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参与度

2018-08-06 13:45夏艳霞
魅力中国 2018年25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夏艳霞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教育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忽视了最为本质内容的教学。“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提出,极大地改善了当前教育状况,实现了教育的回归。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情感丰富、底蕴深厚的优势,着力加强学生良好情感和和谐个性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和谐发展

“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特别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的表述达到22处之多,体现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的思想。语文课程的文化属性,必然就会有人的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成分。“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不是附加的,而是固有的,所以,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的人文性要求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和诗意,荡漾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实在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样学生就会心情舒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享受这个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情感需求,把情感作为教学的附加,师生游离于文章情感之外,则把本来生动感人的课文,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趣淡漠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没有了。这种只讲其表、不解其里的程式化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后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讲得情景交融,栩栩如生,才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

一、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内涵,发展良好情感,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的。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教学每篇课文,教师都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教材中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是学生的榜样,也是教师的榜样。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第,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例如《第一场雪》写于1962年,正值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当时,粮棉欠收,人民生活遇到了暂时困难。这期间,人们是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与农民一起盼来了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中无比喜悦,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这种喜悦之情,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对国民经济复苏的欢欣,对国家走出困境的企盼。联系社会背景,对作者的感情才能有较深刻的理解。

二、发挥教师的情感引领、渲染作用,培植学生美好情感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每个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教师而对其所教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特别要通过教师的范读传导感情。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满怀深情地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的感情,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抑制不住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对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要做到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通过反复诵读,产生对总理强烈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上的强烈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使整个课堂上充满真挚的情感。

三、把握重点词语,感悟美好情感

文本阅读过程就是一个接受作者高尚情感熏陶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通过字词教学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数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对于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处,悟出深邃之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第一场雪》对雪后景象的描述,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有声有色有形。教学这一段时,要紧紧围绕“雪美”的词语,引导学生品评体味。读到“嗬!好大的雪啊”时,先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透过一个“嗬”字,品味出作者对大雪的赞叹之情。经过品评,学生悟到,这一“嗬”含三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仔细品味,达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效果。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与揣摩,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实现由情到理的过渡。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