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快乐工作
——班主任要处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2018-08-04 09:56田丽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毕淑敏情绪生活

○田丽霞

就像白天和黑夜组成了日子一样,生活和工作组成了我们的生命。要想让生命更加精彩,就要处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幸福生活,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

什么是生活?有人说“生活就是生下来就得活着”。这虽然有调侃的味道,但是也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和无奈——我们没得选择,必须“生活”。既然必须“生活”,那就好好生活,活出滋味,活出尊严,活出价值,活出幸福感。

但是,生活没有教科书,幸福也没有统一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人们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幸福:工作太忙、工资太低、孩子太闹、学生太笨……我们不仅要问,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有饭吃得下,躺下睡得着,随时笑得出”就是幸福,初读此语大感意外,幸福怎么会如此简单?但仔细一想,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以企及,这种心稳梦安的日子着实是幸福,只是这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达到。英国牧师巴莱克博士的解答更具体,他说幸福就是“有事做、有希望、能爱人”。用这个标准衡量,我发现我们教师应该是最幸福的人。

有事做:作为教师,每天忙忙碌碌,充实而紧张。有希望:孩子就是希望,我们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我们就是塑造希望的人。能爱人:学生需要呵护和关爱,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爱,而这份爱还在不断裂变不断增值。这样看来,我们是最幸福的人,而这份幸福就来自教师这份工作。

当然,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但它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家庭是一个避风的港湾,给予我们安全感,那么,工作就是一片波浪起伏的大海,给我们带来的是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份忙碌的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

快乐工作

既然有事做是一种幸福,那么,我们就应该快乐地工作。很多人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他们没有弄明白为谁工作。

为钱而工作吗?这无可厚非,烟火人间,饮食男女,养家糊口乃人之责任,教师也不能例外。但如果仅仅为钱工作,那小小的孔方兄会搅得你不得安宁,所以很多人一生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做同样多的工作凭什么他挣得多我挣得少?

为校长而工作吗?士为知己者死,这也无可厚非。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怎么会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但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只为某个人工作,别人的脸色就成了你的晴雨表,且不说有无成绩,单就心理而言,没有稳固的支点,恐怕永远也没有平衡的时候,压抑痛苦,绝无欢乐可言。

为学校而工作吗?这很好。走入一所学校,成为学校的一分子,一切都和学校息息相关,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当你有了这种“校我合一”的责任感时,你就不会斤斤计较付出与回报是否相称,你的工作就多一分平和与快乐、主动与自觉。

为学生而工作吗?那就更好了。成长中的学生像一张白纸,在最童真的年龄来到我们面前,聆听我们的教诲,接受我们的引领。我们是他们人生的导师,是他们生命中的贵人,我们的使命就是助力他们成长,开启他们人生的幸福之旅。当你有了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使命感的时候,就不会为学生一时的叛逆不恭而失落惆怅,你的工作就多了一份淡然笃定。

更有人说是为国家为民族工作,这非常棒。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文明的传承者,文化的传播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就要肩负起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如果你有这样的使命感,那么你将有不竭的动力,这会使你的工作干劲十足,走向优秀。

大家都很熟悉《三个泥瓦匠》的故事。三个泥瓦匠最初在同一个工地上做着同样的工作;但是他们工作的目的不同:一个为了挣钱养家而工作,一个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一个为了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而工作。几十年之后,前两个人还在工地上挥汗砌墙,第三个人却成了伟大的建筑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工作是生存的需要,但生存不是工作的终极目标。巴金说“人不只靠吃米活着”,是的,人要有精神生活,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工作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途径,让我们肩负着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走上讲台,去努力工作吧。

教师到底为谁工作呢?为民族,为国家,为学校,为学生,为家人,也为自己。

情绪分割

生为凡夫俗子,行走在烟火人间,不如意事常八九。教师也有很多苦恼,也会有很多不良情绪。但是,我们不能带着不良情绪走进班级,把生活的不快蔓延到课堂之上,转嫁到学生身上,造成师源性情绪污染;而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把不良情绪放在教室之外。

