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一技师学院院长朱泉:对新时期如何深化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思考

2018-08-03 07:03
职业·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家居校企

学院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路

目前,学院在校企合作中与50余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其中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化合作,依托汽车技术项目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共建汽车技术培训基地,共同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国外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在校生海外培训师送培项目三方合作,2017年初,首批11名学生顺利赴澳,开启了重庆市中职在校生公派留学破冰之旅。学院还依托国家级美发技能大师工作室与重庆市美容美发协会共创发型教育研创中心进行技术合作,着力培养美发行业高技能人才。上述校企合作方式虽然能帮助企业解决一定人才需求,但学院在与企业进行智能舒适家居项目合作时发现,企业的需求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企业对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2015年,学院成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海尔、美的、格力等国内家电行业龙头企业频繁和学院联系,希望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其中海尔提出了“家电管家”概念,希望学院为企业培养集管道安装、能源控制、物联网应用、BIM设计等能力于一身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美的和格力也提出了类似的需求。基于此,学院目前正在探索依靠专业集群优势和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学院深化校企合作的做法

通过分析企业的需求,学院发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看中员工单一专业能力的高低,企业更希望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以满足顾客的各种个性化需求。对此,学院认为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对新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学院在充分研判企业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一条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路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生产的智能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这就有赖于高技能人才规模的持续壮大和素质不断提高。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跟得上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对此,学院认为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对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企业转型升级越深,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渴望也就越大。智能舒适家居项目作为异军突起的新兴产业,是在社会传统服务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人们对智能舒适家居的期望值自然而然地就会很高。对该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电工、给排水、空调制冷等单一工种类的技能型人才,而是需要高技术、高智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时期背景下,单一型技术往往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和效率,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技能单一型向技能复合型跨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正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

2.着力发展专业关联性形成专业集群优势

学院在开展智能舒适家居项目中发现一些看似不相关、不搭界的专业,在该项目中就会变得相互关联,甚至密不可分。例如海尔“家电管家”就需要员工同时掌握管道安装、能源控制、物联网应用、BIM设计等多种技能。面对新技术的变革和企业对技能人才新的需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时不仅要追求单一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更要注重相关联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就必须在专业建设上考虑专业集群发展。

3.形成学历教育+技能提升培训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在智能舒适家居项目中,学院认为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院对照企业用人标准,通过新专业开设、原有课程改造等形成阶段性、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新生劳动力(即在校学生)培养成智能舒适家居企业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二是学院应对企业内部员工转岗、新技术技能提升培训需求,提供精准、快速、高效、有针对性的阶段性、模块化培训服务,帮助企业完成员工技能提升。两个方面协同推进,校企双方互补发展,才能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猜你喜欢
高技能家居校企
打造日常家居“氛围感”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