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为我用 重在实效
——以“工业革命”为例

2018-08-01 02:25湖北李炳红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考题工业革命发展

湖北 李炳红

面对点多面广、对考生能力要求高的历史高考,复习备考无疑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怎样才能指导考生“毕其功于一役”地打赢这场战役呢?教师只要能研磨、吃透高考题,就能很容易的帮助考生找到高效备考的不二法门——不仅能化繁为简地厘清主干知识,构建核心知识体系;又能深化主题意识,培养学科思维能力;还能揭示答题的规律和方法,提能增分。

一、利用高考题,指导考生整合教材,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导航】例1.(2014·江苏卷·23)(节选)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略)

请回答: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答案】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高手悟道】第一步,据此例并联系教材,得出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即开设工厂需要满足的社会环境、政策、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市场等因素,见下表:

(注:可记忆为“政权”+“劳技资市”)

第二步,以此例为原点,类比推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如下:

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条件 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资金 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国外)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 科学理论对工业的指导;标准化和流水线劳动力 圈地运动 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自由劳动力增加,工人素质提高资源 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 全球范围的殖民掠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市场 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三步,从特殊到一般,用“政权”+“劳技资市”分析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即 “三个前提”和“五个条件”:

三个前提:社会政局的稳定(有利的国内外环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或调整;政治改革。

五个条件:

(1)科技: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3)资本:资本积累途径有三点:对内压榨、对外掠夺、吸引外资。它是制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规模的关键因素。

(4)自由劳动力:大量的雇佣自由劳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资源:经济发展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如美国因资源丰富,发展十分迅速;法、德长期争夺阿尔萨斯和洛林,就是因为这里煤铁资源丰富;日本因资源贫乏而极富侵略性等,都反映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启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靠政局稳定;二靠科技;三靠资金投入;四靠市场开放等。

第四步,以“政权”+“劳技资市”为公式,分析影响古今中外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工业革命?见下表:

总之,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为原点,教师若能指导考生把“政权”+“劳技资市”演绎成分析古今中外所有经济发展因素的公式,便基本上解决了必修二物质文明中近一半的问题。

二、研磨高考题,助考生抓主干、抓核心、抓阶段特征

【高考导航】例2.(2017·全国卷Ⅰ·33)

表3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D

【解析】本题采用数据表格的形式,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770—1835年,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工资收入提升的幅度,但二者并没有同步增长,这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因为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故不能说“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C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大生产,故B项错误。

【高手悟道】此题以“时空观念”为载体,迁移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就素养立意的全国卷历史命题而言,围绕主干知识,创新命题角度是其特色之一。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并且在近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就近代世界经济而言,最本质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就是在短短二、三百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和财富。高考对此高频考点不断变换角度进行考查,不仅通过主、客观试题的形式反复进行考查,而且考查内容广泛,能力要求多元,体现了时代要求。

基于此,教师要指导考生从历史时空入手,制作大事年表,使考生知晓什么是“历史”大事;大事年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怎样在年表中表述历史大事等。其具体的做法是指导考生分别从背景、过程、结果等部分,通过构建大事年表和画时间轴线等,明确什么是历史叙述、历史现象、历史原因、历史结果和历史评价,使考生厘清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读通历史联系,并从共时性来立体地总结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的总体阶段特征,同时运用中外联系整合“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还可以从时序性的纵向联系整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对“工业革命”完整的历史(事实判断—成因判断—价值判断)。

总之,教师通过帮助考生抓主干、抓核心、抓阶段特征,不仅能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还可以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科素养,使其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吃透高考题,引导考生突破定势思维,提能增分

【高考导航】例3.(2016·全国卷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可知,在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革命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A;“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C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相矛盾,故C项错误;D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相矛盾,故D项排除。

【高手悟道】此题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问题。近代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虽然提高,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面对严峻的现实,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中共十九大将“建设美丽中国”提升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从发展工业文明转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高考题非常注重“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尤其是在突出整体的前提下,把握“脉络中变的节点”,教师要注意易考点。

在对本考点进行分析时,教师可同考生一起总结归纳“工业革命会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其变化大体如下:

生产力(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生产方式(手工工场→工厂)→经济结构(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发挥重要作用,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关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思想意识(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放任政策)→世界市场(加快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然后再和考生一起得出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规律性认识:

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社会结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改变了人口的流动方向,开始了近代城市化的进程;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

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导致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化、客观上推动其近代化。

总之,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考生由于受制于个人生活阅历与知识储备,往往会呈现出简单的、机械的定势思维,不仅忽视了人的物质实践能力与社会交往的决定性与复杂性,更忽视了现实社会的生活实际。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教师要充分研磨高考题,帮助考生运用历史思维思考历史问题,在对历史问题进行“价值判断”时,做到从“好坏”的两极对立思维转变为“辩证”的多维复杂思维。

四、教师复盘高考题,帮助考生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高考导航】例4.(2017·天津卷·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B

【解析】紧扣时空“1830年”“1880年”“英国”和关键词“时钟”可知,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工业革命对人们的时间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说明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B项正确;A项较为笼统,故不选A项;C项过于绝对,故不选C项;D项侧重管理,故不选D项。

【高手悟道】教师通过对考生解答历年高考题的思维过程的复盘——把考生做题的过程进行情景再现,并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下一步如何做,帮助考生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找到解题的技巧。尤其是通过找出思维的缺陷,帮助考生找到一个简洁实用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 ——“三审三看”。“三审”是指对题干进行三审:先审答题语,再审时空要素,最后审清材料的主旨;“三看”即对选项进行三看:看选项是否符合史实、符合材料、符合逻辑(题干与选项、选项之间),这样就可以跳出题设“陷阱”,准确进行判断和排除,提高解答选择题的准确率。

总之,所谓解题技巧只是提供一种借鉴。解题有法,但无定法;题海无边,复盘是岸。若教师能对每道高考题都进行复盘,就能帮助考生把解题过程转化为精神产品,有助于考生提能增分。

在高考这场博弈中,只要教师善于利用高考题,指导考生整合教材、抓主干、抓核心、抓阶段特征,就能让知识落地;只要教师善于利用高考题,指导考生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方法,突破思维定势,就能让思维开花,就能跳出万千题海,找到正确的备考路径,提高复习的实效。

猜你喜欢
高考题工业革命发展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高考题怎么改编(一)——集合篇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