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针刺法结合呼吸训练对改善脑卒中软瘫者肺功能的疗效观察

2018-08-07 01:29龚智婷史影姗
当代医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呼气肢体疗程

龚智婷,史影姗

(南昌市第一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8)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因偏瘫侧肢体的废用,大多时间以卧床为主,长期卧床的病人常存在肺功能低下的问题,但肺功能低下作为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在康复训练中受到的重视却极少,然而肺功能低下常会增加肺部感染、再发脑卒中、高死亡率等风险。本研究在常规肢体训练及针刺的基础上给予背部局部排针刺法及呼吸训练,通过对肺功能的监测来评定疗效。现对本院56例脑卒中软瘫患者的对照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56例病例均为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及背部局部排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脑卒中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1.1.1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为诊断标准。

(2)软瘫期标准。参照Brunnstrom6期分期中的Ⅰ~Ⅱ期标准:患侧上肢、手及下肢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或轻微的联合反应。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且头颅摄片等相关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患者;②脑卒中首次发病;③符合软瘫期标准;④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⑤年龄80岁以下,性别不限;⑥同意且能配合治疗者。

1.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者;②非首次发病者;③生命体征不平稳、意识不清及视、听障碍者;④有吞咽、二便障碍者;⑤有其它肺部疾病者;⑥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精神病或病情危重者;⑦不同意且不能配合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及偏瘫肢体的相关康复治疗,包括:良姿位摆放、床上翻身、偏瘫肢体功能训练、中频脉冲电治疗等,每次康复训练40 min。针刺偏瘫侧肢体肩髃、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髀关、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解溪、太冲穴,选用0.35×40 mm的针具,操作时用75%酒精行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所有穴位均直刺,提插捻转后,留针30 min。上述治疗1次/d,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背部局部排针刺法及呼吸训练,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排针刺法:患者取健侧肢体在下的侧卧位,侧卧角度约为120°,选取膀胱经第2胸椎至第7胸椎第一、二侧线穴位,包括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附分、魄户、膏盲俞、神堂、譩譆、膈关进行两侧排刺,选用0.35×40 mm的针具,操作时用75%酒精行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尖向脊椎方向斜刺,刺至患者有酸麻胀感为度,刺入深度为0.5~0.8寸,并选取身柱、陶道穴,针尖向上斜刺0.5~1寸,留针30 min。②呼吸训练:a.床头抬高30°~45°,患者取半坐卧位,让头靠于枕上,两臂置于棉被下,经鼻腔先进行缓慢吸气及呼气,呼气时将嘴如吹口哨样缩紧,5 s内缓慢呼出,然后屏气后进行最大幅度吸气及呼气,呼气动作同上,两组动作轮流训练,持续训练5 min。b.患者取半坐卧位,头及两臂的放置位置同上,经鼻腔进行5次缓慢吸气及呼气,在第5次呼吸时做最大幅度呼气,然后让患者做最大幅度吸气并且持续5 s,重复练习10次。c.患者仰卧位,头稍抬高,双手置于上腹部,健侧手在上,缓慢吸气使腹部缓缓隆起,双手稍加压,配合呼气时腹部收缩、下陷动作,加压力量逐渐增大,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置沙袋于腹部加压,重量从0.5 kg逐渐增加至2.5 kg,每2天增加1次,重复训练10次。d.患者仰卧位,头稍抬高,患者健侧一手置于两乳间胸骨处,患侧一手置于上腹部,治疗师将一手加压于患侧手上方,先吸一口气,后缓慢呼气,置于腹部的手稍加压随之下沉,然后再缓慢吸气,腹部的手再稍加压,使之缓慢隆起,重复练习10次,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治疗师置于上腹部一手增加阻力,使加压力逐渐增大,或将沙袋置于患侧手上方加压,重量增加程度及时间同上。e.患者仰卧位,头稍抬高,双手叉握,偏瘫手拇指置于健侧手拇指掌指关节之上,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上举运动,维持双上肢上举动作,治疗师一手置于前方10 cm处,嘱患者缓慢吸气,并抬高上身将双手触碰治疗师手,后缓慢呼气并躺回原位,重复训练5次,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次数及距离。f.患者仰卧位,双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被动屈髋屈膝,双足平踏于床面,治疗师站于床尾固定双下肢,嘱患者缓慢吸气并使臀部缓慢抬离床面,后缓慢呼气并回复原位,如此重复5次,并根据患者的体力,可逐渐增加至重复10次。

