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2018-08-06 13:52杨富伟
魅力中国 2018年26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初中体育新课标

杨富伟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身体成长发育都非常重要的一个年龄段,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使其可以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现针对如何提高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改进策略

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独特认识,开始逐渐认识到肌肉结实、身体强壮是男性应具有的真实美。新课改后,原有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均出现一定变化,更强调教学的自由度,更重视学生体育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使其与传统体育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探讨新课标后进行体育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初中的体育教育主要是由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部分组成,其目标和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健身知识技能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

首先,体能的提升,让身体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不管是面对环境气候改变的差异抑或是面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和康复能力,身体适应能力的弹性空间较大;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掌握运动技能,并学会通过它来提升自己工作或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再次,科学的运用健身知识,提高智力水平,培养体育素质;最终,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通过对自身的不断深入、不断认识和不断完善,从而形成民主公平的竞争意识。

二、新课标下影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不切合实际

教师如果在备课的时候,忽视了对上课时间的考虑,而把教学目标制定得非常细致和具体,就会使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的限制无法完成。给学生安排过重的负担是与新课标的思想背道而驰的,因此要适度给学生放松一下。

(二)忽视运动技能教学

在很多农村中学里,体育课就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玩耍。教师只是负责监管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事实上,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是整节课的灵魂与精髓,应该贯穿在整个体育课堂中。

(三)片面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少体育教师认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如果片面强调兴趣而不重视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是错误的。这样的体育教学虽然受到某些学生的喜欢,可是却没有完成任何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属于无效课堂。

(四)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少体育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只是一味追求学生的好评,不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不要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了。为了让学生高兴,体育教师允许学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时间长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任何的提高,教学内容基本为零,课堂有效性成为空谈。

(五)忽视教学方法设计

也有不少体育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也很注意实施,可是却不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注意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他们把体育教学目的简单地理解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要领。

三、新课标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改进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和保持一个人行为的强大的内部动力。新课标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首先,选择教学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和发育,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其次,选择内容要有趣味性,利用豐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教“活”,选择一些与课内容相适合的游戏、创设一些情境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最后,选择内容要有创造性,例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徒手操、舞蹈、健美操,创设一些体育游戏,以此达到育人、育心、育体的目的。

(二)课堂设计多样化,丰富教学模式

由于体育课大多都是在室外进行,这就为体育课堂的多样化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可以把一些专业知识融入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时候,也可以学习到许多体育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学习武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学习武术对人体有哪些作用或者和学生讨论体育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等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三)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所倡导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启迪,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颖的想法和创意,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的萌芽才能有机会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心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此类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僵硬死板,其教学的目标也是单一的,完全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比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都是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做徒手操,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样的课题,其形式都没有变。这种模式固定的教学结构限制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也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让学生对上体育课失去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五)加强安全教育,以保证教学效果

加强安全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特别是进行器械体育课的教学时,除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教学的安全。因为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教育应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逐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对社会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并具备较强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初中体育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