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8-08-06 13:45康美玲
魅力中国 2018年25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康美玲

摘要:当前,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如鱼得水。每位学生都具备着创新思维,但是教师要参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選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

关键词:创新意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活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新能力”这一概念正式被提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跃课堂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现阶段,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多老师的欢迎,并且该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如:当教师要讲解《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二次函数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篮球问题、喷泉问题。因此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在学校篮球比赛中,张明跳起投篮,已知球出手的时候离地面的距离为20/9米,与篮圈中心的水平距离为8米,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米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度4米,如果张明投篮时篮球运行的轨迹是抛物线,请同学们思考如果篮圈与地面相距3米,张明是否能够投中呢?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目的在于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为后续的探究奠定了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例子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生活实例来解决数学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激发潜在的创新兴趣,孕育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兴趣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出来。一般情况下要求老师要与学生多多沟通,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指导下,学生不会觉得课堂氛围较为压抑,他们愿意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并且也会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以此来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在以前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每节课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思维定势。

比如:当教师要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教师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讲解该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多与学生沟通,缓解课堂氛围,并且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习的一次函数。接着教师要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呢?此时学生会说:一条直线。然后教师继续追问:请同学大胆、勇敢地猜测我们今天所学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呢?此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曲线;有的学生会说:射线。尽管学生的答案是不同的,但是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即反比例函数充满了兴趣。趁着这个机会,教师要列举出该节课学生应该探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参考书来解决这些问题。在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时候是如何画其图象的?此时学生会说:第一,列表;第二,描点;第三,连线。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这个步骤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另外,教师让学生根据他们刚刚画出的图象来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教学方法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提高。

三、鼓励学生的质疑置辩,学习创新方法

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整个学习任务会变得轻松。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多提问的时间。在讲解完新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向让学生提问,并且学生也可以对老师刚刚讲过的知识进行质疑。不管是提问还是质疑都是学生的思维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过程。同时学生质疑置辩也是一个慢慢摸索创新方法的过程。比如:当教师要讲解《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整节课堂上,教师会将45分钟的时间都放在了讲解知识上,并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提问、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习惯了老师这种教学方法,他们会机械记忆这些位置关系,尽管最终学生知道了这些位置关系,但是他们却不会运用理论知识。鉴于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让学生大胆猜测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真正掌握创新方法。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比较怪异,但是教师还是要给学生鼓励,告诉他们再接再励。

四、丰富课堂的实践操作,开发创新技能

数学这门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该学科的教学与实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开展数学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由于初中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因此数学教师要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先前所学的知识来推证老师所给出的定理。

比如:当教师要讲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将此节课设计成动手操作课。在上课之前,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半径分别为5厘米、7厘米的圆,尺子和铅笔。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将半径为5厘米的圆固定起来,然后移动另一个半径为7厘米的圆。在学生移动另一个圆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两个圆有几种位置关系?(2)在每一种位置关系中,两个圆有几个交点呢?(3)根据所确定的两圆的位置关系,你们能够确定出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吗?接着学生要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分析、猜测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初中生而言,当他们刚刚接触本节课内容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这节课的内容较为复杂,但是如果教师通过实验这种方法来讲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那么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这些知识。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要将实践与理论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获得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开发创新技能。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