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洗结合针刺、推拿、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2018-08-07 08:51胡明兰刘洪云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肩痛肩部治疗师

胡明兰,周 斌,刘洪云

(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 临沂276400)

肩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肩关节及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肩背痛(肩后部与肩胛部疼痛)、肩臂痛(肩、手臂及手部疼痛)等被称为广义肩痛;肩关节及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被称为狭义肩痛[1]。本文所论述的肩痛为脑梗死后的广义肩痛,常规治疗多以针刺、推拿、康复治疗为主[2-3]。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泡洗治疗脑梗死后肩痛,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2017年临沂市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脑梗死后肩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16例,女26例;年龄47~60岁,平均(52.3±1.2)岁;病程20~45 d,平均(31.2±1.2)d。对照组男12例,女30例;年龄45~58岁,平均(49.4±1.3)岁;病程21~46 d,平均(31.3±1.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推拿、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泡洗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 针刺治疗 取穴:肩髃、肩髎、天宗、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穴位常规消毒,采用0.30 mm×40 mm毫针针刺。先针刺健侧穴位,后针刺患侧穴位。双侧均先针刺天宗,行提插捻转泻法1 min,使针感向肩臂部放射,快刺不留针。然后患者取仰卧位,针刺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健侧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患侧行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 min。

2.2 推拿治疗 在无牵拉患肩的前提下进行,视患者的病情及耐受程度可选择不同的手法。患者取正坐位,用法或一指禅法对肩前、上臂内侧,肩上、上臂外侧,肩后、上臂后侧等进行放松,并配合患肢的活动。①肩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取坐位或弓步位,辅手握住患手上臂部以固定患肩,操作手用法施术于患肩前部和外侧部,时间3~5 min,直至患者肩部皮肤略泛红为止。然后患者取健侧卧位,用同样的操作手法施术于患肩后部,时间3~5 min,直至患者肩部操作部位皮肤略泛红为止。操作时手法宜轻柔,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②点穴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取坐位,用点法由轻到重分别施术于患肩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处,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以轻刺激量为主。③拨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取坐位,采用拨法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的治疗患肩最疼痛的部位,注意患者的反应,尽量不产生剧烈疼痛。④搓揉法:穴位以患肩部肩髃、肩髎、阿是穴为主,用轻搓揉法操作,以患者感觉舒服为佳,时间5~10 min。以上推拿疗法,每日1次。

2.3 康复治疗 ①关节松动术(Ⅰ、Ⅱ级):患者取仰卧位,肩胛骨处于前伸位,上肢稍外展,前臂及肘,指关节伸直,大拇指外展,掌心交替上下。患者取坐位,双手分开如肩宽,平放偏瘫治疗床上,肘伸直,治疗师用一手保持偏瘫臂的位置,另一手引导患者肩外旋,伸肘、伸手指,矫正肩的位置。②站立位结合张力实验:患者偏瘫侧朝向墙站立,患手放在其稍后的侧面墙上,治疗师一手保持患者手臂伸直并外旋的位置,指导患者正确活动健侧手臂,然后通过旋转躯干向前运动使手臂触墙,脚保持不动;另一手防止患者肩运动时因张力增高而被拉向前。治疗时应循序渐进,每日2次,每次20~40 min。③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师要注意纠正肩胛骨的下沉、后缩及肱骨的内旋、内收,以减轻肩带肌的痉挛。治疗师对患者患侧上肢进行被动活动,每次10~15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④上肢功能训练:加强被动及主动功能训练,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每日1次,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4]。

2.4 中药泡洗 中药组成:生黄芪30 g,白术15 g,党参片15 g,白芍15 g,当归30 g,川芎5 g,麦冬10 g,生地黄12 g,炮山甲6 g,桂枝12 g,山萸肉30 g,桑寄生20 g,全蝎3 g,甘草片6 g。根据患者症状随症加减。上药加入4 500 mL清水,煎煮后(待温度适宜时)对患肢进行浸泡,每次50 min,每日2 次,10 d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肩部疼痛及压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无明显受限;有效:肩部疼痛及压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轻度受限;无效: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231,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后肩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偏瘫后肩痛为脑梗死的后遗症,临床分为3期:1期表现为水肿、功能活动障碍、疼痛、上肢颜色发生变化;2期表现为疼痛加重,有坚硬的隆凸出现,骨质发生变化;3期表现为水肿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活动丧失,出现典型的畸形手,最终导致残疾。脑梗死患者经络气血不能滋润筋脉,导致筋脉肌肉失养,日久则会筋脉拘急。临床研究表明,筋脉肌肉失濡的根本原因是气血瘀阻。因此,笔者在治疗中采用针刺以达到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推拿治疗采取法、点法、拨法、揉搓法等作用于患肩,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效果,加快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康复治疗主要是加强患肢关节主被动活动,加强关节松动术治疗,增强患肢力量。最后再配合中药泡洗,方中以补气养血活血、疏通经络药为主[5],佐以补气血药,以扶正祛邪。本文结果表明,中药结合针刺、推拿、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肩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肩痛肩部治疗师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观察脏腑经络辨证针灸干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成长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