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协定》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2018-08-03 11:59邹晓燕
市场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进出口巴黎气候

◇邹晓燕 高 凛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恶劣天气频发,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系列不利事件正在或者将会发生,如农业减产、运输受阻、低海拔的岛屿国家会被淹没、服务和进出口受到影响。幸运的是,这引起了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重视。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绝不能忽略气候变暖问题。因此,人类要有相应的应对之策。2015年世界气候大会上诞生的《巴黎气候协定》,正是为积极应对恶劣气候而达成的协议。

一、《巴黎气候协定》的由来和内容

(一)《巴黎气候协定》的由来

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截至2009年2月,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但美国、加拿大等退出了该协议,在此期间,仅欧盟等少数国家能够按要求减排,故《京都议定书》效果并不好。其中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没有把碳排放量大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其中强制执行,另外,该协议没有约束发达国家的强制执行性,“自上而下”的全球减排模式,也降低了发达国家主动减排、节能的主动性。因《京都议定书》收效甚微,故2009年召开了汇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目标是依据2012年以后的气体减排情况,各国达成统一认识,进而签署气候协议。但会议进程并不顺利,各个国家就自己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及责任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尽管如此,这次会议也有一定收获:一是重新把美国纳入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家庭中;二是发展中国家也参与了进来,并且承诺会展开行动。《哥本哈根协议》虽仅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协议,仍坚持了“碳排放”的“共区原则”。同时,淡化了《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的减排模式,奠定了《巴黎气候协定》的基础。

(二)《巴黎气候协定》的主要内容

自1995年开始举行全球气候会议后,《巴黎气候协定》是第一个具有普遍性、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该协议包括两部分:一是《公约》,二是《巴黎决议》连同其附属的《巴黎气候协定》。《巴黎气候协定》包括序言及29个条款。其中,与进出口贸易联系最为紧密的气候条款是: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建立资金的使用方式。

《巴黎气候协定》第六条第一款认为:一些协议国家可能能力欠缺,故可以自愿选择参与合作,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执行国家自主贡献。第六条第四款强调:建立一个缔约国家可以自主利用的市场机制,以降低温室气体的含量,坚持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一机制会受到指定机构的监督;鼓励、支持缔约方,通过各种形式,加入世界减排的大家庭中;降低缔约国家的“碳排放量”,以便其从减排中获益,其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以有条件甚至免费转移给另外的缔约国家,从而使其尽到应尽的减排自主贡献;帮助全面减缓“碳排放”。通过设立市场机制以及国际间自由转让和使用“减排结果”,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缔约国家节能减排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成交量,鼓励出口绿色低碳产品。第六条第八款强调:要用调和有用的方式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缔约国家提供综合及均衡的非市场方法,以协助完成自主贡献义务。

《巴黎气候协定》中有关资金的条款则强调:缔约成员国提供适量资金给发展中国家,以提高它们在该协定中的减缓与适应能力。并设定了一个每年最低1000亿美元的量化目标。这个目标数额的最低要求将会一直到2025年结束。之后,目标数额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协定》第九条第九款规定:协定的服务机构(以及含资金机制的经营实体),应简化各项手续,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其中,受托经营的《公约》资金机制的实体有绿色气候基金、全球环境基金、全球环境基金管理的最不发达国家基金、气候变化特别基金。这一规定主要为弥补在进出口中受损的一方,虽然没有明确补偿方式以及金额,但相信日后会逐渐完善。

二、《巴黎气候协定》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一)《巴黎气候协定》对我国进出口的负面影响

1.会影响原有的进出口政策,进而使进出口受到约束。由于当前世界经济趋于放缓,我国政府因时制宜,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而所谓的去产能,就是把国内过剩的产能出口到其他国家,但《巴黎气候协定》出台之后,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导致去产能与降低CO2等的排放不一致,这样,是否还能完成此次改革的目的就受到了挑战。如图1所示,我国十几年来的能源消费趋势,一直在上升,但趋势放缓。

从图2可看出,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导,清洁能源,如天然气、风电、核电等占比较小。

2.原有的贸易结构需要转变。中国是出口大国,图3清楚展示了我国1996~2016年进出口额的变化情况。从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最近几年略有下降。

图1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图2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占比

