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背后的心理解读

2018-08-04 10:02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宋艳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森心理学番茄

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宋艳霞 商 亮

【案例呈现】

初二学生小森,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二三十名。妈妈经常因为小森写作业拖延而责备他。小森写作业累了时,想休息一下,刚看了一会儿电视,妈妈就说时间到了,催促他去学习。可是他觉得时间还没到,为什么就不能再看一会儿电视呢?小森特别不高兴,有时还会和妈妈吵架,觉得妈妈不讲理,脸说变就变。

小森也知道,妈妈这么做是为了他好,自己拖延是不对的,可是想改又改不了,所以希望老师帮助他改掉拖延的毛病。

【分析与疏导】

中小学生的拖延心理及拖延行为普遍存在,最常见的是写作业磨蹭,迟交或者不交作业。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学习拖延”,指的是学生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往往把学习任务不断往后延迟的一种非理性行为倾向。

拖延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延迟倾向,指的是人们对计划要做的事情不断延期。这种行为倾向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上。严重的拖延行为在国外心理学界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障碍,并引发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在国内,还没有引起教育心理学界足够的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深入了解拖延的内在动机和影响因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心理学研究发现,拖延的成因有许多,比如:完美主义倾向;对时间的感觉不切合实际;对任务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量过于乐观,缺乏准确估计;对做事的步骤缺乏详细的了解和预期,不能很好地启动任务;对完成任务的悲观;企图一下子彻底完成任务,但不知道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

结合小森的案例,如何帮他减少拖延行为呢?

第一,澄清拖延的动机。让小森和“拖延”对话,小森问“拖延”:“为什么你每次都不着急写作业呢?”“拖延”说:“休息一下也能写完,反正作业也不多。”这种将“拖延”拟人化的对话方式,一方面让小森感到新奇好玩,降低了对拖延的恐惧、对自身的内疚,他内心的想法也会慢慢浮现而出。另一方面,帮助小森意识到,拖延的背后是小小的自负和对自己的过于满意。

第二,设定截止日期即完成时间。通过谈话我发现,小森对于时间的长短没有概念,所以我给他推荐了“番茄时间管理法”。这种方法是因为发明人使用了一个形状像番茄的定时钟而得名。每次写作业之前,先确定自己想要写什么,设定一个25分钟的定时器,然后开始学习,直到定时器时间到,这就是一个番茄钟。休息5分钟后,继续下一个番茄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每两个或四个番茄钟做一次长时间休息。学习时,如果有分心的想法出现,比如“我要整理桌面”“我想看看有没有同学在网上找我”……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这个番茄钟完成之后再做这些事情。一旦有了截止日期,自己就会紧张起来。

第三,处理好学习和玩的关系。小森说他写完一科作业就会玩一会,通常是看电视、看电影、听故事等,所以就觉得休息时间短。面对这些极具吸引力的诱惑,就算是成年人都很难抵御,何况是14岁的中学生呢?这种休闲方式可以放在周末,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选择简单的放松方式,比如喝水、吃水果、看看窗外等,电子产品一定交给父母保管好。

小森在最后的辅导反馈里写道:“这次心理辅导后,我可以分清放松和玩的关系了,而且对怎样同父母沟通也有了新的认识。”

总之,遇到拖延的学生,不要急于给学生贴“拖延症”的标签,而是要具体分析,一步步地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明白完成任务的步骤,树立时间观念,并且落实到位。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完成学业,更有助于他们将来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小森心理学番茄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巨人小森
HOME家系列
掉进老鼠洞之后
炒股
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