以上治疗1次/d,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训练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肺功能进行评定。

1.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评定:采用多功能肺测试仪对患者进行检测。患者坐于检查椅上,通过检测装置进行呼吸,测定并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流量(PEF),此4项与呼吸肌肌力密切相关,用以衡量呼吸肌的力量。②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评定:患者卧床,保持呼吸平稳,在非给氧情况下给予股动脉血采集。记录血气分析结果,包括pH值、PaO2及PaCO2值。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后对患者动脉血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2。

2.2 肺通气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PEF、MV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PEF、MVV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VC、FEV1、PEF和MVV提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后对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2 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x±s)

表3 肺通气功能分析比较(x±s)Table 3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analysis(x±s)

3 讨论

呼吸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它使死亡率增加了2~6倍。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较正常人差,且软瘫期受长期卧床等因素影响,导致胸廓运动挛缩、肺功能下降,心肺的适应性及活动耐力降低,从而增加了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再发卒中的风险,延长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时间,增加了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据报道,脑卒中继发肺炎发生率高达56.6%,在恢复期亦有3.2%~11%。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气是人体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素问·万脏生成论》:“诸气皆属于肺”,肺气不足,则呼吸功能减弱,不能吸清呼浊,机体不能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导致全身性的气虚,出现呼吸气短、体倦乏力等症状。此外肺还可助心行血而贯通血脉,管理全身气机、血液、津液的运行。因此肺功能的康复在整个脑卒中康复中至关重要。

肺功能下降,则全身气机失调,针灸学认为背俞穴可调节脏腑、气血及阴阳失调,使人体机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2-6]。其中肺俞、膈俞穴是调节肺脏功能的常用穴位,肺俞穴是邪气侵入肺脏的特殊部位,针刺此二穴对改善呼吸功能及提高免疫机能有双向调节作用,为增强疗效,本文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上局部穴位进行两侧排针刺,此法在针刺力度、作用范围、病变部位的刺激量上更有利于针感由局部向四周扩散,激发经气由浅至深的传导,从而迅速达到病所的效应。经证实,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上的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附分、魄户、膏盲俞、神堂、譩譆及膈关穴均具有通络、宽胸、理气、清肺等调理肺功能的作用,通过排针刺法刺激上述穴位可大大激发、疏通经络之气,提高肺功能。此外,本文还选取了督脉中的身柱及陶道穴,古人云,陶即金玉之属也,陶道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大到天道循环,小到人体气血循环,均可在此循环中创造出来,可调节整个机体循环,补益肺气,调整人体免疫机能,故针刺此穴可改善肺功能。另身柱穴具有补正益气,提高人体的抵抗力的功能,故针刺此穴亦有疗效。

脑卒中患者脑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呼吸系统中枢及各呼吸中枢之间联系亦受到影响,导致肺活量下降,呼吸肌肌力下降,诱发了免疫抑制,增加了继发感染的风险,通过呼吸训练可改善肋间肌、膈肌及腹肌之间相互协调性,提高肺通气能力,加快肺组织气体交换,加速肺组织血液循环,降低阻力,从而达到扩展气道、扩大胸廓运动范围,改善通气功能、增强呼吸肌肌力、提高呼吸质量的目的[7-9]。呼吸训练还可促进静脉回流及血液循环,增加肺通气量,可使因呼吸肌无力、胸廓运动下降导致的血氧分压偏低情况得到纠正,低氧状态得到改善,运动耐受力得到提高[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软瘫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PaO2、FVC、FEV1、MVV及PEF明显低于健康人群,提示此类患者存在血氧分压低下及呼吸肌无力障碍,经针刺及呼吸训练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明显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肢体康复的基础上辅以排针刺法及呼吸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软瘫患者肺功能,值得在脑卒中康复临床中重视、应用。

猜你喜欢
呼气肢体疗程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肢体语言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肢体写作漫谈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