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讨△

2018-08-06 13:09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本院康复护理人员

李 芙 英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 天津 300400)

经过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上世纪70年代末~2016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使老年患者家庭护理、家庭养老能力逐渐减弱,老年患者社区护理下的家庭养老优势逐渐显现。在这种新的人口结构已经形成的形势下,面对众多老年患者的社区医疗、社区护理、社区养老新局面的形成,新型、专业、多学科的康复护理人才已成为基层医院的急需。

1 社区医院面临的新形势

目前国内三甲、二甲医院接诊的病员繁多,程序复杂,广大患者普遍反映看病难。但一些重大疾病则必须在大中型综合、专科医院就诊,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前沿的医疗技术为重大疾病的患者可进行有效的诊治甚至挽救生命,但这些疾病的后续治疗是众多独生子女家长的老年患者没有条件在大中型医院长期进行的。另外还有一些社区常见病种的家庭护理,像产妇围产期、新生儿护理、骨科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等,这在过去的医疗模式中是不属于基层社区医院负责范围的。

基层社区医院的特点是病员少,病种简单[1~3]。如果认清形势改变原有观念,承担起社区医疗、社区护理、协助社区养老的繁重任务就必须拥有多学科的康复护理人才,但目前这种复合型成熟的康复护理人才来源尚显匮乏,本着基层医院快速适应新形势,为加快社区医疗、社区护理下的养老新模式做贡献的步伐,本院建立社区医院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组织我院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

2 人才培训方法

在本院医护人员中培养复合型康复护理人才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他们都是医护专科学院毕业并从事临床有经验的、有独立、果断处理患者出现的应急状况能力的医务工作者,培训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使医护人员明确当前社区医院工作重心的兼容,明确自身即将承担的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明确掌握社区康复护理知识的必要性,明确他们是集医、护、康复护理为一体的新型医务人才。其次,组织培训内容,本院广泛搜集资料制定学习课程,利用书籍、文章、幻灯、视频等方式进行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学习进度快,知识掌握的牢固。我们主要从3方面进行培训:

2.1 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

社区的老年患者多有病情重、病程长、心理素质较差的特点,康复护理人员应尽快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家庭、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性格、患病前后的治疗情况、当前的主要症状,针对性明确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上述状态进行评估,制定该患者康复护理计划并建立该患者病历档案,我们在培训时采取学员之间一对一反复模拟演练,直至达到熟练、准确、自然、真诚的程度。

2.2 康复护理基础技能的培训

康复护理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是良好护理效果的基础,也是患者复健的依靠[4~6]。本院教程通过康复护理的理论学习、多媒体教材的立体学习,培训学员掌握康复护理的基础技能。以老年脑血管意外为例,患者急性期治疗后回家疗养,其后续的康复锻炼需要科学的护理技能支持和指导,包括患肢摆放、翻身、被动、主动锻炼、坐起、站立、步行等,学员必须反复学习掌握,然后学员之间相互模拟训练,根据学员的自我体会再行改进。在基础技能培训结束后,安排学员到社区实习,征求患者意见,力求患者舒适、满意,使学员康复护理在基础技能掌握后,以其熟练的护理技能面对患者,开展工作。

2.3 康复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

注重康复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是人才的重要前提[7~8]。康复护理人员走入社区,直接面对的是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不怕脏,不怕累树立良好的医德,要善于和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心理沟通,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患者拥有一个好的心情进行康复锻炼,尤其对耳音不好的患者,要不厌其烦的与其交流,努力做到既是康复护理人员又是患者的知心朋友。

3 培养康复护理人员工作的创新意识

康复护理人员在社区工作会接触不同阶层、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患者,如何根据患者个性差异而开展工作,不能完全按照培训的内容生搬硬套,要思考根据不同的文化水平、心理需求做康复护理方式方法的调整,例如,对文化程度高一些的,对医学知识渴求度迫切的,康复护理人员的沟通过程就应该有所侧重,但对文化水平一般的患者,讲解、沟通时应该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康复护理人员进入社区,要配合社区医院整体工作,对社区内各个居民小区进行季节性疾病的预防宣传,主要侧重于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宣教。尤其在基层医院每年的老年查体后,根据查体结果分类,按轻、中、重不同级别组织学习班,为不同级别的有心脑血管病发病倾向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他们进行相关疾病的科普宣教,向他们讲解化验单数据的意义、危险性、防病治病的方法,饮食、作息应注意的事项,调动居民自觉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积极性。康复护理人员在社区的实际工作中,应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社区医疗、社区护理工作做好,为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的目标做贡献。

4 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后的效果研究

本院于2015年1月起全面实施上述康复人才培养机制,为了分析应用效果我们选取机制建立前1年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机制建立1年后既2015年1月~12月间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效果评估对比。

4.1 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

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65.71±8.26)岁;其中心脑血管意外患者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例,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为55~79岁,平均(65.82±8.39)岁;其中心脑血管意外患者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例,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4.2 评估方法

从患者对于遵医治疗意识、自身疾病知识、日常康复与护理方法的掌握程度,对本院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两项评估均分为3个等级;以SF-36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最理想。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中的Wilcoxon Mann-Whitney U检验及两样本均数t检验,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4.3 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科普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科普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对比表n(%)

组别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总掌握对照组8(21.62)19(51.35)10(27.03)27(72.97)观察组16(43.24)18(48.65)3(8.11)34(91.89)Z-2.478P0.013<0.05

注:总掌握=完全掌握+基本掌握。

表2 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比表n(%)

组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对照组10(27.03)18(48.65)9(24.32)28(75.68)观察组18(48.65)17(45.95)2(5.41)32(86.49)Z-2.440P0.015<0.05

注:总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组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功能整体健康对照组56.23±8.1251.06±7.2450.25±8.2353.28±5.2152.06±7.8755.69±8.49观察组64.87±7.4566.29±5.3164.06±7.1461.25±4.8763.52±6.2868.73±7.26t4.76910.3187.7106.7986.9237.101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综上所述,我国老龄化人口结构已经形成,实现4∶2的家庭养老具有极大的难度,基层社区医院的主要医疗对象是社区居民,老年患者逐年增多,做好老年患者在社区实现医疗、护理的工作,是社区医院今后工作的重点且意义重大,那么,社区医院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又成为急需,我院本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精神,自己培养这种新型的、复合型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实践证明,本院在建立起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后,院内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明显提高,职业素质全面升高。在此机制的基础上,在本院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对于本院的科普知识掌握水平明显加强,同时患者对于本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以数据化客观的验证了上述人才培养机制实际应用后的确切效果。人才是康复护理的水平的基础,康复护理的理念、技术、措施均需要由人才来具体实施,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载体。社区医院康复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具有确切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是在我国老龄化人口结构逐渐形成的新形势下,较顺利的适应社区医院医疗工作重心、方向的变化,使社区医院医疗职能明显扩大,医护人员的医疗作为明显加强,社区老年患者认可度极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本院康复护理人员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