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8-06 13:52乔晋芳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活动

乔晋芳

摘要:六十多年前,现代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演讲时说过:“教育者,不但是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即使他能教学生学,还没有尽他教之能事,他应更进一步教学生行,行什么,行做人之道。”陶行知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经典语录告诉我们教书与育人是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因此,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更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如何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随风入夜,育人无声。下面,我浅谈一下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中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段落,即“文眼”,有层次地剖析、点拨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就要抓住“笑”一词引导学生分析。“笑”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十次之多,孔乙己两次出场都是在笑中走来,又在笑声中走去,特别是第二次来酒店是在人们的笑声中坐着用“手”走出来的,这是多么令人同情而可怜的人物。文中却用“笑”来为他做背景,可见封建制度对人们毒害之深,当时的人们又是多么麻木冷漠无情。这样以笑写悲更见其悲。这样从“文眼”入手挖掘其社会根源,学生更容易认清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本质,进而认识到现代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努力做到待人真诚、善良,热爱生活。

再比如教学《背影》一文,引导学生抓住几次流泪的句子进行反复品读、分析,很容易读出文中洋溢的浓烈又朴实的父子情,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认知在课堂中就显得很有效了。

二、捕捉灵感,在作业设计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除了课堂上的课文学习,名篇欣赏,疑难解答,优秀的作业设计也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每单元的三维目标心中有数,方可设计出有新意、有价值有意义的练习。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交流过程中,学生對斑羚群所表现出的合作、奉献、牺牲精神津津乐道:有怀疑的,有赞美的,有不屑的……他们的种种言语给了我灵感,何不设计一次小作文《斑羚告诉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呢?我指导他们尽量跳出课文联系实际谈,没想到学生真不简单,作文用了真感情,有写家庭生活的,有写班集体的,有写小组学习的,有写打篮球的……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让人很愉悦,学生们还是认可合作与奉献的,这作业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有效多了。类似的课文有很多,《邓稼先》、《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等,都值得老师们 用心设计一些作业来熏陶感染学生,这比我们上几节思想品德课都有效。

三、活动引领,在综合活动中渗透德育

现行语文教材很注重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很多单元都设计了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诸如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我也追星、探索月球奥秘等等主题。这些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有梯度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综合语文能力,教师要大胆的把时间把课堂交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做好活动设计,从小组分工到资料收集、整理、活动主持、表演、活动后反思等方方面面精心指导他们。我在执教“金钱 我们共同面对”这个单元后,为了让学生在已有小说阅读经验基础上,能真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我提前在周末布置了资料收集,故事选编,节目编排、“挣”钱等活动内容,学生热情很高,到校后我再安排小组负责人审查,汇报,用两节课开展了“说‘钱”这个活动,一节展示表演,一节指导写作。学生因为参与了活动,有感受体验,写起作文来也有话可说,从他们的文字中我感到这次活动后孩子们在慢慢长大,因为他们会思考了。

四、注重细节,在教育行为中渗透德育

苏联教育名家加里宁说过:“学生们处处模仿老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应处在最严格监督之中,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的监督。”播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心中就要充满阳光,“正人者必先正己。”如今,学生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了,他们并不是对教师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而是特别注意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实践中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并从教师身上选取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榜样。教师的形象可以具体地告诉学生如何想问题、如何行动、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对待事业。教师正是通过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言传”,还表现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身教”。“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所以教师要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学生才会对教师发出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信任和敬佩,从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随教师,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这正如俄国教育者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德育渗透的自觉性,把握德育渗透的可能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反复性。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接受能力,把握时代跳动的脉博,深钻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就会达到德智双重教育目的,学生语文的学习不仅提高能力,思想上也能得到长进,品德受到良好的熏陶。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活动
“活动随手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端午节的来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背课文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