌解读的关键,也是诗歌类微课录制不可或缺的一类知识点,但是意象类微课录制最容易在选择与截取上出现问题。如“月”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里较为典型的一个意象,在截取与点化“月”意象这一知识点时既不可面面俱到,更不能随意选取使知识点残缺。这就需要教师在点化处理时,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教师必须根据微课录制的受众而选择截取,一般应该考虑典型性、鉴赏点与考察处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合理取舍,在保证知识点内容简洁的同时力争知识点内容的完整与全面。

三、独立性原则

“微课”点化处理的目的就是把宏大的知识内容以小的知识点呈现,而各个小的知识点必须是独立的而又彼此关联的。一个小知识点就是一个独立的而又完整的知识内容。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微课录制时必须厘清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保证录制的微课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不存在知识点的残缺与交叉。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但借景抒情最容易造成知识点的交叉,使其点化处理时出现各种问题,借景抒情中除一般的以景色反映情感外,也用在诗歌结句反映情感,这便是借景抒情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以景作结,还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这哀与乐之间又牵扯着衬托手法。所以点化处理不仅需要知识点的完整,更要保持知识点的独立。

四、典型性原则

所谓典型性就是代表性、个性反应共性的程度。目前“微课”研发呈现随意、混乱、非典型性等特征。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录制成“微课”资源。一般“微课”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学科体系的重点、难点、要点、易错点等,所以不能随意选择、盲目截取,而是要选择典型性的内容。以送别诗歌的意象选取为例。古代送别诗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也形成了许多典型的意象,如杨柳、春草、江水、长亭等,诗人往往在这些意象里传达离愁别绪、送别怀人的情感。然而不是所以送别诗歌的意象都需要进行微课录制,如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兰舟催发”的“兰舟”这里因为“催发”一词而具有了离愁之意,而其他诗词中“兰舟”就不一定和离愁相关联。如李清照《一剪梅》中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中的“兰舟”就和离愁毫无关系,只是舟船的一种美称而已。《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寒蝉”“杨柳”“残月”等意象就非常具有典型性,也是这首词微课研发的重点。

五、适中性原则

适中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知识内容截取的适合中性,知识难度选择的适中性。内容截取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微课”所呈现的内容是有限的,内容太少,研发就失去了意义,内容太多也就失去微课“微”的特点。以诗歌的抒情手法为例。古人云“诗言志”。在古代诗词中抒情有很多,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面对这么多的抒情手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手法与手法之间的关系理清楚,界定好手法之间的划分,避免分割之后的知识点重复、交叉等问题,保证知识点的简洁有效;其次要注意知识点本身的难度,以及知识点之间的难度关系。一般情况下要根据预设使用对象来确定知识点呈现的难度,各个知识点之间也应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梯次呈现,确保使用者学习接受有一个过程,也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

六、明确性原则

“微课”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在制作“微课”时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短小精悍,聚焦知识点,突出主体性,确保内容的选择要明确性。既要包括知识點选择的内容,也要包括预设知识点的难度等。以诗歌的写景手法为例。诗歌的写景手法有很多,如从上下、高低、俯仰、远近、动静、虚实以及感官等角度考虑。在这些角度中有知识的交叉甚至重合,也有更为细致的划分,所以在微课点化处理时必须根据诗歌鉴赏使用的频率来确定知识点。如从动静角度录制微课,我们就必须把知识点重点方向确定为“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因为这种手法是动静手法中最为常见、典型的,也是鉴赏与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根据知识点的难度、受众认知水平等选择本节微课知识点讲解的方式与例子的深浅程度,这样才能确保微课点化处理的合理性,从而让研发出来的微课有效。

总之,点化处理是“微课”内容选择的必然要求。每一位研发者都要在“微课”研发时,应根据所在学科的知识特点、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知识呈现的一般规律等方面对“微课”内容进行详细地合理地有效地点化处理。

猜你喜欢
典型性边塞抒情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会抒情的灰绿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思考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边塞饮酒记
约会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试论唐代士人的边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