图3 1996~2016年中国进出口情况

图4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从图4看,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仍然是主导。在生产这些产品时,会排放很多CO2等气体,污染环境,但经济效益也不会有很大增加。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对于进出口结构的节能减排还是有很大空间的。《巴黎气候协定》签订后,因我国出口产品的高能耗、低技术,故对我国的出口行业会有影响。

3.出口商品要求提高,难度加大。欧盟等国家的理念是,一些限制贸易措施,如配额、关税、禁令等,可以帮助《巴黎气候协定》顺利实现目标。故会有国家调低进口商品的“碳排放”,实行绿色贸易壁垒。因我国出口产品的高碳含量,所以出口可能会受挫。

4.出口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变小。以前,我国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们环保意识也不高,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绿色节能减排技术是落后的。而且,企业只会考虑增加规模,提高收益,不会考虑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外部性。

图5 我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5.FDI可能减少。我国吸引外资,一是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等;二是低成本,如低劳动力价格,低资源成本。外资在我国投资设厂,将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过程放在我国,产成品再运回国内,高价出售。这增加了我国减排的压力。但是,因协议的签订,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也在积极制定节能减排规划,以降低能耗(见图5)。

(二)《巴黎气候协定》对我国进出口的积极影响

1.可以帮助我国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促进进出口长远发展。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商品制造、交易等法律方面很不完善。协定的签订,对于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一个契机。这会帮助我国建立环保型的交易市场与秩序,促进环保产品、环保产业的创新、升级、优化,最终进入先进水平的队伍。

2.促进技术创新。在协定中,关于技术开发和转让方面的规则,有利于国家或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创新,并且有关方面会提供资金、技术等帮助。企业自身,也会加大技术的投资力度,吸引技术人才,更多地参加技术研究、开发,以提升实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碳排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3.利于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型企业创新改革、探索,传统型企业认识到自身不足,积极进行自主转型,企业自主减排动力增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也会时刻保持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负外部性。为维护自身形象,必然不仅仅只考虑成本、收益,短期内会提高内部成本、降低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才是最佳选择。

三、我国的应对之策

“十三五”以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愈发重视,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构建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建设新形态。

(一)完善有关法律体系

1.学习、借鉴国际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英美等发达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经验比我们丰富,故我们需学习、借鉴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进行调整,这会避免我国走弯路。此外,对于环境保护,也要提高要求,尤其是一些量化的指标,要尽量满足国际水准,这会对商品的竞争力有所帮助。

2.连接环境保护法与其他部门法律,建设形成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环境保护法、能源法等管理力度不到位,连接其他部门法律后,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法、能源法等的实施力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比如说,环境保护法、能源法等与刑法联系起来,惩罚那些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人或者企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鼓励企业对外投资

我国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是外商投资的最佳选择之一。并且,我国的出口结构中,能源占比较高。这两者使我国的出口商品被印上了“高能耗、低技术”的标签。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结构的转型,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出口商品以及现有的外贸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借助于协议的签订,我国可以更好地发展贸易,调整结构。

(三)建立低碳能源体系

建设低碳能源体系之后,从整体上,会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结构升级,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一方面,改革我国现行产业结构。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一是,高碳企业低碳化改革,提高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准入门槛,严格限制高碳企业的数量、质量,加强监督;增大科研力度,努力研发、寻找清洁能源以替代原来的能源,或提高化石等能源的利用率。二是,推动低碳产业进步,引进相关技术、吸引人才,设立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帮助成立低碳企业;政府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展具有地域特征的低碳产业,加快能源结构改革、升级,帮助设立低碳能源体系。另一方面,携手创新新技术。协定中关于资金援助、技术开发转让的规定,恰好符合我国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这个机会,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降低减排成本,帮助传统企业增新活力,帮助它们进行改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构建完整的低碳体系,降低“碳排放量”;另外,加大自主研发投资力度,改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潮汐能等。

(四)提高低碳意识

政府、企业、公众都要具备低碳、减排意识,然后拿出实际行动。三方的携手努力,会帮助我国建立环保、持续、健康、低碳的能源体系。首先,政府要起带头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规范其行为;同时,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创立相关鼓励政策,提供补助优惠,激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其次,企业在逐利的同时,也应减少企业的社会成本。最后,大众应尽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自觉监督,主动承担社会环保义务。

猜你喜欢
进出口巴黎气候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巴黎之爱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巴黎私厨》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