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08-06 13:52李文玉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提高实验教学

李文玉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实验分解教学法,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过程中,从教师的实践教学到适时的指导与评价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分解,合理优化,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兴趣

一、演示实验教学中进行分解,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以实驗的方式对课本中已知的现象与结论向学生进行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前人是怎么探索的,是怎样操作的,操作的要点是什么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明确演示的知识点是什么;通过演示,学生要建立什么样的概念;这些演示实验揭示了什么原理;演示中有哪些具体的操作等等,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仅仅为了应付教材中的实验任务,对学生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只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看看而已,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教学效果将大大降低。

在分解示范中,还要注意,老师的实验操作不可过快,要做到每个动作或者动作细节都能让每一个学生看清。对于较为复杂的演示实验除了示范分解动作以外,还要反复几次示范,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操作表象。

我们知道,掌握操作技能的唯一途径是反复练习,而练习操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老师的演示操作必须做到规范与准确,还要做到步骤有序。否则,留给学生错误的“第一印象”,接下来的教学就会陷入困境,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很难达成。

二、分组实验过程中进行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的既要了解事物发生的过程,通过操作把过程给学生头脑中留下实验表象,还要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过程与结果都是鲜明的、生动的,学生无论是看实验还是做实验,都会产生“这是怎么回事”的疑问,这也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学生会带着问题去猜想与思索,并驱动自己去探究,学生的这一心理过程就是观察--产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有意注意,其思维必将活跃起来。但是,同是是在观察,没有思维与有思维两种情况下的观察,产生的效果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求在观察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发挥学生的自身主导作用,诱导学生把分组实验时的实验过程进行分解,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并不断的推理与判断、概括。把所看到的所学到的感性知识形成概念和理论,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在学生探索学习的时候给予分解,学生在每一步操作的时候,都有了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就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的什么是什么。都是在分解练习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要根据本实验的具体教学目的,事先精心设计一定的程序,由表及里、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能有效的学习进行的思考。在这个基础上,老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步骤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

三、课外实验探究中进行分解,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选择小实验

有些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但也有的实验在课堂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在课外,由学生自己动手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所进行实验。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些实验由于时间、场地等原因,只能在课后完成。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小实验,力求器材的生活化、简单化,而且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二)认真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有一定的趣味性,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般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做实验,但是,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去操作,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时候在学生没有完成实验,或者在实验不佳的情况下,老师做匆匆地指导,结果可想而知。当课堂铃声响起,老师只能布置学生回家继续去做;也有的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卡壳了;也有的未能坚持观察……这一系列的问题产生直接原因是老师造成的,老师在实验前的指导没有到位所致。

笔者总结问题后,改变了实验策略,比如,在养蚕活动这一课时,我把实验过程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学生讨论一些蚕的知识,对蚕做进一步的了解。(2)、组织学生观看蚕的一生的录象或者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对蚕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3)、老师给学生讲清这次养蚕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养蚕,在养蚕时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4)、鼓励学生活动时学会画图画、写笔记,记录蚕的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特点等。(5)、为学生提供蚕卵或蚁蚕,及时提供桑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及时评价与反馈

学生的家庭小实验时进展顺利吗?遇到什么困难了?实验的现象是否明显?是否发现了新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汇报。教师可以查看笔记,对好的情况进行表扬,并及时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鼓励大家继续实验。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带到教室里与大家分享。通过此实验的活动,有的孩子从对蚕的畏惧到热衷于养蚕,学生们的收获也很多:比如,发现了蚕的发展有很大的变化,在一开始是黑色的小蚂蚁,这么小就能在桑叶上咬出一个个针孔那么大的洞。随着蚕的长大,后来发展到小米粒大小;在不断吃桑叶的同时,不同的发育阶段速度也不同:有的吃桑叶先咬成一个弧形,转移方向再咬成一个弧形或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形成不知名的多边形,有的蚕碰到同伴会让出一些地方共同吃。有的则寸土不让;蚕排粪便也有很大的变化,一开始像小小的粉尘,后来逐渐变大;蚕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天就长了很多。这些发现都在证明一个观点——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出色的研究者,一个小小的科学家。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观察到了蚕的一生经历的生长过程。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实验分解教学法,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过程中,从教师的实践教学到适时的指导与评价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分解,合理优化,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提高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