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47例

2018-08-07 08:51胡巧梅付明利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口服液黄疸蓝光

胡巧梅,付明利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00)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致病原因主要为胆红素代谢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黏膜黄染等症状[1]。本病需及时诊治,否则胆红素会进入脑组织,引发胆红素脑病,甚至导致患儿死亡。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光照治疗、支持治疗、换血疗法等。其中,药物治疗和光照治疗比较常用。笔者对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日龄3~16 d,平均(5.2±1.5)d;足月儿37例,早产儿1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日龄3~15 d,平均(5.1±1.4)d;足月儿35例,早产儿1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有不同程度的黄染;患儿家长对本次观察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患儿;过敏体质患儿。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入院后接受营养支持、保暖、维持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

2.1 对照组 采用蓝光照射治疗。①将光疗箱的温度调至32℃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②脱下患儿的衣物,并遮盖患儿的会阴、眼睛,之后将患儿放入光疗箱,调整灯管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5~45 cm。③每日照射12 h,连续治疗7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口服,每次10 mL,每日3次,连用7 d。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胆红素水平低于119.7 μmol/L,黄疸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胆红素水平为171.0~119.7 μmol/L,黄疸症状明显减少;无效:胆红素水平未下降,黄疸症状未改善。

3.3 结果

(1)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退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退黄时间为(7.20±2.02)d,住院时间为(7.25±2.15)d。对照组退黄时间为(10.22±2.65)d,住院时间为(9.45±2.78)d。观察组患儿的退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其中需要予以特殊治疗的为病理性黄疸。考虑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进展速度较快,并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选择合适且有效的治疗方法[2]。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蓝光照射是一种光照疗法,其治疗原理为:通过将蓝光投射到患儿皮肤上,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E型胆红素,进而使这种转化物随患儿的胆汁及尿液排出,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目的[3]。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一般,且患儿容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果要提高治疗效果,则需联合使用其他治疗方法[4]。茵栀黄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茵陈、黄芩、栀子和金银花。其中茵陈、栀子和黄芩具有利胆的功效,能够促进胆汁、胆红素以及胆酸的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退热的功效,可有效清除患儿体内的毒素。四药合用,共奏利胆退黄、清热解毒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退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更短,说明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射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口服液黄疸蓝光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