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壮阔 览其瑕瓋
——2018年全国Ⅱ卷高考历史试题简评

2018-08-02 00:47郭秀锦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昆曲漫画历史

◎ 周 宏 郭秀锦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曾指出命题要体现高考的思想性,要体现高考的育人价值,要侧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2018年全国Ⅱ卷无疑充分地体现这一宗旨,该卷是一份聚焦立德树人、弘扬核心价值观、凸显学科素养的好试卷。

一、聚焦立德树人、弘扬核心价值、落实核心素养

(一)聚焦立德树人,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导向

例如,第24题,题干通过引用《史记》中关于商汤的记载,说明“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同时渗透对生态文明的保护之意;第47题,通过回答三娘子的功绩,肯定三娘子对民族交融所作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做事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第35题展现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第41题展现中国大豆传入北美对世界的贡献、第46题展现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的活动等,这与中国今天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吻合,意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大局观念。

(二)弘扬核心价值观,凸显四个自信

例如,第31题通过漫画反映新中国初期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第34题通过俄国戏剧家果戈里的《钦差大臣》中的材料抨击专制体制的腐朽,意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爱国、敬业、民主等观念的渗透。

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第29题通过孙中山的认识转变体现无产阶级革命比资产阶级革命可行性强,第30题呈现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政策激发了农民的抗日热情,第41题体现了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大豆,第45题彰显出科技政策改革的积极意义,第46题强调了中国在联合国发展中提出“中国建议”的重要性,从而突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增强考生的国家认同,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三)落实学科素养,凸显思维能力

2018年全国Ⅱ卷紧扣学科主干知识,但材料类型多样,卷面图文并茂,体现了浓厚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要求。除此,其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也较为突出。例如第41题,题目要求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从材料中可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大豆、“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等的特点,体现了“时空观念”的素养要求。第42题要求从材料中提炼一个现代化的启示,体现了“家国情怀”的素养要求。此外,整套试题的解答还要求考生从深层次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记述、理解历史记述与历史结论、区分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的关系等,体现了考纲中的能力要求,也是对“历史解释”素养的深化。

该套试题还突出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选择题的问题设置和答案选项来看,要求考生必须以情境中的具体材料为依托,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时空定位,知识激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概念的比对等。例如第27题: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题目要求“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这些史实”指题干材料中的史实,关键信息是“官腔”“雅乐”“宫廷”“大夫宴”,这些都说明昆曲得到了官方和士人的认可,故D项“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正确;题干材料只是提到昆曲在当时官员、士人中流行,并没有提到昆曲的“内容”——宣扬什么、鞭挞什么,所以A项“陆王心学广泛传播”与材料史实无关,B项“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项“社会等级观念弱化”在材料中更无体现,且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二、三题对比,追寻人的解放

第34题,通过俄国戏剧家果戈里的《钦差大臣》中的一段材料,揭露了专制制度对人的扭曲,进而抨击专制体制的腐朽。

第33题通过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说明奴隶贸易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进而体现了对奴隶贸易的批判。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此题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国家今天的发达与它们过去的肮脏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全面地看待、分析问题,激发理性思维。

第30题,通过外国记者的记述呈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老百姓真正作为人来对待,使得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正如《共产党宣言》所宣告的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落实马克思主义理想的探索。

以上三个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自由”、“公正”等要求的回应,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的进一步落实。

三、反思质疑,瑕瓋不掩其瑜

在我们看来,2018年全国Ⅱ卷也存在一定的瑕疵。例如第31题:

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该题答案为B项“该漫画反映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此题可以从“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推出“该漫画反映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力量”,但无法推出女性是“重要力量”。因为重要与否是在比较中确认的,本题为宣传性的漫画,依据“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原则,根据画面内容我们只能得出当时应该有女性走出家门,参与国家建设的事,但无法得出女性(相对的概念是非女性—男性)在整个国家建设中所发挥出的作用是否重要。因此,此题答案选项的表述逻辑不够严谨。

再如第32题: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第32题的答案为C项“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该项的表述逻辑上有瑕疵。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包括贵族与平民。因此“公民与贵族”在逻辑上是包含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本题却以并列关系进行表述,故不严谨。

四、着眼育人,教学应有担当

2018年全国Ⅱ卷对深化历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具有导向作用和借鉴意义:

1. 落实国家要求。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应关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着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 关注现实生活。高考题不回避热点,如第41题“‘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教学需要关照当下,通过引领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追问,帮助学生提升历史意识,促进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3. 增强自信意识。2018年全国Ⅱ卷凸显“四个自信”,在我们今后的高考备考中,应该充分挖掘资源,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提升四个自信。

猜你喜欢
昆曲漫画历史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新历史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