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

2018-08-06 13:45夏亚杰
魅力中国 2018年25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夏亚杰

摘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积极开展体验性阅读,参与主题思想的构建,扎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主动参与中发展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参与;教学策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學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是语文课堂的观众。我们都知道,教学本身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师生之间应平等地审视和对待。如果忽视两者中任何一方,就等于破坏了教育环境,教育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内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体验文本

文本意义的实现必须靠学生通过阅读对它进行具体化,以学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补文本的“空白”,从而使文本的不确定性得以消除。过去,人们总是认为意义是作品所固有的,学生只不过是通过阅读得到它而已。但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一旦和学生发生关系成为审美对象,它就不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成为学生在感悟、阐释后形成的情感与形象。这种情感与形象,很难判断哪是文本本身,哪是读者的再创造,这两者已经水乳交融了,难分彼此了。如果我们把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感动不了学生的心,学生打不起精神来,便会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就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与许多饱满的人物形象沟通、交流,会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

(一)活化文本形象,感悟文本内涵。

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些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对某些地区的学生较为陌生,学生很难进入文本的意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意境呢?我们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实物、模型、语言、挂图、录像等手段能创设出形象的意境,使学生自主获得感性经验,让文本生动起来,让文本所表现的画面流动起来,让各种形象彰显出灵性来。如教学《少年闰土》可以让学生观看闰土看瓜刺猹的课件,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并随着作者的叙述走进少年闰土的鲜活世界,感受到少年闰土生活的生动美好。

(二)创设想象情境,活化学生思维。

文本包蕴着很多空白之处,教学中将这些空白挖掘出来,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第三节,从表面看,这一节的内容很少,如果要根据这样的寥寥数语让学生朗读和感悟,进而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很难,更别谈情感的共鸣了。于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发掘。学生们发现在这里隐藏着很多空白:那位将军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为他辩护?怎么会由于辩护引起入狱并受刑?什么样的“酷刑”让他感到耻辱甚至要自杀?之后司马迁又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为了填补这些空白,学生们上网、查阅图书、读《史记》、译《报任安书》,随着学习与认识的深化,他们对文本的感悟更加深刻,与人物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有的学生读起来竟然声泪俱下,十分感人。这样做,不但煅炼了他们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践行“新课程”有关理念,而且将语文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明白了一段历史,读懂一点社会,还使他们初步接触了文言文。

二、开展体验性阅读,让学生主动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探究。如教学《牛郎织女》,对于这类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重点词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上台讲述出来,也可以鼓励学生再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在班级举行一次民间故事交流活动。学生走上讲台讲述故事,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情节,还在记忆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培养了语感。其次,教材中还有些课文内容较浅,学生易于掌握,对于这类课文,老师就可大胆放手布置学生分小组自学,然后请学生也当一当小老师,上台讲一讲。讲解时,语言简练清晰、条理清楚、方法新颖独特的,教师要给予特别鼓励。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语文的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社会中有着许多丰富的题材,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做一些专项调查,写一些调查总结,提高学生的调查、总结能力。不要将专题研究看作是学者的事,认为对小学生来说任务复杂而艰巨。其实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们的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比成人更大胆、更丰富、更个性化。加上学生有好奇心,对这些调查研究会更加投入、专注。调查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如学习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可以安排学生对本地的环保情况做一个专项调查,走出家门,走上社会,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体察、了解环保状况,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收获的是多方面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交际的能力、观察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此外还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都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语言灌输所不能达到的。再如,针对语言文字滥用的情况,组织学生当文字清洁工,让学生清理繁华的大街上、商店的玻璃橱窗上、形形色色的广告、标语上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然后以各种形式向所在商店、单位提出建议,帮助他们改正。同时,也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实践检验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总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中掌握知识并形成学习方法,感受语文魅力,发展良好个性,培养积极情感,这样才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