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实
——以部编版八(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复习课为例

2018-08-02 00:47付华敏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家国辩论

◎ 付华敏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有三,一是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二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三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的期刊搜索可以得知,现今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大部分集中于高中历史教学。而初高中历史构成一个相互关联、逐步递进、有效衔接的整体框架。[1]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在注重初中历史的基础性的前提下,教师适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也是很有必要的。

2017年部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指导思想与2017年高中历史课标相同,“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二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由此看来,初高中均加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培养。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与高中生有一定差距,加上历史知识体系尚未建构完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般位于水平1-2[3]。只有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初中生因可塑性、历史感悟性比高中生更强,不少优秀者可以达到水平3-4。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的复习课为案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一,注意与其他四大核心素养的相互作用,在教学目标中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历史置于特定的时空观念中,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最终才能形成大格局的家国情怀[4]。以往历史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以历史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为主,家国情怀的历史教育功能并不突出。复习课在梳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即建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初中生进行理性的历史感悟。

该复习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1、以辩论赛活动课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以近代史的特征探究、史料实证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3、通过对“落后就要挨打”的辩论,引发学生在中国新时代背景下对这个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第二,以教学活动为依托,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和探究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特征后,学生就“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辩题展开辩论。课前按自愿原则提前选出8名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搜集史料、准备辩论稿,在课上按照流程展开辩论,观点如下:

学生小组合作辩论结束后,教师总结,问题深化,使学生认识到“落后”与“挨打”并没有逻辑关系。这个辩题实质反映的是国际关系,战争还是和平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而决定国际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落后就要挨打”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初期,它是爱国主义和发展经济的动员口号,对于警醒和激励两三代人起过重要作用,所以不可全盘否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现今我们身为自信自强的中华民族的一员,是否还需刻板宣扬“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口号,论断自在大家心中。辩论以开放性答案结束,进一步埋下学生心中爱国强国的思想种子。

辩论即史论结合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批判思维,更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曾经的艰辛和如今的民族自豪感,激励青少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教学情境中学生自己生成的历史感悟,其效果是教科书式的灌输和单纯的说教式所不能比拟的。

第三,抓住部编版教材内容的特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充分引入教材外的时事资料和地方史史料为教学服务,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

八年级历史内容为中国近现代史,屈辱和抗争、探索和发展的近现代史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复习课的小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结束,依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于是笔者以学生观看中国十九大的青春创业大片《中国红色梦想》结束本课,为后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做了开启。联系当时中共十九大的时事背景,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地方历史的发展往往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紧密相结合,史料保存也较完整,有利于充分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比如八(下)现代史的教学,教师可以将深圳图片、文献、口述史等多种形式的史料引入课堂,甚至形成课题或项目。教师还可以设计课后教学活动或布置寒暑假作业的方式,发动学生去搜集资料、调查访谈,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再以PPT、手抄报和小论文等形式展现成果。实践证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访谈参观,家国情怀的感触会更深。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切合时代背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提升青少年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结合前沿理论大胆实践,强化部编版初中历史的育人功能,变“历史教学”为“历史教育”[5],坚持做有导向、有温度、有成效的历史教育。

【注释】

[1]叶小兵:《试论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4期。

[2]叶小兵:《部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有哪些新变化? 》, 《内蒙古教育》2016年第31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71页。

[4]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第2期。

[5]周刘波:《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的价值旨归及其实现路径》,《教学与管理》2017年第28期。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家国辩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