纽约百老汇的一位著名演员说得好,做舞台演员最难的是,就算你已经演了上千场,就算你今天失恋、生病、情绪坏透了,上了舞台,你也得立刻成为那剧中人;即使台下只有一位观众,你也要百分之百卖力演出。教师不是演员,但是,讲台和舞台又有什么区别呢?恐怕唯一的区别就是演员面对的是各色人等,而我们面对的是清一色的、更容易被说话者情绪感染的未成年人吧。

能够做到这一点当然很好,但是人的情绪是有惯性的,宛如斩不断的河水一般。常听人说“打开感情的闸门”,其实感情是没有闸门的,尤其是不良情绪更是无孔不入难以控制;而且人都有放大痛苦的本能,能把打碎一枚鸡蛋的痛苦扩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当一个人被不良情绪困扰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关联想,把所有的“不快乐”都勾联起来,于是生活就成为一团乱麻,到处都是解不开的小疙瘩。

怎样才能把生活和工作的情绪有效分割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沉着冷静,把问题分分类排排队,看清楚到底是生活的问题还是工作的问题,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栗子核桃一起数。否则,只能是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烂。面对这样的情形,我想我们应该读一读毕淑敏的散文《千头万绪是多少》。

文章说,她的一个女友遇到了很多麻烦:丈夫外遇十年,儿子正逢高考,模拟成绩很不理想。她接手奋战了一年的科研项目,已到了关键时刻。她的高血压又犯了,整天头晕。她的邻居在装修房屋,每天电钻声吵得人耳鼓爆炸,晚上睡不好觉;昨天上街由于精神恍惚,被小偷割裂了书包,偷走了上千元钱。有时候真想一死了之……

毕淑敏让朋友把烦恼的事件写下来,然后逐个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

1.夜里睡不好觉。分析之后发现,邻居装修不假,但晚8点以后,不再使用电钻。睡不好觉另有原因,怎么办?吃安眠药。2.丈夫外遇十年,女友早就知道,只是觉得解决的时机上不成熟。怎么办?从长计议。3.昨天丢了1000块钱。痛苦于事无补。怎么办?自认倒霉。4.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重新来。5.高血压。怎么办?遵医嘱吃降压药。6.科研任务紧迫怎么办?保持好心情。

看着自己的千头万绪被细化成简明扼要的条款,女友焦虑的情绪消失了。毕淑敏说:当所有的头绪都搅在一起的时候,的确很可怕。它们使我们的心情变得极为恶劣,智力陡然下降、判断连续失误,于是事情就进入了一个更糟糕的怪圈。把它们理清,一一列出对策,就可以逐一攻克了。好心情并不来源于一帆风顺,而是生长于一种从容和坚定的勇气中啊。

作为教师,我们也有自己的“千头万绪”,我们也没有像毕淑敏那样能帮助我们拨云见日,破解难题,解除困惑的朋友,怎么办呢?努力学习,使自己更有涵养;培养沉着坚定的勇气,及时梳理把握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多想一想。当然,勇气和涵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的,在我们还没有足够控制情绪的能力之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对人最大的折磨莫过于给人一张苦脸。记得有一个学生给我写信,信很简短:“每天回到家,妈妈都拉着脸。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不高兴。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成绩不好,所以我努力学习。现在我的成绩好了,在年级排27名,在班里排第二名,可妈妈还是不高兴。你到底怎么样才高兴?”

信的末尾是一排大大的问号。从这封简短的信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的内心多么敏感,多么脆弱,他们多么善于察言观色,多么在意别人的态度。黑云压城城欲摧,师长的不良情绪也许会在不经意间摧垮孩子心灵的城堡。

我是一个情绪化的人,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依然莽撞简单;虽然努力克制,但喜怒哀乐依然会清晰地写在脸上。学生看到老师不高兴,就变得小心谨慎,甚至战战兢兢人人自危。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我会告诉学生:今天我情绪不好,是因为遇到了什么问题,和你们没有关系。我会努力克制,尽快调整。你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话说明白了,学生放松了,工作就好开展了。

生活是风,快乐是雨,工作是云。快乐地工作,就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猜你喜欢
毕淑敏情绪生活
《毕淑敏心灵独白》
善良是颗种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毕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记卡”物超所值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